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归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对其放心,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念

英苗侃 2022-05-19 14:59:45

在《三国演义》中,蜀后主刘禅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的君主。在那个英雄辈出,群英荟萃的年代里,刘禅只能沦为配角,对历史的走向只能接受,无力改变。

也正因如此,在内有粮草,外有援军的情况下,刘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而他在迁往洛阳之后的所作所为,更是给人留下了愚不可及,胸无大志的印象。于是千百年来,人们始终将其视为无能之人的典型。

然而实际上,如果仔细分析,便可以看出刘禅非但不愚蠢,甚至还带有一丝并不张扬却又恰到好处的智慧之光。在那个纷乱的时代,刘禅平平无奇却又有惊无险的一生,或许才是最大的奇迹。

群星环绕

在刘禅降生之初,刘备集团尚未形成规模,因此当时的刘备只能游走于各路诸侯之间,从夹缝中谋求发展。可是即便如此,刘禅还是和糜夫人一起被遗落在了长坂坡。

为了救出刘禅,赵云只得孤身冲回长坂坡,在曹军的重重围困之下将刘禅救出,其怀揣幼主奋勇杀敌的形象,至今仍旧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在安然回到父亲身边之后,刘禅却被刘备抛在地上,以此来笼络赵云。在经历此番劫难之后,赵云果然对刘备忠心耿耿,成为了刘备集团除关羽和张飞之外的又一名重要将领。

而在刘备率军谋取西川时,东吴派人前往荆州,告知孙夫人吴国太病入膏肓,想见女儿和外孙最后一面。在孙夫人带刘禅前往东吴的路上,又是赵云及时赶到,将刘禅夺了回来。

长坂坡一战,赵云名扬天下,截江救阿斗又让人们看到了赵云胆大心细,张弛有度的大将风范。而作为两次事件的主人公之一,刘禅的存在感完全被赵云盖过,自己似乎成为了成就赵云威名的道具。

实际上刘禅成就的不止是赵云一人,其人生的主旋律则是一次又一次地充当“工具人”,让每一个与其有交集的人都体现出其卓越的能力与才智。

的确,刘备集团中人才济济,刘禅自幼便被这群人包围,在他们的映衬之下,再优秀的人也会黯然失色。即便是集团首脑的公子,也只能沦为平庸的角色,成为他们的工具人。

然而,刘禅的心机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以体现,其最典型的体现,便是刘禅成为工具人并非迫不得已,而是他有意为之。

刘禅的智慧

在刘备讨伐东吴失利后,刘备便一病不起,以至于都没能返回成都,而是在白帝城养病。经此一役,蜀汉的实力被大大削弱,彻底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本。刘备的去世,也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源于内心的自责。

作为蜀汉的正统继承人,刘禅自然是下一任君主的不二人选。但是刘禅的能力却让刘备无法放心,于是诸葛亮便成为了刘备最后的寄托,甚至说出了如果刘禅无力继承大业,让诸葛亮取而代之的安排。

虽然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刘备的刻意安排,在彰显自身格局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诸葛亮的道德绑架,一旦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这位鞠躬尽瘁的丞相便成了忘恩负义的公敌。如此一来反而稳固了刘禅的地位。

但是权力的归属问题,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即便是刘备欲擒故纵,同样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带来的往往是血雨腥风。从后汉的刘承祐和郭威之间,便可以看出这种隐患导致的后果。

然而刘禅并没有像刘承祐那样,对郭威的家人赶尽杀绝,让局势朝着无法控制的地步发展。相反,刘禅对诸葛亮自始至终都十分尊重,称其为相父,因此蜀国也在平稳过渡中迎来了蜀后主时代。

从刘禅的这一反应便不难看出,对于刘备说出那番话的目的,刘禅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而对于蜀汉集团的局势刘禅更是心知肚明。诸葛亮取而代之的状况不可能发生,蜀汉也离不开这位丞相。

正是基于这种分析,刘禅才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充分信任诸葛亮都是首选。如果说诸葛亮是蜀汉集团的首脑,那么刘禅则是稳定蜀汉集团的脊梁。

拥有这样的政治眼光和政治头脑的刘禅,也绝不是其表现出来的懦弱无能之辈。如果刘禅真的能力不济,蜀汉集团不会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仍然坚持了长达三十年之久。这三十年,完全是由刘禅领导的三十年。

因此,刘禅的投降,同样是基于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由于蜀汉集团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完成北伐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况且当时大局已定,继续抵抗无异于让蜀军自杀。

或许在投降之时,刘禅的内心反而有一种卸下重担的感觉。在支撑了三十年之后,刘禅终于不用再为蜀中百姓而担忧,无论最终是谁统一天下,只要能够结束这段乱世,对于百姓来说都是天大的幸事。

躺平的作用

在投降司马氏之后,刘禅便来到了洛阳,自此便生活在司马昭的监视之下。这样的安排是每一位亡国之君必然的下场,也是所有亡国之君最害怕的处境。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便是最亲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会产生矛盾。然而作为亡国之君,任何一次不愉快都可能会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此每一个沦落到这样下场的人无不战战兢兢。

而刘禅对于自己的处境不但丝毫没有不适之感,反而对这样的生活十分满意。在各种宴会上都极其享受,同时还留下了“乐不思蜀”的典故。他的这一反应让蜀汉旧臣十分痛心,而司马昭却十分满意。

然而即便如此,生性多疑的司马昭仍然没有放松警惕,在为刘禅修建好府邸之后,司马昭便派人监视刘禅在府中的一举一动,以防止蜀汉集团死灰复燃。

而刘禅在看到新修的府邸之后十分满意,并亲自写下了“中山寨”三个字作为匾额。司马昭得知此事之后,满意地哈哈大笑,并撤去了监视刘禅的人员。

就在众人不解之时,司马昭让众人将这三个字倒着读一遍便知其中含义。众人这才明白,这三字倒着读便是“在山中”,说明刘禅对于权力的争夺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

结语

作为蜀汉集团的创始人,刘备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原因,导致蜀汉集团彻底失去了一统中原的资本。

反观刘禅,虽然自始至终都没能做出任何成就,但也正因为他的碌碌无为,避免了生灵涂炭,最终也得以善终。从某个角度来看,刘禅的无为,反而是这段乱世中最大的成就。

1 阅读:200

英苗侃

简介:篮球就要听英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