英雄暮年,宝刀已老,怕是最为悲凉的一件事情,纵然是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最为耀眼的英雄组合“五虎上将”,也终归斗不过和时间的对阵。
但终归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五虎上将尽皆陨落之后,蜀汉虽然陷入了人才青黄不接的状态,但始终还是有一些可用之人的,哪怕是廖化,也能在蜀中无大将的情况下“充当先锋”。
廖化纵然不才,也是上过疆场的,当个先锋也没什么问题,但最让人感到有趣的是,在蜀汉之中,一个一天战场都没上过的铁匠,居然被诸葛武侯着手重用,并且竟然还是这个铁匠的功劳,令司马懿高挂“免战牌”。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兵出祁山,攻克了武都和阴平这两郡,正在蜀汉皆为这等大捷高兴之际,一个噩耗传来,“五虎上将”之中仅存的硕果,“镇军将军”赵云,病逝军中。
这个消息传来,蜀汉将士无不掩面痛哭,诸葛亮更是心如刀绞,这曾经名震天下的“五虎上将”,此刻全部消亡了。
关羽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水淹七军、斩杀庞德之后,兵锋惊得曹操直欲迁都,达到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威震华夏。
但终归是奈何不住“猪队友”东吴违盟背刺,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后方,最终败走麦城,为小人所杀。
张飞为兄报仇心切,鞭挞士卒,逼迫三日之内,十万“白衣白甲”,最终被张达、范强(演义中为范疆)铤而走险所杀,割头投吴。
黄忠定军山上老将扬威,刀斩夏侯渊,同列“五虎”,但谁知一年之后便暴病逝世了。
马超归顺刘备后,也算得上忠心耿耿,但天不假年,于章武二年(222年)病逝了,终年不过四十七岁。
如今赵云也故去了,“五虎上将”彻底没了,这怎么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心中悲凉呢?
但最严峻的问题,还不是惋惜故人,而是再派何人整顿兵马,迎战曹魏,要知道,“五虎上将”这种将帅之才,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他们的才能和威望,足抵数万大军。
就以赵云来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之时,他命令马谡镇守街亭。
但谁知马谡刚愎自用、狂妄自大,上山扎营,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不被迫退军。
但是在退兵之时,诸葛亮扭头一看,只见街亭退出来的蜀汉士兵,人群混乱,拥拥挤挤,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但是箕谷退出来的士兵,进退有序,旗帜整齐,看不出来丝毫打了败仗的样子。
诸葛亮不由得问邓芝:“为何箕谷的士兵,能够如此整齐?”
邓芝笑道:“此乃赵云将军压阵殿后,军中粮草物资片缕未丢,仰仗赵云将军神威,皆不怯畏,进退自如。”
可以说,如果没有赵云的话,那么不知道要再派出多少人的“督察队”,才能让这些散乱的蜀汉士兵整齐划一了,而一个赵云便有如此作用,更不要说整个蜀汉五虎上将了。
但可惜,这些名将终究是过去了,诸葛亮手里能用的人也是越来越少,必须要另辟蹊径,才能找到一条抗衡曹魏的新道路。
不过片刻,诸葛亮便想到了一人,待向身边之人一问,得知此人竟然不过军中一铁匠。
早在刘备时期,巴西蒲家有一人,名曰蒲元,善于打造兵器,冶炼金属。
刘备曾经请他打造过五千多把环首刀,打造出来的这些环首刀,锋利耐用,堪称精品,而诸葛亮此时也是想到了他,想让他为蜀汉士兵打造一批“神兵利器”。
其实,蒲元的打造手法和其他的能工巧匠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蒲元擅长的是在于冶炼钢材,尤其是在钢铁的淬火上,蒲元比别人有着独特的心得。
他能够“和水说话”,以不同的水冶炼不同的钢材,从而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
诸葛亮将蒲元召集到军中之后,封他为西曹掾,令他在斜谷打造三千军刀。
蒲元满口答应,随即对诸葛亮提出了要求,并非是封官加爵,也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向诸葛亮要水。
因为斜谷附近的水源是汉水,汉水乃是“女子之水”,柔软性弱,淬炼别的钢材也就罢了,但是军刀乃是疆场杀器,不能用性格如此“温柔”的水来淬炼,需要用性格刚烈的水来淬炼。
诸葛亮这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等言论,不由问道:“那先生是要哪里的水呢?”
