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清朝的独裁女主,也是揭开中国现代化序幕的铁腕太后,她就是慈禧。1908年11月15日,慈禧离世。仅仅三年后,大清便分崩离析,这仅仅是巧合吗,还是另有深层原因?▌双面慈禧:一面给大清续命,一面给大清补刀在男人专权的政治舞台上,慈禧展现出高人一筹的政治手腕,两次发动宫廷政变,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作为实际掌权者,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多年。她有顽固落后的一面,也有积极改革的一面。她把维护个人的绝对权威和享受放在首位。为了个人享受,她不惜牺牲海防;为了守住权力,她又挑选幼儿为皇,垂帘听政;她把军机处的大权交给只会忠诚恭顺的王爷,而不管他们如何昏庸贪腐。但同时,在列强环伺的风雨飘摇中,她又果断决策,改组军机,建立现代海关,废除科举制度,推动君主立宪。对俄、对日、对法都独有一番应对。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她顺时而变,引进西方教育,开设培养翻译人才的同文馆,公派留学生、驻外使节,并且派政府官员出国考察,此举被誉为“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因此,慈禧既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伟大。她的所作所为,既有给大清“续命”的一面,也有加速清朝灭亡的一面。她在世时,尚有能力端住“大清”这个盘子,她死后,便再也无人能接得住了。
▌为什么慈禧一死,大清国就亡了?晚清施政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最后10年的新政:较为稳妥地废科举、系统地进行法制建设……很多改革,远远超过维新派的预期。而这些新政都是慈禧“垂帘听政”下完成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中国古老的秦制终于向现代社会蜕变。如果把慈禧生前已认可的预备立宪的有关措施包括在内,则困扰20世纪中国的最大问题——改制,也在设立资政院、咨议局及有关的请愿活动中露出曙光。可以说,没有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允许,晚清的改革是不可能平稳起步的。然而,尽管有过许多改革的努力,晚清末世,终究分离崩析。究其原因,不在于不改,而在于一个字——迟!历史大潮汹涌而来,国家不得不转型。历史可以给晚清机会,但不会给晚清无限期的时间去慢慢试验、退回、再试验。慈禧推进的改革本来就已经太迟了,她死后三年里,改革良机更是被一次又一次耽搁,满清贵族在争权中耗尽国运,最终也给后来整个20世纪的中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历史有其自身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给清末的中国只留下了一种可能。然而,当触发灾难的多米诺骨牌一张接一张倒下时,中国就只会被拖入沉沉的黑暗。大变革的年代,作为帝国掌舵者的慈禧,必须要有观念和知识的大更新。帝国需要一个敢于冲破传统思想文化羁绊和利益纠葛,并有足够胆识的人物去开拓未来。遗憾的是,她没有成为这样的人物。从这个角度看,慈禧完全是个悲剧性人物,但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晚清,乃至后来中国的悲剧。
慈禧重用汉族人 张之洞 李鸿章 左宗棠 袁世凯 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 这样军队也是武器装备最先进 待遇最好的 驻防北京和全国各地的满清八旗 就是治安部队 汉族人确实要感谢这个老婆娘 她一走 坏了 满清贵族阶级压制不住各地的汉族大员最典型的就是袁世凯 手下二万多士兵 这二万人可是手上拿着中国最先进的热武器 每月还有足额足响 又有着当时最先进的训练管理模式 满清贵族手下的满清军队在他们面前连杂牌都配不上
老妖婆给了日本那么多钱,完全再给日本注资。
不自知,都快亡国了,开销那么大,继承人都毒死了,大清能不亡吗[并不简单]
说明了除了眼光短浅,政治手段还是有的,就像当时外敌把她打跑了,权利还是在她手上
没死的前提也是一样的历史[哈哈笑][哈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