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叶国富比较火。首先是在2月初,媒体报道,名创优品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叶国富发新春开工寄语,要求公司内部严禁一切形式主义,内部沟通严禁使用PPT,含工作汇报、总结规划、述职答辩等,对外根据工作需要自行决定。总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用简单高效的方式表达观点、传递信息。坚持会议333原则是指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内外部会议以3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小时;汇报资料不超过3页;重大事项若经3次讨论无果则及时叫停。
无疑,叶国富如此务实的做法赢得了众多被文山会海掏空了热情耗尽了时间的打工人们的一致称赞。
3月14日,有媒体爆出,名创优品正考虑拆分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并在中国香港上市,筹集资金约3亿美金。据报道,早在2022年7月,名创优品在港股二次上市时,叶国富就表示,“非常看好潮玩赛道,希望可以在三年内让TOP TOY实现单独上市”。2024年底,叶国富开始筹划剥离TOP TOY事宜,当时已经在接洽相关潜在投资人。
对叶国富来说,目前手里最重要的资产,恐怕是他去年花62.7亿“豪赌”吃下的永辉超市。
1、永辉CEO面向全球“虚位以待”3月17日,永辉超市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被媒体引为诧异的是,这次董事会上,永辉的原CEO卸职,而且并未选出新任CEO。永辉发布的公告称,本届董事会未聘任公司CEO,虚位以待,将全球招募。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永辉CEO职位空缺。众所周知,CEO是公司经营的操盘手和掌舵人,董事长之职可以空缺,从没听说一家大型公司CEO空缺。
在此之前,永辉超市的CEO李松峰未被“延职”,在本届股东会上,李松峰也未能得票当选非独立董事。
永辉前任CEO李松峰来自于永辉的原大股东京东,2011年至2021年,李松峰历任京东集团高级总监、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CTO。3月15日,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京东世贸”)表示,拟减持所持有的永辉超市股份不超过2.66亿股、占永辉超市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94%。
截至2025年3月11日,京东世贸持有永辉超市股份2.66亿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94%。也就是说,京东世贸此次是要“清仓式”减持永辉超市,意味着京东彻底退出永辉。
通过梳理财报可以看到,在担任永辉超市CEO后,李松峰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获得薪酬396万元、384.7万元、356.4万元。薪酬虽然两连降,但仍为公司高管之首。而永辉超市在李松峰领导的领导下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2022年、2023年,公司分别亏损27.63亿元、13.29亿元。2024年,公司预亏14亿元。
另外,有消息称,前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家乐福中国CEO田睿已于今年年初就任永辉上海大区总经理一职。田睿突然任职永辉上海区总,其时机引发了许多猜想,有人士认为其有可能接任李松峰任永辉新任CEO。不过也有人士认为,家乐福败走中国,且苏宁易购亦状态不佳,原“失败案例”的领头人应该不可能接棒永辉CEO。
2、叶国富介入永辉2024年9月23日,名创优品斥资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股权,被认为是“蛇吞象”。当时交易价格大约为2.35元/股。此后一周,在调改信息的利好下,永辉超市股价一路上涨至3.63元/股,这比叶国富交易价上浮了54%,永辉市值也暴涨125亿。如此算下来,短短一周,叶国富收购永辉超市的账面财富就多了30多亿元。但这毕竟只是账面数据,对叶国富来说,收购永辉掏出的是真金白银,但是在短期内这笔投资想要产生相应的回报并不容易。
在去年收购之后,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在电话会上表示:“我们预计不会控制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因此,我们不会作为永辉超市的控股股东、实控人,也不会合并财务报表,这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做出的判断。预计交易2025年上半年完成,在此期间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会向大家披露。”
外界猜测,彼时名创优品宣布“不介入”永辉的经营管理,不控制董事会,可能是双方达成的某种收购约定条款。但作为大股东,叶国富真正掏出了近63亿的巨资,永辉这艘大船如何走向,未来能否赚钱,这笔投资能否达到应有的投资回报,叶国富不可能任由永辉还是由原来的体系自主航行。
据腾讯财经的报道,3月17日下午,永辉超市召开了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表决了《关于换届选举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包括永辉创始人张轩松和张轩宁、名创优品创始人兼CEO叶国富、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和名创优品独立非执行董事王永平当选。
