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凡是看过武侠巨片《卧虎藏龙》的观众,都会对李慕白和玉娇龙奔逐于竹林之上美如幻境而又诡异绝伦的场景记忆深刻。
但很少有人知道 ,《卧虎藏龙》原先并没有这场竹林戏。
其实,这场戏因导演李安灵机一动而生。他觉得演员凌空腾跃穿行在竹林之中,光影晃动,变化多端,不但有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而且还别具传统文化意蕴。
另外,因为竹子有弹性,也特别适合拍摄武侠场景。动作演员可以在竹子上做各种高难度动作,忽上忽下特别好看,能玩出很多花样。
但创意虽好,真正实行起来却并不容易。首先,《卧虎藏龙》剧组找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才在浙江安吉县找到合适的外景地。那里是全世界第二大竹子出口区,整体环境完全符合导演的创意要求。
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演员吊钢丝。安全无小事,每次拍摄光是把演员吊好就位便需要用去大半天时间,但每天仅仅早上9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间段能用来拍摄,因为山坳里只有这个时间段才有阳光照耀。
正因为每天真正能够用于工作的时间极为短缺,为了延长拍摄时间,剧务组还特意筑造了一个石灰平台,上面打了许多洞,在里面插上新采摘下来的竹子,布置成竹林的模样,专门用来拍摄近景。
可是这样一来又要面临竹子保鲜期很短的问题。因为竹子一砍下来短短十分钟之后整个叶片都会变干卷曲成一条细线。而竹子从林场砍下来到运送至拍摄现场,光路程就得花上半小时。拍近景时竹林更要苍翠欲滴拍出来才漂亮,所以只有等到下雨天才能拍近景,因为雨天砍下的竹子才能绿上半个小时。
拍摄工作真是波折重重,道具问题解决了 ,“人”的问题又摆在面前。首先,演员必须要学会如何站在竹梢之上,通常威亚把人一吊起来,人体就会弯曲形成拱形状,但这不行,只有身体跟头背部都挺直成一条直线,才能呈现出武林高人履险如夷的来去自如和灵动飘逸之态。
所以对于主演周润发和章子怡来说,导演的要求是一定要“打得漂亮”,在竹林中穿梭要有轻盈如飞之感。但在现实中,人不吊起来是没法“飞”起来的,毕竟这是一个存在地心引力的世界,演员并没有对自身动作的控制力,控制力其实都仰赖于身上绑的那根钢丝。
而那根在镜头中根本无从察觉的钢丝,本身重量是演员的几倍。当时剧组启用的是袁和平的班底,章子怡需要8个武行在下面拉钢丝,而周润发至少需要12个,最多要20个人。
所以,最终呈现在电影银幕之上轻盈飞行的动作戏,每一场都需要许多人在下面拉钢丝,有些武行甚至拉得累到呕吐。
拍周润发和章子怡在竹尖之上追逐飞舞的重头打斗戏时,甚至出动了工程用的大吊机来吊钢丝。人离地面将近五、六层楼的高度,加上拍摄地点濒临河谷,高度就更加倍了。
拍竹林戏的两个星期,除了夜间休息,章子怡和周润发基本都没下地,每个镜头都得吊在上面。一天要拍五六个小时极为辛苦,两个人吊在林梢演戏一个多小时,其他时间都得用于绑钢丝试戏。
因为李安凡事求真,他觉得演员亲自上阵比较好看,所以很少启用替身,能用演员就绝不用替身。有一次发嫂陈荟莲前来探班,来到片场找不到周润发,她问我老公呢,大家往头上一指。发嫂抬头一看,顿时当场惊叫出声。
发嫂毕竟见过不少大场面,尽管担心老公安危,却也没有对李安抱怨一句话,只是回去之后写了一封信给监制,郑重拜托他们一定把好关保证演员人身生命安全。
发嫂跟着发哥那么多年,也算是半个圈内人,所以虽然紧张担心,但尚未失态,而不久之后章子怡的母亲正巧也来探班,她只看了一场就吓哭了。
章妈妈看到的那场戏是章子怡站在竹梢上,被周润发一脚踹下,她头朝下整个人飞快栽下去。脚上绑着钢丝的章子怡,直到身体快着地时才被工作人员一把拉住。这场戏不但演员要倒吊着穿过多层竹叶,还要一边尖叫一边做出表情。正因为旁观的人站在远处看不到钢丝,所以真会以为演员是一时失足突然就从竹林高处摔下来。
对一个不了解拍电影具体流程的局外人来说,这当然是不小的惊吓。亲生骨肉关心则乱,更是难免情绪失控。
拍这些具有高难度高危险性的戏份,导演李安也是如履薄冰,十分紧张。他们使用特殊的钢丝绑在极重的吊机上,但即便是这样,每个场景只有经袁和平武术小组的评估认为没有危险才会进行拍摄,如果袁和平说有危险,那这场戏不管多么精彩,镜头多么富有美感,李安也绝对会放弃。
事关演员安危,剧组拍摄时也是万分小心。晴空万里之时,哪怕两百里外传来隐隐雷声,剧组也马上收工,不敢冒险继续。
不单是演员,摄影的难度也极高。当演员被大吊机吊到几十米高的竹海之巅时,摄影机也得跟着吊到同样高度。因为摄影机的镜头需要和演员高度保持平齐,甚至还要在演员上方拍摄。
摄影组将摄影机固定在一个平台上,然后再由吊机吊上去,镜头和演员的高度保持一致,整个竹林戏90%都是演职人员吊着钢丝拍摄完成的。
影片上映后,这段光影迷离诡异魔幻的竹林戏不但令广大观众叹为观止难以忘怀,还引起了著名的卢克斯光影魔幻工业公司的注意,他们致电李安垂询:“你们究竟是怎么拍出来的?”
他们没闹明白这场戏其实根本就不是特效,所以很好奇李安团队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
后来李安每每谈起这件事来都很得意:他们是高科技,我们是“低科技”,高科技反而奇怪“低科技”是怎么干活的,这难道不好玩吗?
其实有些东西是高科技也“做”不出来的。高科技可以把镜头做得很漂亮,很逼真,但毕竟不能以假乱真。而用力用心做出来的东西虽然有缺陷,过程笨拙而辛苦,但一景一物,包括演员真实的反应对观众来说都极具感染力,是很容易把他们带入进去的。
所以很多大导演宁拙勿巧,演员能真身上阵就不用替身,能自己拍出来就不用特技特效,演员自己能哭出来就绝不使用人工泪液或者眼药水刺激,应为那些毕竟都是假的。
我是仇意,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