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每天这样喝吧,迟早喝死你!”说完后,妻子一脚将酒鬼丈夫踹进了大酒缸中。
本以为男人会被淹死,结果大难没死,出来以后他还非常嚣张地说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居然还流行到了现在,成为了年轻人的口头禅。
这个“酒鬼”是谁?他又创造了什么话?
刘伶之道这一家人非常有趣,其中男主人正是“竹林七贤”中的刘伶,这可是一个大酒鬼啊。
“竹林七贤”顾名思义就是隐居的7位有才人士,他们个个都是当代大才,但因为对黑暗的官场厌恶,所以才隐居了起来。
有时候仔细想想,能过上隐居生活还是挺好的,尤其是那种世外桃源生活,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的确很让人向往。
这7位贤士隐居后,他们整天在一起吟诗作赋,顺带喝点小酒烘托一下气氛。
一边喝酒一边创作,这大概就是他们每天的生活了。或许这时就有人问了:“他们每天又不上班,哪来这么多钱搞酒喝?”
大部分贤士的话,他们祖上都是在朝做官的。就拿今天的主人公刘伶来说,他父亲那时候是在司马懿手底下工作的。
刘伶他爹那时候不仅受司马懿重用,当朝皇帝曹丕对他也很是赏识。
刘伶的父亲当初混得还算不错,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给刘伶留下了不少家底,差不多能够他们生活一辈子了。
只是可惜,刘伶父亲离开得有点早,要不然,刘伶后来也不至于会去隐居。
受父亲之前的影响,刘伶长大后也顺势得到了官位。都做上官了,那他为何后来还是选择了隐居?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跟统治者的思想不一致。
自从大汉王朝建立后,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推崇儒家思想。
直到我们今天,儒家思想依旧盛行,依旧在发光发热,那这个思想一定是好的?别的思想就一定比儒家的差吗?其实不然。
每个思想都有两面性,都有流行一时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儒家思想的确有很多缺陷,还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人们的思想。它之所以能得到历朝历代皇帝的推崇,是因为这个思想有些“拍马屁”的属性。
比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就是说,皇帝让你死的话,你不能有任何狡辩的理由,必须去死。
这个就很不好,为什么就一定要听皇帝的?难道皇帝就是对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常情况下,别人凭什么左右我们的生死?
类似于这样的思想还有许多,所以说许多皇帝推崇这个,因为他们可以很好地帮助皇帝控制国家和百姓。
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儒家思想有好多的确是比较极端的。但儒家思想十分适合中央集权,利于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而皇帝们之所以不推崇道家思想,是因为那些思想都太强大了。
就拿道家来说,他们不仅思想强大,就连技术也很是吓人,比如道家早就掌握了保存尸首的方法,并且他们研究的科学技术放到我们如今,都是非常先进的。
也正是因为太厉害了,所以皇帝们谁也不敢推崇这个思想,为何?
刘伶醉试想一下,如果有相当一部分人掌握了道家的核心技术,那他们要是造反了怎么办?到时候朝廷很难招架住啊。
所以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出现,历朝历代都会禁武器。
而儒家思想呢,就曾强调不要造反,这跟统治者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又是一个加分项。
只能说,别的思想并不利于皇帝们从思想上禁锢老百姓,比如道家,所以他们不仅得不到皇帝的青睐,有的还排斥呢。
刘伶那时候信仰的是道家思想,结果就因为这他把官职给丢了。
因为刘伶当初跟晋武帝司马炎讲过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司马炎听后直接将刘伶赶回了竹林中。
“无为而治”,就是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别人不能过多的干预。
这个思想皇帝们肯定不喜欢啊,因为他们追求的就是禁锢臣子与百姓的行为,肯定不能让他们随意而为。
虽然说因为这被赶了出去,但刘伶并不后悔。因为他对做官并没有什么执念,对于他来说,可能不做官更好。
就这样,因为整天无所事事,所以刘伶逐渐迷恋上了喝酒。
其实不只是刘伶,其他6位贤士同样也是如此,毕竟古代没有手机,更没有其他娱乐工具。他们隐居起来每天能做的事,无非就是喝酒、写诗,要是说干农活,可能够呛。
要说“竹林七贤”里最嗜酒如命的,也是刘伶,他还有个“刘伶醉”的外号呢。
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来看,刘伶那时候就是拿酒当水喝,比如有一次他酒醒后口渴了,他的妻子见状就给他准备了一碗茶水,准备醒醒脑。
岂料人家刘伶根本看不上茶水,一直嚷嚷着要喝酒解渴。
刘夫人见状也很是生气,所以骂了刘伶两句,给了他两巴掌后就离开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名字是鹿车荷插。
刘伶不在朝廷做官后,他可是重获自由了,于是他就乘坐鹿车到外面遨游世界去了。
要说这刘伶也是奇怪,他既不坐马车,也不坐驴车,居然让瘦弱的鹿来拉自己。车上还有许多坛酒呢,也不怕把人家鹿给累坏了。
前面鹿车走着,后面有一群随从跟着。
让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是,这群随从居然都扛着铁锹,这是干嘛?
