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近期在BBC的采访中表示,如果她在2008年没有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俄乌冲突可能早已爆发。默克尔在采访中指出,当时,她认为乌克兰并未准备好加入北约,也未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她坦言,当时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绝不会容忍乌克兰加入北约。她认为,如果乌克兰在当时被接纳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很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冲突爆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默克尔的这番话传达了她对当时局势的判断,以及她个人对于避免冲突的责任感。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的观点并非没有争议。一方面,她的决定确实避免了在当时立即爆发的全面战争,但另一方面,这一举措是否为日后冲突的“温床”,也成为了乌克兰及国际社会的争论焦点。她的言论也让人重新审视当时国际政治的博弈,尤其是在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下,西方国家如何平衡战略选择。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默克尔的决定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默克尔当年的“误判”不仅未能帮助乌克兰增强安全保障,反而助长了俄罗斯的“胆气”,使得俄罗斯认为能够在没有严重后果的情况下侵略乌克兰。泽连斯基强调,俄罗斯的扩张野心并没有因为乌克兰未能加入北约而被遏制,相反,这一决定为普京提供了进一步进攻的空间。
泽连斯基的观点,虽然带有政治色彩,却也反映了乌克兰对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外交政策的不满。乌克兰认为,在面对俄罗斯日益强硬的态度时,西方的谨慎和妥协并未带来期望中的稳定,反而加剧了俄罗斯的挑衅行为。
关于明斯克协议,默克尔曾公开表示,德国和法国推动这一协议的初衷并非彻底解决冲突,而是为了给乌克兰争取时间,增强其军事力量。尽管明斯克协议未能完全消除乌克兰东部的冲突,但在默克尔看来,至少它为乌克兰争取了宝贵的几年时间,使得乌克兰能够加强军力,为日后的自卫做准备。
普京对此也曾作出回应,称俄罗斯当初本希望通过明斯克协议解决问题,但最终未果。他认为,明斯克协议未能阻止乌克兰的武装冲突,反而成为俄罗斯决定采取特别军事行动的一个原因。
在当前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核武器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默克尔在采访中强调,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她指出,俄罗斯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核大国之一,必须被理性看待,不能因恐惧而失去应有的应对能力。默克尔呼吁国际社会保持冷静,尽最大努力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默克尔的对俄政策长期以来饱受争议。她在任内主张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经济联系,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德国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并推动“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她认为,通过经济合作能够促进稳定,但这一政策却被批评为“对俄依赖”,尤其是在俄罗斯越来越表现出侵略性时,默克尔的对俄立场遭到了不少批评。
尽管如此,默克尔坚称,她的决策是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她指出,欧洲在面对能源危机时,没有其他合适的选择,只能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在她卸任后,她依然没有对这一政策表示后悔,也未为此道歉。
意大利前总理伦齐对默克尔的评价较为正面。他认为,默克尔是欧洲的实际领导人,在她的领导下,德国和欧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伦齐强调,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并非默克尔个人的目标,而是整个欧洲的共同战略目标,尤其是在2005年和2006年,欧洲各国普遍支持与俄罗斯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
2019年12月,默克尔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巴黎会晤。默克尔表示,在她的领导下,德国一直尽力通过外交途径确保与俄罗斯的和平合作。在她看来,只有通过持续的对话和谈判,才能避免冲突的升级,并为冲突的和平解决创造条件。
默克尔在采访中详细解释了建设“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理由。她表示,这一项目既是为了德国的商业利益,也为了与俄罗斯保持和平关系。通过天然气的供应,德国与俄罗斯在经济上形成了互依关系,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的合作。
默克尔承认,乌克兰遭到俄罗斯全面进攻后,欧洲与俄罗斯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令人遗憾”的时代。俄罗斯的举动彻底改变了欧洲与俄罗斯的互动模式,使得双方的关系进入了冷战后最为紧张的局面。
对于现任德国政府,默克尔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之一就是明确优先事项,并清晰表达。她认为,特朗普直言不讳的风格虽然常常引发争议,但也有助于建立国际间的相互尊重。她的这一建议或许是对当前国际政治复杂局势的一种反思。
默克尔的外交生涯充满了挑战和争议。在她的领导下,德国和欧洲经历了许多重大决策,而她关于乌克兰、俄罗斯和北约的问题仍然备受议论。无论是她的对俄政策,还是她对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立场,都在不断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回顾过去,我们无法忽视她在处理这些复杂问题时所做的权衡和选择,但同时也应当反思,历史的走向和当下的决策如何影响着未来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