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个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

姜大叔侃球 2023-09-27 10:41:02

诸葛亮,一个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

文/姜诗华

诸葛亮在许多国人的心目中简直就是道德与智慧的完美结合。其实,罗贯中本来和诸葛亮没有什么亲戚!但在他的《三国演义》中,罗先生对历史人物改变最多的是诸葛亮,而且简直到了神化的地步,其历史地位甚至是天下谋士无出其右!但小说终归是文学作品,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被神化,又是怎样被神化的呢?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会被神化?

诸葛亮其所以能登上神坛,首先归功于本人的资质,即贤相、廉吏二者兼有的身份。这不仅是统治阶级需要的,也是整个社会需要的,它是社会各种矛盾的润滑剂,是使社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支撑点,这种官员十分罕见,因之也就更为可贵。刘备的临终遗嘱,又成为诸葛亮顺理成章登上皇帝宝座的铺路石。然而,诸葛亮不敢贸然行事,而是谨慎地、隐蔽地逐渐推进。凑巧的是,取代意图尚未彰显,他已命终五丈原,从而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再与同时代人曹丕、司马炎相比,当他们握有军政大权后,就立即使军权异化并最终篡位。其先祖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虽持重一些,也都有逼宫、杀弑及宫廷政变,这使诸葛亮完善人格的魅力更相得益彰。在忠贞标准上,诸葛亮几成完人,而其子孙亦无瑕疵,其子诸葛瞻虽然不是将帅才具,率兵到涪城抵御邓艾时,不能采纳黄崇依山拒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的正确意见,致使邓艾部长驱直入包围了绵竹,但是这只是才具。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乃父的“忠贞”衣钵,曾经拒绝了邓艾表封“琅邪王”等高官厚禄的引诱,斩了来使以示决绝,并为蜀国战死于绵竹,以壮烈成仁为先父名节画上了完满句号。其孙诸葛尚是带着负罪心情踏上战场的,“乃驰赴魏军而死”。诸葛尚之死,又为祖父“忠贞”名节锦上添花。有如是不贰忠臣及后代,后世当然要大加推崇。诸葛亮成为封建官场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

把诸葛亮的神化推向顶峰的是《三国演义》,罗贯中生活于南宋王朝统治下,当时,为了使南宋这一被蒙古铁骑所逼而流亡的政权具有合法地位,文化人从历史上找到了依据,即通过“化妆”三国时期蜀汉割据政权来证明,福建南宋小朝廷仍然是正统政权;既然是正统政权,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出来作为旗帜,文化人宁可篡改历史!正是这一背景下,各种《三国评话》版本陆续出现,并最终发展为历史宏著《三国演义》。它有几个显著特点:其一,《三国演义》反说历史,它以蜀汉割据政权为正统,将曹魏说成篡汉的奸贼;无视曹操统一国家的大业,而极力歌颂诸葛亮、鲁肃两个《隆中对》,以及造成国家在即将统一时重新分裂的一系列活动。这不是缘于历史而缘于现实。当时,中原民众渴望一个“正统政权”并企图以此为根据展开反攻,最终赶走蒙古铁骑,一统河山。各种《三国评话》版本的得以出现,江南民众的百听不厌,都是为难以宣泄出来的万千思绪寻找寄托。其二,诸葛亮成为民众呼唤的人物。当时,蒙古人摧枯拉朽般地向南奔袭,腐败的南宋小朝庭已没有德高望重、一呼百诺的领袖人物,小皇帝只是个傀儡,左丞相文天祥原没有军事才干,且被俘身死;右丞相陈宜中在人品才具上可称道的并不多,他曾因与黄镛等上书攻击奸臣丁大全获得六君子美誉,然登入仕途之后,又因依附奸臣贾似道而声名狼藉。当元朝大将伯颜迫近临安,他出面讲和未果时,不能担负道义责任的此公,竟置国家危亡不顾而逃回家乡。在南宋流亡政府灭亡前夕,身担宰辅重任的陈宜中,又一次放弃责任,逃往越南南部的占城。这就是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形势。在节节失败之中,中原广大民众呼唤着,呼唤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英雄伟人,希望他能顶天立地地站出来改变历史!去哪里寻找这样的人物?现实中既然没有,那就只能从梦幻中寻求,既然已经选中了蜀汉政权做旗帜,诸葛亮当然成了民众心目中唯一的人选。在《三国演义》中,神化拔高诸葛亮有几个手法。一是移花接木,即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妙事嫁接在诸葛亮身上,如草船借箭,原是孙权夜晚乘船窥视曹军水寨时的被动应急,却演义成了诸葛亮的主动立功;黄盖放火烧曹营战船的建议,也移到诸葛亮的功劳簿上。二是无中生有,如刘备三顾后,就将军事指挥权全盘移交等。三是捕风捉影,如赤壁之战前,东吴原有统一与分裂两种意见的争论,所以演绎出舌战群儒。四是褒贬参照,如反长沙一节,借贬低魏延以褒赞诸葛亮识人之明,以鲁肃之愚陪衬诸葛亮聪明机智等。五是装神弄鬼。为把诸葛亮之智推向绝顶,遂虚构出八阵图、泸水祭鬼、禳天乞寿等,不可思议。诸葛亮因为一本小说而遨游九霄并吞噬民众的灵魂,怕是罗贯中老先生始料不及的。  历代统治者无不要求朝廷要官既有治国方略又无谋反之心,于是,诸葛亮成为统治阶级标榜推崇的一面旗帜也就不足为怪了!

