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订单2300万,青桔单车如何做到行业第一?

南冥一鲨 2020-10-27 09:57:48

近日,据媒体报道:10月23日,青桔单车全天总订单量达到2300万,超过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的1700万单与1900万单。

对于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领域,这样的差距已经足以划分行业梯队,也足以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一领域的竞争格局。

实际上,在结束了ofo与摩拜的时代后,虽然较长时间处于“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共享单车这一事物毕竟在2016年才开始出现,除去早期的野蛮生长,行业规模化、正规化的发展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而已,因此行业创新空间巨大,竞争格局存在巨大变数。尤其是当前各个城市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对共享单车的治理态度……简言之,谁能把握住短暂的均衡局面,修炼内功,广泛布局,合纵连横,谁就将有可能解开困局。

因此,我们不妨透过青桔单车在这一两年里所做的“功课”,来一窥共享单车行业可能出现的竞争格局,以及通过共享单车企业的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思考企业该如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01硬件迭代+高效运营

共享单车有两层产品逻辑:一层是本身骑行是否舒适、是否轻便;一层是整体运营是否高效,是否经济。这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但随着近年来产品设计、材料及工艺,以及网络、定位、大数据等等技术上的进步,二者正在不断统一,并且给早期投入者带来丰厚回报。

以青桔单车为例,其在2020年8月,最新宣布推出一系列新车型,其中采用的新技术就体现了其在硬件上的不断迭代升级。例如新车型支持智能中控、采用高集成度模块化设计、支持90度停放规则等等,无论变速车还是电单车,技术的进步让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个体用户的骑行体验,甚至成为运营调度的增益Buff。

源于大量用户的骑行数据,青桔单车当前拥有用于城市车辆管理的“青桔智控中心”。依托滴滴海量出行数据、AI计算平台,青桔单车在城市短途出行需求上具有预测能力,再结合北斗+GPS双模式导航定位,青桔单车可以实现“定点还车、入栏结算”,这些与大数据管理平台结合,可以实现智能调度运营,优化车辆调派,这是从根本上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个很好理解的地方在于,正是由于运营调度能力的突出,在2020年上半年南京、郑州等城市政府组织的共享单车相关评分中,青桔单车与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对比,均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随之而来的政策就是增加青桔单车在该城市投放量,缩减最后一名的投放量,此消彼长,从单个城市看向全国,青桔单车的订单量自然会有明显提升。

02 非一线城市从量变到质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无论青桔、美团,还是哈啰,三者都是从其侧重的城市开始发展,通过对这些城市的深度经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其中青桔单车目前已经开通全国超过200个城市进行运营,相比另外两家,青桔单车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在一线城市不断精进“精细化运营”,在下沉市场则根据不同需求制定投放和运营策略。显然,这是建立在对出行数据的洞察与用户价值的不同定义与理解之上。

在2016年,共享单车刚刚推出时,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其消费者出行需求旺盛,对新生事物接受度高,同时以地铁站、写字楼、热点商圈为核心,摆放和运营共享单车成为一件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单车使用率的手段。

而随着竞争进入深水区,对一线城市的“过度迷恋”反而会拖慢整体的发展。从长远看,出行需求普遍而广泛,时间行至2020年,一线城市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市场增量空间有限,这就要求品牌更加重视用户体验,不断推出更好的产品,以提高每辆单车的骑行率。而非一线城市的两轮出行需求也越加旺盛,制约共享单车在这些城市发展的因素更多来自于单位车辆投放所带来的收益与制造成本及调度运营成本之间的比例。分母越小,自然收益越高,收益越高才越有可能持续投入。

此外,下沉城市受公共交通建设的不完善和城市规模、路况的综合影响,共享两轮产品可以更好的满足日常出行需求。青桔根据人口、气侯、年龄结构、收入结构等多方面因素构建模型,再根据市场能力考虑投放的优先级。例如在低线城市,考虑到当地的公共交通体系不是很发达,青桔会采取相对大电池、高续航的电单车来解决点到点的通行问题。在一些二三线城市,青桔还会投放一些小电池的电助力车,来作为公交接驳和中短距离出行的补充。

所以青桔单车提前布局,具备了“数据中台”的“正向反馈能力”,正如上文所说,共享两轮出行的本质是以数据为基石的运营服务,用户通过骑行产生海量的骑行数据,通过智能硬件与出行物联网中的其它环节产生交互,实现车辆的精准、有效调度管理,为用户出行及城市治理提供相应的服务。

青桔单车之所以能够在大量非一线城市广泛投放,就在于其平台基于数据和算法驱动下的高效运作支撑,并提供了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这改变了共享单车原本“规模不经济”的非一线城市运营状况,所以在竞争对手眼中难以维持的城市,反而是青桔单车的理想市场。

这样说来,你恐怕就不难理解青桔订单量增长的底层逻辑。

03 “大出行”战略产生协同优势

三家领先的共享单车品牌中,必须承认,只有青桔单车才是真正“做出行的企业在做两轮车出行”。在滴滴出行大品牌下,青桔单车是整个出行服务的一个重要链条,而非如其他竞争对手一般,共享单车只是多元化业务中的一个。不能否认,美团单车是延续收购摩拜后的业务、哈啰单车是为了支付宝的支付业务服务,他们都不是以“出行”为核心。

除了此前提及的滴滴出行大数据可以为青桔单车运营调度创造更高效率外,这种区别还带了用户心智定位、战略协同、成本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例如,在滴滴出行大品牌下,青桔单车共享品牌价值,共享积分及特权,共享出行路径与数据,事实证明,滴滴出行与青桔单车的订单量增长呈现正相关的特征。

2020年6月,滴滴就曾披露,四轮车服务的日订单峰值超过3000万,两轮车服务日均超过千万单,而8月25日,滴滴出行还宣布其全球日订单突破5000万大关,当前“青桔单车”、“滴滴出行”、“礼橙专车”、“青菜拼车”已经形成多品牌矩阵,以对应并覆盖不同出行需求的用户群体,这让“青桔单车”在“大出行”战略中收获战略协同带来的诸多福利。这种清晰地战略协同作用帮助青桔事半功倍,未来还将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更大区别。

简单总结了青桔出行的几大优势,不难看出,这些优势的形成都经过了较为持久的长期投入。同时,数据、品牌、战略、城市布局,这些层面的竞争优势具有较高壁垒,一旦形成则将获得较为长期的收益。因此青桔出行很有可能在1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占据行业50%左右的市场份额,从而打破制衡,重新定义共享单车市场。

0 阅读:7

南冥一鲨

简介:科技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