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骤然下令停火,泽连斯基拒绝接受,乌军大举打回俄境内

开心每一瞬间 2025-04-21 09:55:30

前言

与此同时,乌克兰武装部队不仅没有停止军事行动,反而加大了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州的反攻力度。泽连斯基公开表态称俄军无人机仍在乌克兰上空大量活动,炮击行动也未停止。

乌军为何在此关键时刻执意打入俄境内?在国际斡旋下,双方最终能否找到既保全面子又解决实质问题的方案?

停火背后的算盘

莫斯科时间4月19日18时,普京在听取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报告后,下令俄军实施为期30小时的停火令。这道来得突如其来的命令,表面上是出于东正教复活节的人道主义考量,但背后却暗藏着多重战略意图。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前往巴黎与英法德代表协商俄乌问题后,直接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报了情况。他在回国前明确表态,如果俄乌双方有意停火,就应在这几天做出决定,否则美国将不再介入。普京此时宣布停火,实际上是向特朗普抛出橄榄枝,投其所好,试图博得后者好感。

这场精心策划的停火,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军事考量,乌军已在库尔斯克败退后,立即组织部队攻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且控制区正在缓慢扩大。借此机会宣布停火,俄方可以重新组织防线,将部分兵力抽调到别尔哥罗德州。在特朗普政府很可能切断对乌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的背景下,这场停火对俄罗斯来说,比对乌克兰更为有利。

从停火背后的多重考量看,普京此举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博弈,既可测试乌方态度,又能向美国释放积极信号,还能为前线重组防线争取时间。在战争已持续超过三年的今天,乌克兰会如何应对这场看似善意却暗藏玄机的停火提议?

乌军的坚决反攻

泽连斯基对普京的停火宣言反应迅雷不及掩耳,在普京宣布停火消息不到半小时,他便连发三条推文回应。这种反应速度和方式,本身就透露出基辅方面对此早有心理准备,而非临时决策。泽连斯基在推文中指出,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已报告,俄军无人机仍在乌克兰上空盘旋,各地都拉响了空袭警报,这明显违背停火承诺。

乌军在库尔斯克和别尔哥罗德州的军事行动,已成为基辅手中的重要筹码。泽连斯基多次表示,准备用库尔斯克占领区交换俄军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对于已陷入战争疲惫的乌克兰来说,这是难得的谈判砝码。随着库尔斯克战局在今年初开始向对乌不利方向发展,乌军不得不重新调整策略,在别尔哥罗德州开辟新战场,以维持在俄罗斯境内的军事存在。

乌克兰的态度表明,在没有长期停火保障的情况下,任何短暂停火对乌军都是不利的。基辅已经失去了对莫斯科的信任,就像此前双方宣布停止攻击能源设施,但实际上根本停不下来一样。这场看似简单的停火,实际上考验着双方几乎消失殆尽的互信,以及在国际斡旋下妥协的真实意愿。

美国的复杂立场

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微妙而复杂。特朗普政府一改拜登时期的全力支持乌克兰政策,转向了一种更倾向于促成停火的务实外交。鲁比奥前往巴黎与英法德等国代表协商俄乌问题,单独与乌克兰代表团协商,然后打电话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报情况,这一系列动作清晰展示了美国调停者的角色定位。

美国提出的停火框架内容颇具争议。美媒报道这次巴黎会议上,鲁比奥提出的停火大致框架包括允许俄罗斯对占领区的控制,并且放松对俄罗斯的部分制裁。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甚至可能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这些条件对乌克兰来说无异于咽下苦果,但在美国看来,这是结束战争最现实的方案。

事实上,特朗普介入俄乌谈判后一直倾向俄罗斯立场,对乌克兰极限打压,甚至试图将战争责任推到泽连斯基身上。

美国态度的转变让乌克兰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拒绝停火,特朗普能找到制裁的借口,可能继续停止武器援助和情报共享;另一方面,如果接受不平等条件停火,又意味着放弃主权领土和战争正义。

更令基辅担忧的是,欧洲盟友如果认为泽连斯基不愿意停火,对他的支持也会动摇。乌克兰的西方盟友正在逐渐失去耐心,这也是泽连斯基提出将停火延长至30天以检验俄方诚意的背景之一。

然而,和平的代价几乎全部由乌克兰承担,这种不平等的停火和谈判方案,能否真正解决冲突根源,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互不信任的停火闹剧

俄乌双方在停火宣布后的行动,上演了一出相互指责的闹剧。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停火宣布后,乌军对俄方发动了444次炮击和900次无人机袭击,造成平民伤亡和民用设施受损。俄罗斯外交部无任所大使米罗什尼克更是详细列举了乌军违反停火的具体行动,包括在顿涅茨克戈尔洛夫卡市炮击、对顿涅茨克市的进攻尝试等。

与此同时,乌方的指控同样毫不留情。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从20日10时开始,俄罗斯炮击次数和使用攻击无人机的次数都明显增加,俄军使用第一视角无人机的次数甚至增加了一倍 。据泽连斯基透露,仅20日0时到12时之间,俄军就进行了26次突击行动,特别是在波克罗夫斯克和谢韦尔斯克方向最为活跃。

在相互指责的背后,是双方长期累积的深度不信任。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双方都在战场上付出了惨重代价。

据俄方通报,乌军损失超过68000人和7000件装备,尽管这一数字可能有水分,但乌军的重大损失是不争的事实。在如此惨烈的战争后,任何一方都难以轻易信任对方,停火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注定难以实施。

更复杂的是,泽连斯基还将中国拖入这场争端。他公开指责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不仅提供武器弹药,还支持俄罗斯进行武器弹药生产,甚至宣布对多家中国企业进行制裁。

这种没有实质证据的指控,被分析人士视为乌克兰试图通过污蔑中国来获得西方支持的举动,反映出基辅当局在战事不利情况下的焦虑与挣扎。

结语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这次骤然停火虽未能实质性改变战场态势,但却折射出双方和平意愿与现实困境的矛盾。未来的和平之路需要更多诚意和妥协,而非相互指责。

在国际斡旋下,双方最终能否找到既保全面子又解决实质问题的方案?或许正是突破当前僵局的关键所在。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