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选择,
是一种本能。
01如果擦边能赚的盆满钵满,
我希望这次火的是他们。
02
先问一个问题:
如果你刷到一个直播间,
五个光头壮汉,
穿着各种小裙子,
在直播间里扭动跳舞,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想可能有人会皱着眉头滑走,
有人会嘲讽一句“为流量博眼球”
甚至有人会在评论区里骂上一句:
男人的脸都被你们丢尽了!
你们的老婆看到不丢脸吗?
可是最近,
就是这样一个极具反差的直播间,
却让很多网友泪目了。
这个直播间名叫
@五个小超人的爸爸
每天晚上七点半开始,
五个大汉,
有时穿着白色纱裙,
有时穿着东北花棉袄,
配着各种流行金曲,
动作僵硬的一跳就是5个小时。
他们很少说话,
因为不太懂直播规则,
担心说错话被平台限流。
他们累到满头大汗,
也不敢停下来。
因为害怕不跳人数就下滑。
但他们目标很明确,
就是在“博眼球”,
就是为了“火”,
就是在“赚打赏”,
但和许多网红不一样的是,
他们是为了“救命”。
03
来自不同城市他们,
之所以聚在一起,
是因为他们的孩子
都患了一种罕见病——
神经母细胞瘤。
并且全是四期高危。
这种病被称为儿童癌症之王
治疗费保守估计要100万以上,
但治愈率仅有两成。
可他们家境普通学历也不高,
100多万对他们就是天文数字。
走投无路之下,
他们选择用这种博眼球的方式,
来获得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为什么他们个个光头?
因为孩子化疗掉发,
被幼儿园的小朋友嘲笑。
为了宽慰孩子,
他们才全都剃了光头。
在直播间跳舞前,
他们也想过很多办法,
清运建筑垃圾、干装修,
到菜地挑菜……
干过不少零工,
但一天只有一两百元收入,
还时常没活干。
他们太需要钱了,
直播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做了巨大的心理斗争。
原本连拍照都不好意思,
更别提在镜头前穿女装跳舞。
但身为父亲,
他们不豁出去,
孩子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为了壮胆,
开播前他们有时灌酒壮胆。
年纪大了腿脚不好,
跳的多了只能靠吃止痛药坚持。
直播的时候,
评论区常有批判嘲讽,
有人骂他们博眼球是骗子,
有人说他们“消费同情心”。
但即使被骂被嘲讽,
只要能赚几十几百,
能多留孩子一段时间,
一切都是值得的。
04
幸运的是,
如今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了他们,
一些网红还主动帮他们引流,
众多品牌方也找上门。
他们直播两个月,
已经筹集了130万善款。
虽然与治疗五个孩子的目标相比,
仍然是相差甚远。
但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存在的意义。
为人父母之后,
最见不得孩子生病。
写他们的故事,
或许就是我,
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帮助。
因为此时此刻我看到的,
是一份深沉的“中国式父爱”。
我一直觉得,
中国式父亲,
就像他们身上的裙子一样,
具有强大的反差感。
平时拙于言辞,不苟言笑
不显山不露水,
可一旦孩子需要就能豁出所有。
05
5个爸爸的故事,
让我想起了多年之前,
四川一位名叫王海林的父亲。
两岁半的女儿得了白血病,
走投无路之下,
他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戴着假发穿着裙子,
男扮女装在马路上卖卫生巾。
不明所以的人,
一定觉得他不可理喻、哗众取宠,
但他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要是以前绝对不可能,
看起来好变态。
但为了救女儿的命,
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在乎了。”
所有的体面,
在女儿的生死面前微不足道。
他的目的很明确,
抛掉自己的自尊,
博噱头吸引公众眼球。
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件事,
才有机会救自己孩子的命。
幸运的是,
善良在这一刻汇聚,
十几天里,
社会各界的爱心涌来,
募集了超 140 万元的善款,
在孩子生命垂危之际,
他用自尊为孩子换来了希望。
06
有的父亲出卖尊严换命,
而有的父亲甘愿以命换命。
你还记得毅玲爸爸吗?
27岁的罗章平是一位单亲爸爸,
不幸的是,
他4岁的女儿毅玲被确诊为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已经严重到肝纤维化晚期,
必须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为了赚够手术钱,
他白天在医院陪女儿,
晚上去工地干临时工。
女儿命悬一线之际,
身边很多人劝他“算了吧”,
反正还年轻,
以后还能再生一个孩子。
但他没有丝毫犹豫,
决定割肝救女。
割肝之后,
他没法从事重体力活。
但为了救女儿,
他顾不了那么多。
幸运的是,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手术,
小毅玲手术成功了。
但不幸的是,
毅玲又被查出:
患上罕见的嗜血细胞综合症,
需要骨髓移植。
医疗费早已让他负债累累,
但骨瘦如柴的毅玲爸爸,
依然扛着病体奔波在医院。
或许是心疼爸爸,
小毅玲还是离开了。
但女儿走了,他没家了,
27岁的他一夜白头。
在送完女儿后,
他关闭了橱窗,
退还了捐款,
退不回的钱都捐给了红十字会。
你要问他有过后悔吗?
