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命皇帝嘉庆——熬过了23年“考察期”却败给了历史大趋势

历史局面喵酱子 2025-02-14 10:47:02
前言

大清在康乾盛世之后,就面临新的状况了。那时候的大清,内部矛盾很突出。而且乾隆到了后期就开始贪图享乐,这对整个国家而言,可是个极大的挑战。

嘉庆过了二十多年提心吊胆的日子后,终于能自己掌权执政了。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法挽救当时那衰败的局面,这到底是为啥?

一、没有权力的天子

在大清中期,嘉庆帝可以说是最没存在感的皇帝。为啥这么说?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那可太深了,所以后人老是不自觉地就把这位皇帝给忽略掉。

后人老是把这所有的事都怪到他的平庸头上,没错,跟之前那三位帝王比起来,嘉庆可就平庸多,而且早年的嘉庆还有点惶恐的样子。这事儿,得从乾隆当上太上皇的时候说起。

大家都知道,乾隆对他的祖父康熙帝那是敬重得很。早年的时候乾隆就讲过,他在位的时间不会比祖父康熙帝长。于是,到乾隆掌权满六十年的时候,他就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嘉庆帝。这里得提一下,当时嘉庆帝都已经三十六岁。

大家都知道,秘密立储从雍正那时候就有了。所以乾隆在位的时候,立储也用的这个法子。乾隆年富力强的时候就把嘉庆给立为未来的皇帝了。嘉庆当年被立为储君的时候才十几岁,等他真当上皇帝,这中间都过了二十三年。

嘉庆那可是整整二十多年都没松过一天劲儿,时时刻刻都得小心翼翼的。嘿,好在最后还是收获了胜利的果实。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嘉庆终于当上储君。说不定,连乾隆自个儿都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久。

嘉庆这边终于登上皇位了,他跟以前做太子的时候,没多大差别。要说有差别,可能也就是称呼不一样。权力对人的吸引力那可不用多说,就连执政大半辈子的乾隆都不想把权力交出去。

而且,当年乾隆说执政时间不会超过他祖父康熙,那也就是随口一说罢了。毕竟在大清,康熙就算是长寿的皇帝了,乾隆自己能这么长寿,他之前可没料到。

这里得提一下,最开始的时候,乾隆看重的儿子可不是嘉庆。可没办法,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一个接一个地没了,到最后乾隆就只能把目光投向嘉庆这边了。

所以,嘉庆哪怕是登上皇位了,对乾隆依旧怕得很。而且乾隆禅位之后也没把权力放出去,整个国家的大权还都攥在乾隆手里。

一直到乾隆重病的时候,嘉庆这个皇帝才开始自己处理政务。他爹的威压对嘉庆性格的影响可大了。

二、历史局限性

乾隆驾崩后,嘉庆终于能自己处理政务了。可这时候他才发觉,老爹留给他的哪是什么江山,根本就是个烂摊子嘛。

乾隆宠信和珅,结果整个大清的朝堂乱得一塌糊涂,贪污腐败的事儿那是一件接一件,而且可不光和珅一个人这样,地方上就更严重。

大伙看到这儿肯定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为啥?当年雍正登基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情况。不过这俩人可完全不一样,雍正是经历了九子夺嫡才上位的,嘉庆,一直是在他爹的威压下活着的。

这就使得嘉庆的性格里压根儿没有雍正那般的雷厉风行。嘉庆在历史上可是以仁义出名的帝王。国家处于盛世时,有这么一位仁德的君主确实能给国家带来不少好处,可放在当时那种情况,就有点不够瞧了。

现在这大清的局势,可比雍正刚继位那时候严重多。白莲教起义一下子就闹起来了,好家伙,没一会儿整个中原都被搅得不得安宁,受到的影响可严重了。朝廷,首先想到的办法肯定是镇压,可这镇压也不是想镇压就能镇压得了的。

得有军队,还得有银子才行。乾隆晚年有多奢靡,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他晚年就贪图享受,这可给大清带来了大灾难。他多次下江南,每次那花销都不是个小数目。

嘉庆继位的时候,国库就已经不宽裕了,可即便这样,还得去镇压白莲教起义。等把白莲教起义镇压下去之后,大清的国库差不多就被掏得干干净净。

说实在的,打那之后嘉庆可没少努力。他就想把当时大清那局面给改变,可费了好大劲儿,遭了好多罪之后,嘉庆冷不丁地发觉,自己这一通忙活全是白搭,大清还是在老地方,没前进一步。

这里得讲讲嘉庆继位之后整个社会是个啥状态。大清,以乾嘉两朝当作分界线,嘉庆之前,大清一直都在走上坡路,嘉庆之后,整个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

这时候,满族入关都过去整整一百五十多年。大伙肯定也能瞧出来了,这个王朝到了一个转折点,以前大明不也这样嘛。

发展了这么长时间,现在社会阶级间的矛盾已经非常深了。而且,政治、军事、经济这些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冒头了。可以这么讲,这些问题就像重重的包袱压在满清身上,背着这些包袱,清朝想再往前走一步都不行了。

特别是在经历过盛世之后的大清,也变得贪图享乐起来了。想当年三藩之乱的时候,根基还不稳固的康熙仅仅用了八年就把叛乱平定了。而现在的大清,在军事和武器方面都比那时候强多了,可嘉庆却花了九年的时间。

也许有人会讲这是嘉庆能力欠佳,嘉庆确实不像康熙那般雄才大略,也缺乏魄力,可这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关键在于大清已经从内部开始腐朽了。

三、无力回天

怎么说,就现在大清这局势,那是特别需要有个能改变局面的帝王。可嘉庆,唉,注定是要让咱们失望。

要说嘉庆啥都没干,可有点冤他了。就像前面说的,他干是干了,只是没起啥作用罢了。

思想这东西最难改变。嘉庆一辈子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再加上乾隆特别强势,就造就了这么一位看似仁君实际上有点懦弱的皇帝。从处理贪污腐败的情况就能瞧出来,嘉庆从不采取严厉手段,反倒指望靠劝说让大臣们为官清廉。

再来讲讲乾隆对嘉庆的影响。嘉庆受乾隆的影响,思想跟乾隆差不离儿,他就爱按老规矩来,不乐意改革。说不乐意,倒不如说是害怕,他不想去处理那些未知的事儿。

大家都知道,雍正一登上皇位,就开始搞改革,就这么着,大清才走向了盛世。嘉庆,也能让人看到他有想改变的心思,可这人没魄力,他做的那些事儿,大部分都白搭。他治国的那套想法、方针,全是照着乾隆的来的。

他这人老是固步自封,就因为这样,大清在他之后就一步步地衰败下去了。不过,得说一句,跟后来的那些君主比起来,嘉庆也还能算是个守成的君主。

结语

嘉庆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得怪封建王朝的局限性。封建王朝里好多帝王都这样,他们老是用老一套的思想去看不断发展的世界,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脚步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儿。

在每个王朝的中期,常常都会出现像嘉庆这样的守成之君。要是处在盛世的时候守成,那就能够让盛世延续下去;可要是处于衰败的状况下还守成,那带来的就只能是加快衰落的速度。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