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滕州人,最爱说:"走,去善园看景!"这座建在碧波之上的商场,曾是鲁南地区最特别的"购物天堂"。我对于他的记忆,仅仅停留在1996年的匆匆一逛,朋友喊待时间长点,吃过饭再走,我说回来有时间再好好看好好吃,朋友拗不过只好作罢,没有想到,那竟是最后一别。
善园建立在1987年,地址在荆河北岸,这座水上园林可是鲁南地区最时髦的去处。那时候的善园,既有江南的精致,又有北方的敞亮。春天划船能碰见鸳鸯,秋天踩着落叶能听见戏班子吊嗓子。应该是在1989年元旦,又在城东的荆河路旁竖起那座金灿灿的琉璃瓦门楼,这时候整座城都沸腾了。谁也没想到,废弃的游泳池能变成这般仙境——二十多亩的水面上,七座飞檐翘角的仿古建筑像莲花般绽放。汉白玉栏杆倒映在翡翠般的池水里,曲桥连廊间穿梭着红男绿女,连空气中都飘着糖葫芦的甜香。

老辈人说这里藏着"善国"的魂。两千年前孟子游历滕国时,正是被这里的淳朴民风打动,才留下"善国"美誉。设计师巧妙地把这份古意融入现代商场:春秋阁里卖的确良衬衫,文公台下飘着油条香,华清亭成了孩子们抢连环画的宝地。最绝的是池中央的玻璃瓦戏台,逢年过节唱柳琴戏时,连岸边的梧桐树上都爬上了人。

周末的善园的热闹让你很难想象。小媳妇们拎着刚买的"上海牌"羊毛衫倚栏喂鱼,老爷子捧着紫砂壶在假山旁下棋,照相师傅的"海鸥"相机快门按个不停。1990年《聊斋》剧组拍摄的《地府娘娘》、《荒山狐女》、《花仙奇缘》、《狐仙驯悍记》、《连琐》五个故事都在此取景,全城老少都挤来看——其实大家更爱看白衣飘飘的演员们在九曲桥上飘然而过的模样,在这里让我们感到电影不再是那么神秘。谁家的小媳妇拧住两眼发呆的汉子,电影里的仙女也是凡人,卸下妆后和我们一样,我们穿上戏服,有可能比他们还好看。

不知道是想涅槃重生还是腾笼换鸟,滕州善园版"现代版清明上河图"在2006年画上了句号。领导一句话——拆!当拆除的挖掘机开进园区时,好多老街坊蹲在荆河路边抹眼泪。如今问天科技广场的玻璃幕墙亮得晃眼,可老滕州人经过时,总会指着某块地砖说:"瞧,这儿原是善园的鲤鱼池,当年我对象就是在这儿给我买的第一支英雄钢笔......"

有人说善园拆掉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人说怀念过去就是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有人说这里是滕州的"活字帖",那些飞檐斗拱里藏着半部城市记忆。好在当年拍婚纱照的新人,现在还能指着泛黄照片给孩子讲:"看,这就是爸妈结婚时的'水上仙宫'。妈妈是仙女,为了你们回到了凡间。"
可能人只有失去才知道他的珍贵,但是,遗憾就是美的一部分。生活总是在阴晴圆缺中哭着笑着成长着。人总要向前看,不能生活在过去的影子里,总要向前看。
如今的滕州城,老善园的飞檐翘角化作了咖啡馆的吊灯造型,汉白玉栏杆的纹路印在了文创笔记本上。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唱新编的童谣:"文公楼,九曲桥,善的种子心上飘。"。善园已不复存在,但是拆了砖瓦拆不去善心,改了模样改不了根本。这座被孟子夸过的古城,正用她特有的方式,把"善"字一笔一画写进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认真书写,每一笔画里都有我们的小幸福。



























如同这渐行渐远的背影一般,那曾如水上仙宫一般的善园,那曾留下我们欢声笑语、青春足迹的善园,已经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彻底地从这片土地上抹去,化作无尽的眷恋与怅惘,尘封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