起初大家还以为这是为了防身用的,但防身不应该拿着刀剑枪吗?怎么这群人拿着铁锹?
原来这铁锹不是防身用的,而是挖土用的。
刘伶一边周游世界,一边喝酒。他不怕把自己给喝死了,他说不论何时何地他死了,随从们直接就地挖坑把他给埋了就行。
知错可改由此不难看出,刘伶不仅爱喝酒,而且活得还挺乐观嘛,居然连死都不怕,难道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其实他还是挺怕死的。
刘夫人也知道刘伶爱喝酒,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的行为,指不定哪天刘伶就把自己喝死了。
所以刘夫人为了不让自己提前守寡,她就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来让刘伶戒酒。
不论什么时候,“瘾”这种东西都是很难戒掉的,比如酒瘾、烟瘾等。深有感触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那种感觉要是想戒掉的话,实在是太煎熬了。
除非是受到了什么刺激,否则的话,的确是很难戒掉。
所以刘夫人用尽了各种手段,哪怕是把刘伶的酒都给倒了,酒坛子都打碎了,也照样无济于事。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刘夫人用尽各种手段后也是彻底绝望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管了,刘伶是死是活随他去吧。
某天,刘伶大病初愈,他之所以得病了,据说就是喝酒喝的。结果他病刚好,又要大口喝酒,为此刘伶直接准备了一大缸酒,准备泡在里面不出来了。
本来情况就不好,还买来了这么多酒,刘夫人气得不打一处来。这一刻她彻底爆发了,刘夫人直接一脚将刘伶踹进了那口大缸中,然后拂袖而去。
在刘夫人看来,刘伶是死是活已经跟自己没关系了,要是能被酒给淹死的话更好。
让刘夫人没想到的是,刘伶居然跟没事人一样从缸里面出来了。
原来啊,缸里面的酒已经所剩无几了,所以刘伶栽进去后喝了几口便见底了。
就这样,刘伶直接在缸里睡了三天三夜。酒醒出来后他非常嚣张地说道:“还有谁?”
就是这三个字,在我们如今某些领域内真是太常见了,而且还是许多年轻人的口头禅。
刘伶虽然说得跟豪言壮语似的,但没一会儿他就后悔了,因为他的妻子负气出走,家已经快没有家的样子了。
刘伶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于是他赶紧把老婆给请了回来。
刘夫人说自己回来也行,前提是刘伶不再喝酒了,有一说一,刘伶答应得非常果断。
回去之后,刘伶与妻子把所有的酒都给倒了,还把酒坛子都给砸了,他下定决心要戒酒了。
刘伶也是说到做到,后来他真的不再喝酒了,而是跟自己的老婆好好过日子。
据说,刘伶最后活了80岁。这在那个年代来说,可是非常不容易啊,不过许多人很是疑惑:“为什么他之前每天喝酒,照样能活得时间这么长?”
要知道,那时候的酒都是用粮食酿出来的,那才是真正的好酒,再看看我们现在的酒,真是一言难尽。
不管怎么说吧,人家刘伶后来也是知错就改,成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光是这一点,就胜过太多人了。
这里还是要提醒一句:喝酒伤身,千万不要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