诸葛亮画像

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神坛的?

《三国志》开推崇诸葛亮之先河。陈寿出生于益州巴西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生于公元233年,诸葛亮死时年仅两岁,从学于蜀国典学从事谯周(教育部副部长或部长助理),出仕后任观阁令史。他父亲曾是马谡参军,身份当是高级军官,军人的思维较为单纯,以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为目标,故崇尚战争,不可能认识到诸葛亮治国方略的错误,其父的认识必然影响到陈寿;优越的家庭环境,使陈寿无法了解到战争带给下层民众的深重苦难;陈寿的后辈身份和低微的官职,自然生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更加之诸葛亮死后,蒋琬、姜维等解决不了宦官黄皓的专权与胡作非为,陈寿也因不肯曲意阿附而屡遭贬黜,从而对诸葛亮就有了更多的崇拜与怀念,容易忽视其过失而追念功勋。所以在传记中发生了诸多偏颇,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线,一切都为了战争,民众的疾苦生死当然会无暇顾及。然而在所有人的传记中,却只字不提民众遭受的战争苦难,只字未提蜀国人口急骤下降的事实及原因,对北伐中前方将士的叛变,《晋书·宣帝本纪》中记述得十分明白,而《三国志》却加以隐瞒。其二,在记述诸葛亮治蜀德政时候,结论性语言过多也过于抽象,并没有实例作支撑。这同书写其他人传记的手法颇为不同,也违背了治史的证据原则。其三,为了塑造诸葛亮的忠臣形象,陈寿立传有曲笔。在诸葛亮、诸葛均兄弟二人何以去隆中躬耕一节,陈寿曲笔下写了:叔父诸葛玄带着他二人去豫章(今南昌)接任太守职务,后来朝廷改派了朱皓,诸葛玄就带他二人去荆州投靠故旧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兄弟二人躬耕陇亩。这是难圆其说的。《献帝春秋》记述的事实是:豫章太守周术死后,刘表推荐并经袁术同意(属袁术辖区),诸葛玄带着两个侄儿前往豫章就任太守。但朝廷没有批准刘表的推荐,而派朱皓前去接任,大概是诸葛玄不肯移交的原故,朱皓从扬州刺史刘繇处借兵攻打了进去。诸葛玄兵败后退居西城,西域百姓蜂拥而起杀了他。那末,诸葛亮兄弟二人的去荆州,只能是自己的选择。其四,为塑造忠臣形象,陈寿对诸葛亮有亏臣节的内容都隐瞒不书。南征回成都之后,仅以不足挂齿的功劳,诸葛亮已欣然接受了五锡,即:“金斧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同曹操比较,诸葛亮显得性急了许多,这些有亏忠臣形象的重大内容,陈寿一概隐瞒了。历代所谓的专家推波助澜

有四个原因,促使诸葛亮的忠臣形象已树立起来,其一,刘备永安宫托孤时曾明确表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类诏书是历史上难得一见或绝无仅有的。有此诏书在,诸葛亮已有了取刘禅而代之的口实。其二,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已掌握了政治、财政等大权,通过南征,又将李严兵马大元帅(统内外军事)这一至关重要的权力拿了过来,已集军、政、才、文于一身,成了没有皇帝名号的皇帝,皇帝刘禅只剩下一具招牌。

其三,《出师表》中那句 “此诚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表白,虽在政治上愚昧可笑,但很符合普通中国人知恩图报的美德标准。其四,病死五丈原的悲剧结局,原是诸葛亮追求人格完善的策略,借以掩盖五次失败的责任。后世不察,从而使他获得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殊荣。《三国演义》更将诸葛亮推上九霄,且看小说是如何神化诸葛亮的?首先,在人们熟知的“赤壁大战”故事中,诸葛亮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策略家,而周瑜则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事实上,当时的诸葛亮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周瑜不仅在资历上比诸葛亮资深很多,年龄上也是诸葛亮的大哥。周瑜诞生于公元175年,诸葛亮诞生于公元181年,也就是说,周瑜比诸葛亮年长6岁。赤壁大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诸葛亮27岁,周瑜33岁。此时的诸葛亮,刚刚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一年左右,还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不太被人知道,而周瑜作为吴国军事统帅已经快10年了(周瑜24岁被任命为中郎将)。