我想一定不会。
因为他是父亲,
再来一次他依然毫不犹豫。
以前觉得这个社会很虚假,
很多大人会权衡利弊,
直到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懂:
有的选择是一种本能。
大部分中国式父亲或许都是这样,
平时看着普普通通,
可到了节骨眼上,
就像一座山伫立在那。
他们总拼尽全力,
给出自己能给的所有,
用行动告诉孩子:
“别怕,
天塌下来,爸给你顶着。”
07
2019年,
徐伟二胎生了个儿子,
但很快被检查出,
患上了一种罕见病:
小儿铜缺乏综合症
这种病全国不超过50例,
医生告诉他肯定活不过3岁,
不用再白费力气。
但他通过查资料知道:
有一种叫“组氨酸铜”的药物
可以治疗此种病,
但这种病患人数太少,
药厂为了盈利根本没上市。
就算是在国外买,
一盒也要1.4万美元。
徐伟很崩溃,
他说:
“感觉这部分得病的孩子
被社会遗忘了一样,
只能慢慢等着被淘汰。”
但因为爱,因为他不信命。
于是他决定,
自己研制“组氨酸铜”。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因为他只有高中学历,
怎么可能研究出这种药?
但永远别小看父爱的力量,
他花了两个月,
查阅了五六百篇医学论文,
看不懂的外文文献,
就用软件逐句翻译,
终于搞懂了药物的制备原理。
搞懂原理后,
他开始改装家,
把杂物间改成了封闭实验室,
又购买了原材料和设备,
开始自学实验方法。
最终真的让他,
在家里搭建出了实验室,
成功配出了组氨酸铜。
药物配出只是第一步,
还需要试药,
他就自己充当小白鼠,
给自己注射药剂。
当发现没产生副作用时,
他决定赌一把给孩子注射。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但在他看来,
这是儿子活命的唯一机会了。
或许是上天也被感动,
用药两周后,
孩子各项指标逐步好转,
他的药真的起效了。
活不过3岁的孩子,
成功跨过那道坎了。
但这药只能暂时缓解,
孩子的脑子依然无法正常发育。
他又得知,
“伊利司莫铜”能有效帮助,
这次他和一位医学背景患儿父亲,
一起合伙研究。
给孩子用药3个月后,
孩子脑电图也恢复正常。
有人质疑他:
违法私自制药违法,
但徐伟哀叹道:
“我只是想救我的孩子”
一位父亲的坚守,
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有人评价他是:
站在父爱的高度,
嘲笑死神的无能。
确实,
不要小看一位父亲的爱。
中国式父亲大多如此,
不懂如何表达情感,
但行动却是最真实的证明。
用最硬核的方式,
做着最柔软的事。
08
就像上海浦东机场,
趴在地上张望缝隙的父亲。
他的孩子要出国留学,
孩子在家时,
他很难说出一句关心,
但孩子在排队护照检验时,
他就以这样的姿势,
目送孩子入关。
就像一位父亲,
开车送女儿上大学。
离别时装作无事给女儿挥手,
还要调侃一句:别想家啊!
结果女儿一走,
自己在回家的路上,
边开车边哭成泪人。
还有一位父亲,
带着两个孩子去吃炸鸡
孩子们开心地吃着,
他默默地坐在一旁。
他并不富有,
无法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
但他给了,他能给的所有。
记得小时候考试失利,
满心沮丧地回到家,
父亲皱着眉头,
严厉地数落我的粗心大意,
委屈的我眼泪直打转。
可深夜我起床上厕所,
却瞥见父亲坐在桌前,
对着我的试卷分析,
准备第二天给我讲解。
冰心说过一句话:
“父爱是沉默的,
如果你感觉到了,
那就不是父爱了。”
尤其是中国式父亲,
总是不动声色。
总是像大山一样在那里。
儿时的我几乎分不清,
他们到底爱不爱我,
但直到后来我长大,
到了父亲曾经的年龄,
也成为了一位父亲,
我才渐渐理解:
中国式父亲,
或许一辈子,
都学不会热烈表达爱意。
但是,
从幼时跌倒后
默默递来的一只手;
到叛逆期时的暗中守护;
再到离家求学时
偷偷塞进行李的生活费。
父爱从未缺席。
09
最后,
我想用尼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当一个人走过一座吊桥,
父爱就像是吊桥边的扶栏,
可能永远不需要倚靠,
但是如果没了他,
没有人敢踩上那座吊桥。”
希望那个托底的人,
能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