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暖,又到了小龙虾大量上市季。在江苏睢宁县金城街道鲍庙社区里,当地养殖户通过创新的大棚控温技术,成功实现了“45天一茬、年出产3-4茬”的高效循环。同时,因为能精准控制小龙虾生长的温度、光照、水质,还实现了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提前规划小龙虾上市时间,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目前,该社区使用温控大棚的养殖面积超过20亩,人们餐桌上的小龙虾,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致富虾。

10日上午,鲍庙社区养殖户孙诚正蹲在水边,观察小龙虾的长势,根据投放虾苗的时间计算,这一茬小龙虾预计可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上市。孙诚告诉记者,传统的小龙虾露天养殖,主要受气温限制,特别是到了冬季小龙虾就会停止生长,“我们通过创新的大棚控温技术,就很好解决了温度问题。”

“养虾先养水,水好虾才壮”,孙诚表示,大棚控温技术,还实现了光照和水质的可控。目前,养殖基地严格遵循生态养殖标准,每15天更换30%-40%池水,利用地下井的恒温水补充,并投放生石灰杀菌补钙。棚内智能通风系统与水体循环装置联动,确保溶氧充足;水中栽种水草既为虾苗提供栖息地,又能净化水质。选苗环节同样考究,基地优选5-6钱规格、体色红润的健康种虾,并彻底清塘消灭杂鱼天敌。饲喂采用“少食多餐”策略,每日早晚两次均匀投喂专用饲料,促进虾群均衡生长。“总之,我们能模拟出一切适合小龙虾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孙诚如是说。

记者从鲍庙社区了解到,目前该社区养殖户单茬每亩可产出500斤成虾或800斤虾苗,加上“虾种”收入,一茬亩均收益达1.2万元。下一步,社区还将探索“育苗+成虾”复合生产模式,计划将年养殖批次增至4-5茬。不仅如此,相比其他养殖户,大棚养殖不仅填补了当地的市场空白,还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形成生态养殖示范效应。随着一筐筐鲜活小龙虾从大棚走向餐桌,鲍庙社区的生态小龙虾正在一步步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致富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马志亚 通讯员 位鹏 谭晓立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