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是曹魏忠臣,一生辅佐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帝王,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其才能不低。
贾逵最主要的功绩有两个,第一个,曹操去世时,他的儿子们争夺王位,当时,曹操次子曹彰率数万大军逼近京城,大有武力夺位的架势,作为太子也是大哥的曹丕都被吓坏了。
不仅曹丕被吓坏了,其他大臣们也都被吓坏了,因为曹彰勇猛善战,是和许褚一样厉害的角色,手中又有兵权,一旦夺位,魏国将陷入大乱,血流成河。

此时,贾逵沉着冷静,他冒险去见曹彰,曹彰一见面,就大声质问贾逵,先王玺绶在哪里?
贾逵非常稳重,他不慌不忙地回答,先王去世,国有储君,先王的玺授不是你该过问的。贾逵的意思很明白,先王虽然去世了,但是,已经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了,先王的玺绶和你无关。
贾逵义正词严,曹彰被问得哑口无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向曹丕认错请罪。
就这样,贾逵仅仅凭他一张嘴,一句话就化解了一场血腥的夺位大战,这个功劳,可以说,和开疆扩土,杀敌灭国比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要知道,一旦曹彰夺位,曹丕手下能抵挡曹彰的人,还真没几个。曹彰就这样被贾逵一句话镇住了,服服帖帖,不敢再有夺位之心了。由此可见,贾逵对于拥立曹丕继位,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贾逵的第二个功绩,是带兵救援“石亭之战”惨败的曹休,当时,要不是贾逵带兵接应,曹休就死了。
太和二年(228年),石亭之战爆发,曹休被东吴陆逊击败,当时,曹休的军队被吴军团团包围,曹休撤退时,后路也被切断,伤亡惨重,眼看就要全军覆没,贾逵带兵赶到救援曹休。

在贾逵来之前,无人敢来救援,只有贾逵敢来,而且,贾逵和曹休关系也不好,曹休曾多次为难贾逵,给贾逵没少穿小鞋,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贾逵依然不计前嫌,以大局为重,冒险来救援,由此可见贾逵的人品。
也正是在贾逵的救援下,曹休才死里逃生,捡回来一条命。而曹休不但不领情,反而恩将仇报,埋怨贾逵救援来晚了,大声呵斥贾逵,要贾逵给他捡弃杖,贾逵不卑不亢,坚决拒绝。
曹休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贾逵真是好心没好报,救了一个白眼狼。
贾逵去世前,遗憾地说,自己没有斩杀孙权,为国家除害,深感愧疚。赤诚忠心,天日可鉴。
贾逵死后,因为他突出的功勋和政绩,被立庙祭祀。魏明帝曹睿和曹髦两代帝王都曾进入贾逵祠,纪念贾逵。
而贾逵的儿子贾充,正好相反,贾逵一心一意忠于曹魏,而贾充则铁了心叛魏,为司马氏效力,挖曹魏的墙脚。

其他的不说,只说一件事就可以证明贾充对曹魏的背叛。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专权,带领宫中一帮奴仆,讨伐司马昭,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带兵与曹髦在东止车门相遇,拦截曹髦,曹髦一声大喝,司马伷的部下都吓得逃走了。 这时,贾充带兵赶到,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直接唆使成济弑君,将曹髦当街杀死,充当司马氏的刽子手。
贾充忘了他父亲贾逵一颗忠于曹魏的忠心,而他是甲鱼吃秤砣,铁了心背叛曹魏,为司马氏充当马前卒。
贾充也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就连东吴投降的皇帝孙皓,都看不起贾充。
一次宴会上,贾充问孙皓,听说你在东吴,动不动就动用挖人眼睛这样的酷刑,是不是真的?
孙皓怒斥贾充说,在东吴,对于背叛主子的叛徒,就要动用这样的极刑。
贾充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贾充的叛魏行为,估计他父亲贾逵在地下知道了,也会气得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