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万吨对2600万吨,中美若要打对方本土,需要的海运能力比拼

一菲说军史 2024-10-24 09:56:15

当谈及中美两国的军事比拼,许多人的脑海中可能首先浮现的是高精尖的武器、战机的呼啸、航母的霸气。但今天,我们要谈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一点——海运能力。一旦爆发战争,谁能够更快、更多地将兵力和物资,投送到对方家门口,谁就可能占据先机。

那么,中美两国在这场海运大比拼中,究竟谁更胜一筹呢?美智库专家Seth Cropsey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Seth Cropsey指出,美国当前的海上运输力量,已远不足以支撑对中国本土展开军事行动,因为要打对方本土的话,起码需要2600万吨的运力。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当时,美军意图通过强大的海运能力,将30万大军和200多万吨军需,迅速运送到伊拉克前线。结果,现实却给了美军一个响亮的耳光。

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竟然只运送了23.5万吨物资,仅仅是计划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美军士兵在战场上可能不得不面临弹药短缺、口粮不足的尴尬境地。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看来,美军在海运这一环节上,显然是掉了链子。

相较于美国,近年来,中国的海运事业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在船舶数量上大幅增加,更在船舶质量和运力上有了显著提升。据统计,中国在2022年便拥有了约3.5亿载重吨的总运力,占全球的12%左右,显然我们要实现2600万吨运力,可谓轻轻松松。

这一庞大的运力基础,意味着中国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调动大量资源,以支持可能的军事行动。

此外,从生产运输船舶的能力来看,中美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二战时期,美国曾以其强大的造船能力著称,四年内生产了1512万载重吨的运力。然而,如今的美国造船业已大不如前,几乎完全依赖于军舰订单来维持。

相比之下,中国在2023年便完工了超过4000万吨的舰船,这一数字在战时状态下有望进一步提升,显示出中国在造船领域的巨大潜力。

当然,仅仅拥有强大的运力还不够,关键还得看如何运用这些运力。在这方面,中国同样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策略。通过合理的调度和配置,中国能够确保在战时状态下,迅速地将所需的物资和兵力投送到指定位置。这种高效、灵活的海运体系,无疑是中国在军事领域的一大法宝。

而相比之下,美国的海运体系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虽然美国在海军力量上依然强大,但在海运能力上却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这不仅体现在船舶数量和运力上,更体现在船舶制造和维修能力上。

如今的美国造船业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许多船舶都需要依赖进口或者外包维修。这在战时状态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一旦船舶受损或者需要补充,美国可能将面临无船可用的尴尬境地。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商运人员的问题。在美国,由于商船船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导致许多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这使得美国商船船员队伍逐渐老龄化,甚至出现了人员短缺的情况。

而在战时状态下,商船船员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届时,美国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

在中美两国在海运大比拼中,中国显然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地位。当然,战争是复杂且残酷的,我们并不希望看到任何形式的冲突和对抗。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强大的海运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和不可或缺。

0 阅读:193

一菲说军史

简介:每日专注分享古今中外军事历史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