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同心、合作共赢”——“1+1+1”联合资助计划(“1+1+1”计划)项目启动仪式,日前在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深圳)举行。逾200位来自政府、学界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见证。
启动仪式由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1+1+1”计划管理委员会联席主席蔡小强教授主持,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龚国平先生、港中大校长卢煜明教授,以及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分别致辞。
2024年5月,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港中大及港中大(深圳)签署三方合作计划。根据该计划,2024至2026年期间,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每年投入省级财政经费1000万元人民币,港中大(深圳)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港中大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港币,共同形成种子资金池,组织实施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重点支持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项目,具体涵盖以下三大类别:科研攻关项目、平台建设项目以及青年学者项目。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指出:“当前全球科技格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期。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同心协力、合作共赢正是一剂良方。”他呼吁两校以本次启动仪式为契机,凝聚各方共识,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事业、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卢煜明教授表示:“‘1+1+1’联合资助计划是粤港高校合作的里程碑,更是港中大与港中大(深圳)两校共同服务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一步。未来两校会更进一步加强合作,一起贡献社会发展,把大湾区建立成世界一流的科创高地。”
徐扬生教授表示:“今天我们不仅是在见证一个融合专案的启动仪式,更是在见证大湾区科研事业向前迈进的巨大一步。”他强调,“1+1+1”计划既是落实国家规划的关键实践,又是探索科研协同机制的创新样本,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了强引擎。大学将继续以“融汇创新”的精神,担当为国家探索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使命。
平台建设入选项目的联席项目负责人关美宝教授分享关于跨境科研协同机制的想法与愿景。她表示,“1+1+1”计划构建了大湾区科研工作者期盼已久的协同创新模式,不仅打破了地域壁垒,更激发了两校团队整合优势资源的主动性,有助于实现“优势聚合大于简单叠加”的协同效应。
“1+1+1”计划的扎实推进,标志着两校合作迈上新台阶,切实为深港科研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两校将继续深化科研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共用科研资源、共育创新人才等举措,打造高校合作的示范标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香港中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