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富民新画卷——兴县狠抓巩固衔接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4-12-20 10:35:42

文旅产业成为前彰和焉村乡村振兴新动能

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深入山花烂漫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产业发展

奥家湾香菇种植成为群众增收新渠道

兴县山花烂漫有限公司就地回收谷子为群众提供方便

修缮一新的李家梁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村容整洁新亮点

罗峪口镇包村干部在红枣加工摊点了解红枣销售情况

隆冬时节,万物凋零。但在兴县,卖谷子、签订单、收杂粮热度不减,农民们点着钞票心里乐开了花;

通过专项衔接、订单扶持和现金结算等措施,兴县蔡家会镇狮子洼村的村民蔡江平因为收获了高品质小杂粮而喜上眉梢,他们“幸福的源泉”,来自2公里外的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近年来,兴县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主导产业升级精准施策、接续发力、排难而进,持续推动农民增收,为兴县勾勒出一幅乡村的振兴新图景。

美丽乡村产业兴

初雪后的兴县西南片区的美丽乡村——狮子洼村,清新的空气,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行走其间,一排排建于斜坡上的青砖窑洞,一宅一院,错落有致,使深藏于群山之中的狮子洼村显得格外静谧安详。

走进村民蔡艳林家中,宽敞院落的一角,玉米棒子整齐堆放,简易的木棚下晾晒着层层红枣,门口三轮车上装满了准备销售的十几袋新打下的谷子。

“我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玉米收了3万多斤,种植的20多亩晋谷21号,亩产量达600斤,今年纯收入差不多能达到10万元。”从10月份开始,蔡艳林一家便开始了最忙碌的秋收。

“我们将打回来的大部分谷穗直接卖到山花烂漫公司,在那里直接晾晒和加工。”蔡艳林介绍说。

寒冬时节,狮子洼村2公里外的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内的加工厂车间,选谷机不停息运转,“无声胜有声”,一粒粒金灿灿的小米汇聚成流“喷薄而出”。

“目前公司8台打谷机全部运转,一天能加工五六千斤谷子。”公司董事长贺虎平介绍说。

加工车间内,筛选机正飞速地将一粒粒小米进行筛选。“要把发黑、发暗、青色、白色小米及小石子、异色颗粒吹出去,留下金灿灿的优质小米。”来自蔡家会镇沙庄村的李寨平一边观察着机器的运行情况,一边介绍说。在公司工作6年多的李寨平,每月都能拿到3000多元的固定工资。“领着工资种着地,日子好过着哩!”

在山花烂漫公司,从有机小米到富锌富硒功能小米,从豇豆面、豌豆面等杂粮面、手擀面系列到小米油、亚麻籽油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曾经散发“泥土”气息的兴县小杂粮,已“不止一面”,不仅有了附加值,更走出了吕梁山。自2005年“山花烂漫”商标注册以来,已与兴县50多个自然村,916户农户,签订订单农业近3万亩,其中脱贫户430多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余元/年。

巩固衔接“不落户”

深冬时节,走进罗峪口镇史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贾琳正在带领工作队员李兴虎、成彩平走访监测户,进行今年最后一次收入测算。

面对前来家访的工作队员,乔候平递烟倒水热情招呼大家就座。

乔候平告诉记者,她和丈夫王利平结婚36年了, 一直在内蒙古东胜务工,2023年丈夫王利平查出大病住院手术后,光手术费就花了10万元,因病致贫后,她们就返乡休养,但年久失修的房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落差感,驻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她家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今年夏天就完成了改造。

铝合金门窗、瓷砖铺底、白灰抹面,看着修缮一新、窗明几净的居住条件,让两口子倍感温馨,虽然有病在身但想起这些心里还是暖意融融。

第一书记贾琳说,“为了帮助她家早日脱贫,我们给她家申请了大病救助、设置了公益性岗位、低保申请手续正在办理中,我们正全力以赴帮助他家早日摆脱贫困。”

位于黄河东岸的史家山是一个纯农业村,是中国农业银行兴县支行的驻村帮扶点,全村共有在村人口60户191人,其中因病、因灾有12户纳入“三类户”。

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为了做好巩固衔接工作,驻村工作队,每季测算收入,每月集中走访,常态化进行走访,特别是12户监测户工作队每隔半月就去了解生活困难、帮扶成效,让监测户倍感温暖。

