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打中俄地下指挥所?美军“大杀器”曝光,解放军已提前布局

汤以墨同学 2025-02-17 11:45:44

伴随掩体技术的迅猛进步,地下设施的防护性能亦显著增强。要攻克深埋地下的据点绝非易事。在此背景下,美军开发了一种"重武器",旨在针对地下隐藏的关键基础设施,如指挥中心与核设施,其目标明确指向中国与俄罗斯。

近期,美国媒体揭露出美军新型穿地炸弹GBU-57/B(MOP)的最新进展:已更新的智能触发装置正处在试验阶段。据称,这能够使该钻地弹较以往任何时候展现出更为强大的效能。

(美军钻地弹)

关于GBU-57/B的性能及其影响力的具体论述并未在提供的文本中明确呈现,因此无法直接提供详细的分析。然而,GBU-57/B通常被认为是全球最精确、最具破坏力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之一。其设计旨在实现高爆炸威力与精确打击目标的完美结合,通过使用GPS制导系统确保在远距离下也能准确命中目标。这种武器的使用标志着精确打击武器技术的重大进步,显著提高了现代军事行动的效能与准确性。基于美国军方的视频资料,该款炸弹展现出极其惊人的破坏力,具备被B-2隐形战略轰炸机搭载,深入敌后,实现精确目标打击的能力。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一枚看似平凡却极具破坏性的炸弹,能够穿透高达19米的钢筋混凝土,精确命中地下的目标。美军自豪地宣称,该款炸弹有能力瓦解防御严密的地下设施,其威力仅次于核武器,堪称地面打击的顶级武器。

然而,鉴于GBU-57/B的重量超过数吨,目前仅B-2能够承担其运输任务,且单架B-2最多只能装载两枚。因此,选择B-2作为平台是基于考量,GBU-57/B所针对的目标通常具备高度的防御能力和复杂的防空体系,而若改用不具备隐形特性的B-52H或B-1B,则要实现成功的接近并执行打击任务,其难度将极其巨大。

据报导指出,潜在对手包括中国与俄罗斯,正加速建设地下掩体并强化军事基地的防御工事。由此推断,这款所谓“大杀器”的目标对象显而易见。

(B2轰炸机)

尽管B-2能够装载GBU-57/B,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其应用范围构成了局限。显而易见,美国空军已察觉到此问题的重要性,正积极探求B-21隐身战略轰炸机作为未来装备的可能性与潜力。

尽管B-21相较于B-2在体积上更为紧凑,其起飞重量亦有缩减,但这并未削减其在战场中的战略价值与效能。美国空军对于B-21寄予厚望,急切期望通过该平台增强并可能进一步强化其针对地基目标的威慑力。

这种钻地武器看似威力惊人,但若指望以此手段对中俄构成威慑,则可能过于乐观。当前,中国与俄罗斯在反隐身技术领域实现了显著进展,借助于前沿雷达技术,已具备全面侦测如B-2这类隐身侵入者的实力。

(中国拥有先进雷达)

此外,考虑到B-2的灵活性不足,若其被识别,则几乎丧失了反击的能力。在这种情境下,B-2是否能够成功渗透至中国和俄罗斯的核心区域执行打击任务并安全撤出,美军内部可能并未有确切把握。显然,B-2对于美国军备库而言并非廉价之物,每一架的缺失都是不可忽视的损失。诚然,B-2确实有能力搭载新型钻地弹,但其是否会在实战中应用,仍存疑虑。

美国军方曾使用轰炸机释放穿地炸弹,然而,是否还有其他替代方案,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经过多年的演变,中国已建立起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与高超音速导弹体系。这些导弹不仅拥有令人瞩目的动能,还展现出超群的机动性和突防效能,并且能够从多种平台上发射,因此能够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取得优势。

中国的东风导弹系列,其中东风15C型,以其高速度和显著的打击威力而享誉全球。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弹头能够达到惊人的高速度,即便是重量接近一吨的弹头也足以将深藏于地下的坚固防御工事彻底摧毁。高超音速导弹借助其非凡的速度与机动性,在防御网络内自由穿梭,从而令敌方难以实现有效的反制与拦截。

(东风-15C)

这些导弹不仅具备广阔的射程,还能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实现机动部署,展现出的灵活性显著超越了传统轰炸机。不仅能够打击深远战略区域的核心对象,它们还能在战役早期即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此外,鉴于高超音速导弹持续的技术升级与型号更新,其所展现出的威慑效能已显著地引发了美国军方的深切关注与警惕。

显而易见,尽管GBU-57/B在美军的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实际效能与战略部署的整体规划息息相关。若敌方的空中防御力较弱,GBU-57/B则可能成为穿透其防线的关键武器。然而,面对诸如俄罗斯和中国等技术实力强劲的对手,单纯依赖GBU-57/B恐难确保压倒性的战略优势。在当代战场上,任何国家若依赖单一或少数几种武器系统取胜,终将难以为继,这才是我们在探讨这类高端武器时应深入思考的核心议题。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