也就是说,新一届董事会6个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席位被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名创优品和永辉超市的管理层平分
在对公司具体的经营管理方面,叶国富在永辉内部担任一个“新岗位”——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而即便对于这一职位,永辉董事会成员、创始人之一的张轩宁却投了反对票。有媒体表示,可见在永辉内部对,对于目前的人事安排甚至业务战略方向,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意见不统一。
张轩宁对于永辉前任CEO李松峰似乎颇为认可,他发表的声明表示:李松峰任职期间,带领团队深入学习胖东来模式,并成功在全国推广永辉品质零售店,还积极推动公司进行组织重塑,实现了总部-大区-门店三层管理模式,采取中心化运行机制。李松峰高度重视供应链建设与自有品牌打造。当下,公司已成功走出转型期,正处于产出最大化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数字化转型战略落地的收获期。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战略规划的稳步推进对公司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关键是经营层和股东团结一致,稳住心态,看问题做决策要谨慎,不以偏概全,不极左极右,坚持脚踏实地,不搞机会主义。
张轩松、张轩宁两兄弟是永辉超市创始人。澎湃新闻报道,对于永辉创始人张氏兄弟,外界盛传两人不和。此前叶国富在电话会上曾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我清楚,当时他们也在各种调改,在互联网很热的时候,一个坚持永辉要踏实做,另一个要做超级物种,两人经营理念有差异,现在是张轩松在全权管理业务,另一个(张轩宁)已经完全不插手公司任何业务了。”
3、永辉的挑战对于相关永辉管理层的变动,永辉方面回应媒体称,永辉现在处于变革期,要发展就必须深度自我革新。过去三年,永辉处于亏损状态,公司基于坚定走胖东来模式的品质零售路线,对组织架构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深度组织变革,应对更多的发展挑战。变革就会有阵痛,永辉将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完成自我蜕变,破茧重生,给所有消费者和投资者一个“新永辉”。
永辉超市官网显示,截至3月17日,其全国拥有745家门店。永辉超市在今年一月份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14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2.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按照这样的业绩预告,永辉已经是连续三年亏损。
作为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在3月17日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叶国富公布永辉超市的门店调改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达200家左右,并关店250家至350家,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
如果永辉真的在一年内关店250家到350家,这一数据可谓“惊人”,已经达到目前其门店总数的46.9%,将近一半,这对于永辉无论经营业绩数据还是股价,都足以产生巨大影响。
永辉超市董事长张轩松对叶国富进入永辉似乎持支持态度,他表示,叶国富对永辉的投资是战略投资,他计划全方位加入永辉超市,在各个方面推动永辉超市的发展,并在业务层面花更多时间参与永辉超市的管理。名创优品与永辉在运营方向上达成共识,以走胖东来模式调改的方针为第一前提。
而叶国富则依然以“务实”态度向永辉的所有股东和员工表示,只有永辉好了,永辉人才会更好,收入才能更高。“我带着真金白银和一颗真心来跟大家一起把永辉做好,我是永辉第一大股东,我比任何人都希望永辉越来越好。”
作为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也谈了他的路线:“2025年永辉的关键词是减亏,减亏的主要抓手是‘三提两降’,提人效、提业绩、提毛利,以及降成本、降费用。”过去的永辉很优秀,是中国本土最大的超市。但由于内部变化没有跟上外部变化,出现了经营的问题,这个变化不但永辉没有跟上,除了胖东来和山姆之外所有的超市都没有跟上。
对于今后的永辉,核心问题应该是:永辉能否复制胖东来模式?以胖东来模式为基础的“调改”能否拯救永辉?
去年11月份,叶国富“问道”胖东来,与于东来会面。对于胖东来模式,叶国富显然深谙其精髓,他认为,胖东来模式的本质是“品质零售”,只有胖东来模式和品质零售路线才是中国超市未来的出路,不仅是永辉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超市的唯一出路。
而这个“品质零售”的核心,在于产品。叶国富还强调,在超市行业,把产品差异化做到极致的,中国只有山姆和胖东来。
认知是正确的,具体落地执行的挑战会在于,永辉调改之后,能否打造出具有山姆、胖东来一般的产品品质?而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即使永辉的产品品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又如何让消费者心智中形成这样的认知:永辉超市=高品质商品?
对于永辉和叶国富,挑战和压力并不会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