史家山是罗峪口镇的10个行政村之一,今年以来,罗峪口镇持续巩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聚焦农村“六类重点对象”,对全镇10个行政村常住户住房5578间进行大排查,全部消除危房问题,各村按需延长供水时间,抓好控辍保学,开展健康帮扶。坚持常态化走访排查、精准化到户帮扶,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建立“一户一档”,对未消除监测对象确定帮扶责任人,采取产业帮扶、设置公益岗、临时救助、劳务输出等措施进行重点帮扶。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围绕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六乱”攻坚,投资400万元对10个行政村的残垣断壁、小街小巷进行硬化,投资300万元实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投资5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212盏,新建公厕1座、改造农村户厕129户,新装了电子大屏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在发展主导产业方面,我镇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服务体系,聚焦乡村振兴短板弱项,投资110万元对19座温室大棚和田间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罗峪口镇党委书记张雁斌介绍说,镇里还投资120万元为红枣产业龙头企业建成恒温保鲜库,同时依托兴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以“农户+合作社+托管中心”模式推广农业托管服务1万亩,其中,实施玉米“耕、种、防、收”四个环节全托管服务2000亩,每亩作业群众受益60元;实施玉米、高粱“耕、收”两个环节半托管服务3.5万亩,每亩作业群众受益60元。

罗峪口镇只是全县开展巩固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县110户243人脱贫监测户,通过精准帮扶,共解除风险44户112人,识别两年以上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全部解除风险。

党建领航夯基石

兴县坚持党建领航,激活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的工作总方针,坚定“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兴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多维度培育村集体“造血”功能,以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提升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发展。

——完善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推进的领导机制,并将全县分为四个片区,成立了由四大班子“一把手”分别任片区指挥长的乡村振兴指挥部,四个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推进组,县委常委分别担任组长,统筹指导乡村振兴具体事宜。同时,实行专班化、项目化运作机制,抽调精干人员102人,组建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项目运作4个工作专班、20个专项攻坚组。

今年4月份以来,兴县积极组织开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大奖赛”攻坚擂台赛活动,15个乡镇将各自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亮点拉出来晒一晒,比一比,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扎实推进新时代村级党支部标准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党建生产力工程,全力打造一批“地域、领域、界域”党建品牌,不断健全专班化、项目化运作机制和乡镇党委书记考核评价实行“干部‘赛马’新机制,‘能上能下’促作为”,同时,持续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农村“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以“党建红”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固贤乡聚焦示范创建,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乡党委政府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精品示范村和提档升级村的建设。投资500余万元,与山花烂漫公司合作建设杂粮加工厂和电商运营中心,形成集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杂粮产业链;积极谋划布局产业,投入财政资金275.35万元,在甄家庄、永胜村种植优质食用菌170万棒,在固贤村建设温室蔬菜大棚7个;在全乡22个村种植高粱1849亩,绿色谷子4800亩,大豆5472亩,油料4897亩,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合作,在吴城村建设高粱良种试验种植基地100亩,冷季豆10亩;投资52万元,续建面积2600平方米、养殖规模100头的林麝养殖场,促进20余人创业就业。同时,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回应企业关切,积极推进年产800万吨固贤煤矿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组织“大保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乡村包保帮扶、干部管理、产业发展等工作机制。推动每个专班和攻坚组对接项目,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牵引,用项目建设成果检验乡村振兴实效。去年以来,累计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近百个,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飞猛进。

瓦塘镇前彰和焉村六郎寨景区,相传是北宋年间杨六郎在黄河沿线驻防时所建,为古合河著名的军事要塞之一。该村按照“党建+文旅”品牌创建思路,在修复历史遗迹的同时,装点了雄狮吼、骆驼峰、点将台、黄河天书等奇峰异石,新建了观景台、网红桥、农耕馆、游乐园等娱乐设施,并配套了完整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及全面的安全设施。景区可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及当地特色小吃、农副土特产,为村民就近增收拓宽了渠道。截至目前,接待游客13余万人次,集体增收50余万元,村民户均年增收7600余元,并获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的“山西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仅让沉睡千年的古遗迹‘活’起来,也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2024年村党支部进一步挖掘人文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旅深度融合,推广‘一村一品’特色游和度假游,实现生态资源优势向村集体经济优势转化。”前彰和焉村党支部书记郭永和说。