蒲元便要求,令人专门到蜀中的蜀江(即岷江)去取水,蜀江之水刚强性烈,并且从西而来,汲天下精金之气,锋锐无比,这种性格的水,最适合来淬炼钢材,打造军刀。
诸葛亮闻言,答应了蒲元,真的派出了一支专门的取水小队,不辞路程劳苦,专门回到成都去取岷江之水。
这边蒲元将钢材准备好之后,等了十天半个月,取水小队归来,蒲元便开炉点火,准备冶炼钢材。
但谁知,只是冶炼了第一炉钢材,蒲元看着刚刚淬火完毕的水,便皱眉沉思,随即一挥手,喊来了取水小队里的人,对他摇了摇头:“你这水不对,不是蜀江之水,根本就不能淬炼钢铁。”
取水小队的人听了之后一梗脖子,嘴硬不承认:“这明明就是蜀江之水,怎么能说不是呢?”
蒲元听了,却只是摇头一笑,随便拿起一把刀,在火里烧红之后,往水里一扔,待淬火完毕,轻轻一搅这桶水,看了片刻,便对这人说道:“你这一桶水里面,至少有八升的涪江之水,剩下的才是蜀江的水,难道你敢说不是吗?”
取水之人一听,当即脸色就吓白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求蒲元饶命。
原来这取水小队在经过涪江之时,取水车倒了,里面的水撒了大半,他又不想再返回取水,又怕耽误了来回期限,便自作主张、就地取材,从涪江里舀水,把这取水车给加满了。
蒲元一听,只是挥了挥手,并没有再深究此人,只是让他再回蜀中去取蜀江之水。
最终,蒲元为诸葛亮打造了三千把精品军刀,在军刀铸造完成之后,诸葛亮看着这些刀,不由得点了点头,却又问到蒲元:“这些刀看着,和平常军刀并没有什么两样,不知其精妙之处何在?”
蒲元听了,便让人取来一只竹筒,竹筒里面倒满了小铁珠,立在桌案之上。
之后蒲元随手拿起了一把打造好的军刀,挥手就向竹筒横划了过去,只见军刀从竹筒之间横划而过,没有受到丝毫的阻拦,如同刀切豆腐一般。
诸葛亮等人上前一看,竹筒被横分两半,中间所有阻拦的铁珠,也都尽皆一分为二,不由地连声大喜,将此刀命名为“蒲元刀”。
蒲元不仅为诸葛亮打造出来了如此锋利的宝刀,并且根据《全三国文》中的记载,蒲元曾经给诸葛亮写过一封信,那便是《与丞相诸葛亮牒》。
在这封信中,蒲元介绍了一种工具,可以帮蜀汉士兵运送粮草,“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一个人这一趟,便能拉上一年的口粮,这种工具正是木牛流马。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木牛流马的诞生,蒲元也是出过力、提过建议的,甚至很有可能蒲元才是木牛流马这个创意最初的提出者。
在装备好了蒲元刀之后,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北伐。
此时曹魏方面,大将军曹真已经病入膏肓,推荐以司马懿为军马大都督,坐镇关中,与诸葛亮对峙。
诸葛亮行兵,每到一处,便直接在当地收割麦子,很显然是准备和司马懿打长期消耗战,司马懿也是坚营防守,根本没有和诸葛亮打一仗的意思。
很快,曹魏营中便纷纷有怨言传出,觉得司马懿这是毁自己威风,长他人志气,对面的只不过是蜀汉士兵,又不是老虎,哪能吓成这样呢?
最终,司马懿决定和诸葛亮打了一场试探战,但是谁知就是这一战,竟然让司马懿损失惨重。
魏延率领三千蜀汉军士,手持蒲元刀,直接杀向了曹魏士兵,双方刀枪碰撞,只听“哐啷”一声,蜀汉士兵手中蒲元刀丝毫无损,而曹魏士兵手中的武器,则而是断裂开来。
见状,曹魏士兵纷纷扭头就跑,心无战意,这一战,魏延率部斩首三千,俘获铠甲五千副,三千余张弓弩。
司马懿见状,当即退守大营,高挂免战牌。
双方交战,对方手中所持的竟然是“神兵利器”,砍刀刀断、劈甲甲破,这还怎么打?还是双方继续就这么熬着耗着,比比谁的粮食多吧。
结果还没过一个月,司马懿这等龟缩计策果然起到了效果,诸葛亮的后勤出了问题,李严运粮失利,导致了诸葛亮军中缺粮,不得不被迫退兵。
司马懿觉得机会来了,立刻派张郃追击,谁知张郃刚刚追到木门道,便只听两侧喊杀声起,原来诸葛亮早已在此布下伏兵,就等着瓮中捉鳖。
张郃赶紧大呼中计,拍马欲逃,但是两道连弩射来,张郃就此命丧当场。
可以说此次北伐,诸葛亮以精良的军器取得了胜利,尤其是蒲元刀、诸葛弩等兵器,直接让司马懿“开了眼”,但谁知最终却败在了用人运粮不当上。
除却了第五次“火烧上方谷”,这次北伐也算是诸葛亮距离成功最近的一次了,可以说若是诸葛亮此次北伐粮食充足的话,那么谁胜谁负,最终天下谁属,或许当真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