其次,《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期间,诸葛亮怀着“联吴抗曹”的主张,纵横捭阖,舌战群儒,甚至还用激将法换得了周瑜“与曹贼势不两立”的态度。似乎“联吴抗曹”都是诸葛亮战略远见的兑现,“赤壁大战”是这一战略规划的第一步。事实上,早在赤壁大战7年前,鲁肃就向孙权提出了“三分天下,联刘抗曹”的主张。因此,诸葛亮向刘备献出的《隆中对》有抄袭的嫌疑。区别仅仅在于,鲁肃的“刘”指的是刘表,诸葛亮的“刘”是取代了刘表的刘备。作为吴国军事统帅,周瑜对于鲁肃的意见长期都是支持的,实际上不存在被激将的必要。

第三,《三国演义》在“赤壁大战”中描述的黄盖苦肉计、周瑜小肚鸡肠被气死、“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火烧战船,乃至赤壁之战的地点等等一系列情节,现在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史实证明其错误或表示质疑。例如,历史记载,周瑜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正史上也没有被气死的描述。再如,有史记载,所谓火烧战船,是因为曹操的北方士兵在南方水土不服,普遍生病,士气下降,曹操自己烧毁了战船脱离战场。甚至还有人对“借东风”也提出了质疑。这种观点指出,“赤壁大战”时,是否有成熟的风帆技术还值得探讨。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的风帆技术出现在3世纪以后。那么,在赤壁大战所处的3世纪初期,风帆技术究竟如何并不明朗,其技术水平能否借助顺风,快速逆流而上也值得存疑。当然,大多数中国科技史专家认为三国时期风帆技术确实已经有了,否则,孙吴很难到达台湾,开辟海洋航线。

总之,《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确实有大量的文学描写违背了历史事实,其中在诸葛亮和周瑜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目的就是要抬高诸葛亮,贬低周瑜,周瑜成为诸葛亮神化过程中的牺牲品。除赤壁大战外,其他美化诸葛亮的痕迹也很多,不一一罗列。

诸葛亮是战术家,不是战略家!

诸葛亮流芳百世,除了有小说家妙笔生花外,诸葛亮也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称得上是战术家或是军事家!比如“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上方谷等战例足可以显示诸葛亮本人的军事智慧!至少,有诸葛亮在,魏国是不敢对蜀国明目张胆的动手的!

诸葛亮广场

但诸葛亮显然不是成功的战略家!虽然的他的“隆中对”对天下大势分析颇为透彻!但鲁肃其实早在7年前就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抗曹的谋略!诸葛亮的“隆中对”应该属于山寨版!尤其是当关羽失掉荆州!刘备伐吴惨败后,三国中其实蜀国的实力已属最弱!但诸葛亮却没有审时度势,反而六出祁山,对最为强大的魏国发动进攻!实则以卵击石!毫无胜算而言!实属不自量力之举!最终失败也不可避免!同时,诸葛亮不是合格的组织部长和教育部长!用现在的话说叫不会选拔和使用干部!在赤壁之战中,他应该知道关羽与曹操的斩不断、理还乱的情义纠葛!但是诸葛亮还是派关羽断绝曹军后路!致使后来关羽放走曹操,这实乃赤壁之战一大败笔!关羽本人心高气傲,诸葛亮却派关羽镇守战略要地荆州!“大意失荆州”不是关羽一个人的错,诸葛亮在选拔使用干部上的弊端才是真正的根源!无独有偶,诸葛亮错派马谡守街亭更是不可原谅之错误,马谡是典型的学院派理论性纸上谈兵的干部,并无太多实战经验、难堪大任!对此,诸葛亮应该知道!但是诸葛亮还是鬼使神差的让马谡守街亭,最后挥泪斩马谡又有何益?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在赵子龙、关羽、张飞等大奖去世后,魏延在蜀国的将领中本还是有些本领的!但在诸葛亮看来,确有谋反之心!不仅对魏延提出的“偷袭长安”之谋没有采纳!后来魏延还死在了窝里斗之中!实为可惜!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敬业风格固然让人敬佩!但“亲手做不如亲手教”。进而造成的另一个后果是蜀国的人才严重断档!后来除姜维外几无可用之人!以至于当后来邓艾兵临成都时,竟无合适武将前来迎战!举国皆降!所以,诸葛亮的智慧拯救蜀国一时,却毁掉了蜀国一世!

诸葛亮,一个被神化了的历史人物!有关他的话题甚至是争议或许还将继续下去!然千秋功过,自有评说!

0 阅读:0

姜大叔侃球

简介:鲜香麻辣烫 乱炖竞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