红色,是兴县的底色,也是蔡家崖村发展的亮色。面对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客流量日益增多的发展良机,蔡家崖村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党建+红色+文旅”发展模式,依托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因地制宜修建晋西北特色民居130余处,供游客旅游休憩,并打造“红色一条街”,经营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当地特色小吃及农副土特产,让蔡家崖村从“红色”到“多色”,由“孤景”变“群景”。随着“红色文旅牌”持续打响,可间接带动村民户均年增收8700余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余万元,让老区群众真正享受到“红色文旅”带来的发展红利。

——完善村规民约,进一步提升村民委员会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保护等重大任务,实现干群共建美好家园新风貌。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碧村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大力推行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他们将村委会闲置的砖窑改造为碧村红白理事厅,面积共170平方米,平日用于宣传、版面制作和开展移风易俗相关的文化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碧村开展了多项主题文化活动,如“清明节文化传承教育和传统食品制作”“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以及“追寻红色印记,倡导绿色清明”等。

如今的碧村,从内到外焕然一新。古色古香的村容村貌彰显着其悠久的历史,干净整洁的道路让村民告别了尘土飞扬的日子。新建的大戏台在每年的“平安古会”活动中让村民们尽享晋剧魅力。星星点灯的景象一去不复返,明亮节能的路灯照亮了山村的夜晚。村民世代居住的环境日益改善,道路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花香,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也让远走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守牢底线不松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才能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如何才能让全体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成果?这是兴县县委始终挂在心头的大事。

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巩固成果同样艰巨。今年以来,兴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三类户”和有返贫风险的低收入群体,紧盯“三落实、一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政策兑现、防返贫动态监测、人居环境整治等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实行一户一策、分类帮扶、部门筛查、跟踪回访、电话抽查,确保监测发现早、帮扶措施准、消除退出严,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为此,兴县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兴县县委书记乔云,县委副书记、县长梁文壮任双组长的巩固衔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9个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到位。县委、县政府对标对表巩固衔接目标任务,专题研究部署,构建了“三级书记主抓、党委政府同责、四套班子共管、驻村队伍共建”的巩固衔接组织领导体系。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全县15个乡镇和部门调研督导160余次,推动驻村帮扶、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落实、产业发展等巩固衔接重点工作落深落实,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将两年内未识别监测户的村定为重点村,包乡(镇)县级领导牵头抓总,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协同配合,及时识别认定监测对象367户839人,并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共有防返贫监测对象3021户6937人。

脱了贫不代表没困难,有收入不代表没风险。兴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核心指标,持续用力补短强弱,不断提升巩固成效。2024年度,累计投入中央、省、市、县四级衔接资金40764.57万元。

今年秋季,全县召开巩固衔接推进会暨驻村帮扶工作例会,研究部署全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重点工作,开展“金秋送温暖、消费促振兴”活动,组织县直单位职工通过采购、“以买代帮”等方式购买消化帮扶村、建档立卡户的蔬菜水果、蜂蜜、杂粮、畜禽产品,以此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有停歇的脚步,只有奋进的号角。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兴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中之重,紧盯监测对象识别帮扶、脱贫人口增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狠抓产业就业,加强乡村治理,确保巩固衔接工作进位争先、走在前列。

——在教育帮扶方面,2024年,全县资助贫困幼儿1480人次,资助资金共74万元,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

——在健康帮扶方面,全县255支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13万余人,超过2.4万人完成慢病证、“两病”证办理,11.8万人次享受免收门诊挂号费。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应参保人数210236人,实参保人数203510人,参保率96.8%。监测户应参保4400人,实参保4400人,参保率、资助率100%;脱贫人口应参保68228人,实参保68228人,参保率、资助率100%。

——在住房安全方面,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和日常巡查机制,255户危改任务全部完成,181户动态保障。在饮水安全方面,先后投资313万元维修养护44处工程,受益15654口人,投资2200万元建成水质提升工程,受益93601口人,投资1180万元计划建设26处巩固提升工程,惠及16437口人。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老旧损毁、后续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兴县对全县15个安置点进行“回头看”,严格执行迁出地乡镇专人每周一天在安置区工作制度和便民服务“干部代办”工作机制,确保易地搬迁脱贫户帮扶监测不断档。

乡村天地阔,振兴正当时。兴县正以乡村振兴的画笔,描绘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呼之欲出,令人向往。□ 文/图 张亚东

来源:吕梁日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