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调整名单,4人或无缘战沙特,选人标准引人深思

雾隐的青山幽谷 2025-03-22 15:57:34

要跟沙特掰手腕了,这事儿,大家伙儿都挺关注的。毕竟,上次主场被绝杀的滋味,可不好受。现在又到了拼刺刀的时候,主教练伊万科维奇也放了话,说准备充分,团结一致就能赢。

听着挺提气的,但仔细一看这出征名单,哎,又有点五味杂陈。你说张玉宁伤势好了,这当然是好事。可00后小将刘诚宇,可能就因此没机会上场了。想起U20亚洲杯上,他罚丢点球,导致中国U20被沙特U20淘汰,这次原本是个救赎的机会啊。虽说入选27人大名单,对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已经算是一种肯定,但心里难免还是会有点遗憾吧。年轻球员的路还长,缺席一场两场比赛,也许不算啥大不了的事。但对于一个渴望证明自己的少年来说,这种等待,可能比训练还煎熬。还有王子铭、程进、魏震这仨,大概率也去不了沙特了。理由也简单粗暴:国家队比赛经验不足,特点不够突出,同位置竞争太激烈。说白了,就是“卷”不过别人。这话听着扎心,但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残酷现实。可问题来了,真的是他们不够好吗?还是说,我们选人的标准,是不是有点过于单一了?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为球员“能力不足”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青训体系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们的联赛,是不是真的能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球员?球员选拔机制,是不是足够公平透明?说白了,咱们的足球,一直缺的不是“能进球的前锋”,也不是“能防守的后卫”,而是能让这些好苗子茁壮成长的土壤。咱们老说“留洋”,希望球员去国外镀镀金。可这“镀金”之后呢?回国之后,是不是又能适应国内的联赛环境?是不是又能得到足够的信任和机会?如果整个大环境没变,那出去一趟,可能也就是换了个地方坐板凳而已。与普遍认知不同,真正决定一支球队上限的,往往不是几个明星球员,而是整个队伍的平均水平和板凳深度。如果我们的后备力量总是跟不上,那就算有几个张玉宁,也难免会感到孤立无援。

想想看,这几年,咱们的足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从“金元足球”的泡沫,到如今的“降薪潮”,球员的心态,球迷的热情,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仅就“降薪”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球员收入大幅缩水,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职业态度。更重要的是,这也会让更多年轻人对足球这项运动望而却步。毕竟,谁也不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发现这条路走不通。说到底,中球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靠一两个“神医妙药”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改革,从青训体系到联赛制度,从球员选拔到教练培养,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优化和升级。现在,又要踏上征程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希望他们能拼尽全力,打出精气神。也希望我们能冷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中球的未来,到底该怎么走。毕竟,喊口号容易,真刀真枪地干,才是硬道理。而对于那些暂时无缘大名单的球员,也别灰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你们也能在绿茵场上,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0 阅读: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