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7集过后,终于看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骞信聊影剧综 2023-03-23 18:40:03

年代情感剧之所以能登陆央一,确实是有道理的。

这部剧虽然在路遥先生的作品《人生》的基础上作了较大改动,但总体脉络依旧没变,经典的文学作品,通过电视剧的方式再次呈现在大家面前,看点,嚼点,矛盾点,都有了。

是一部好剧。

而在第4集中,刘巧珍妹妹刘巧玲考上县里的高中后,她的父亲竟然不让她继续上学了。理由很简单,上了高中又考不上大学,而且女娃娃迟早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是啊,读书有啥用?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高加林的解释是,读书不单是为了考大学,等着吃商品粮;因为读书,才有可能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因为读书,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因为读书,才会有念想,有念想才会想着去改变,如果我们都不改变,我们的国家又怎么会有发展。

道理说得都很通透,从小到大,从个人到国家,都说到了。不过对于刘大叔而言,他其实还是理解不了的。他依然是觉得,读高中浪费钱,女娃娃家迟早要嫁人,没必要读书。

直到高加林发表第一篇报告文学《一个孩子的读书梦》之后,刘大叔在听到写文章能换钱,才觉得读书有用。因为读书能产生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而在7集过后才发现,剧中想要表达的读书的意义,全来了。具体体现在三个镜头里。

第一个镜头,高加林在成为代课老师后,收到了学生交来的不同的“学费”,一只老母鸡,20斤土豆,等等。这些土特产,放在学校也没用,而且一些农作物还容易腐烂。

所以高加林就索性带着这些土特产,到城里交给刘巧珍二婶去换钱。谁知在那样一个经济落后的耕作年代,这些货要么家家有,要么没钱买,归根结底就是不畅销。

而正当高加林发愁不知咋办时,路上突然冒出了个他高中的同学张克南。这个张克南,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县里的供销社工作,一年不到当上了社里的主任。

在当时那样的一个年代,供销社的权力还是很大的,物资的调控、调配都是他们说了算。

所以就这样,高加林从高家村带到城里满满一车的土特产,全部被张克南收购了。

要不是张克南,这一车的货还得拉回去。所以同在一起的刘巧珍直夸高加林优秀。

第二个镜头,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最近又在县城碰到了同学马栓。马栓说他刚碰到张克南,说好了晚上约上黄亚萍一起吃个晚饭,问高加林要不要一起去聚一下。

高加林没有推脱。却没想到,这一去,又带给了他意外的收获。

当高加林、张克南、马栓走进供销社的会议大厅里时,他们简直被黄亚萍的舞姿惊呆了,他们根本就想不到,高中同学里还有这么会跳舞的人。也许是高中时期学习紧张的缘故,又或许是场地局限的原因,他们一直都没看到过黄亚萍跳舞。

所以高加林当场就对黄亚萍说,要是他们小学能请到她去上舞蹈课就好了。谁知黄亚萍直接就答应了高加林。

第三个镜头,高加林班上的满囤,因为学费的原因,再加上家里没人干活,所以他父亲不让满囤上学了。然而事实上,满囤上学的意愿还是非常迫切的。

高加林对此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有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报告文学。他的高中老师景老师看到文章写得很好,于是就发给他的同学、《中国农民报》的编辑那里去了。结果还真发表在了报纸上。

这在当时、对于高加林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这三个镜头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读书的现实意义。没上大学的高加林,却因为认识了高中同学张克南,而解决了土特产销售的问题;正因为认识了同学黄亚萍,而解决了舞蹈老师的问题;还因为认识了自己的老师景老师,而带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你看看,刘巧珍也很聪明,但她没有高中同学张克南,所以解决不了土特产销售的问题,也请不来舞蹈老师,更没有老师帮忙发表文章。

这才是读书的现实意义。通过读书,改变和扩大了人际交往的圈子。在新圈子里,啥能人都有,而往往是,一些在自己或者亲戚朋友看来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些能人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也许就是一句话的事。

再进一步讲,假如高加林上了大学,那么他新建立的圈子又将不一样,圈层就也就更高了。同样,考上一般的大学和就读名校又不一样。

至于大家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0 阅读:9

骞信聊影剧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