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51年至1864年的漫长岁月里,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而在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时期,湘军的壮丽征战如影随形。湘军,犹如太平天国的梦魇,最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粉碎了这场农民起义。尽管湘军鼎盛时仅数十万人,而太平军却庞大至百万级,然而在湘军攻克太平军城池的惨烈战役中,湘军的无情屠城行为却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以李续宾攻破九江、曾国荃部攻陷安庆和天京的三次屠城事件最为引人注目。这些建筑被湘军彻底踏平的城市,曾是太平军的坚固堡垒。李续宾攻陷九江后,近二万军民无一幸免,沦为战火中的牺牲品。曾国荃部攻克安庆,数万军民面临着同样残酷的命运。而当曾国荃率军攻入天京城,屠城的血腥令人惊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次惨烈的城市屠杀中,曾国荃两次亲自下令,而朱洪章更是在其中担当了执行的角色。
湘军在攻占安庆的战役中经历了巨大的压力,因为这座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南京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据点。曾国荃,外号“曾铁桶”,在攻占安庆时再次展现了其非凡战略才智,将整个城市围得水泄不通。然而,曾国荃在围城的同时,面对陈玉成等人率领的十几万援军的围困。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湘军以吃苦耐劳的顽强精神誓死不退。他们巧妙地构筑了壕沟,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援兵的进攻,以至于太平军的尸体堆积如山,无法靠近湘军。最终,陈玉成无奈撤退,安庆也在湘军的努力下失守。
安庆之战历时两年,太平军和湘军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湘军不仅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一旦攻克城市,释放的情绪便如洪水般涌上心头。他们冲入安庆城,席卷而过,城市沦为一片废墟,屠杀的惨象随处可见。然而,即便如此,太平军仍有一万多人放下武器,选择归降湘军。对于这一批降兵,曾国荃面临着复杂的抉择。
曾国荃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抉择。朱洪章,曾国荃的亲信将领,看透了主帅的心思,提出“惟有杀最妙”的主张。曾国荃虽是书生带兵,虽然见惯了生死,却对杀害一万多降兵心生不忍。而朱洪章则是个豁达而坚韧的人,毫不犹豫地请缨亲自执行。
尽管朱洪章提出的杀降计策在短期内迅速降低了太平军的战斗力,并对太平天国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然而从长远来看,太平军表现出更加顽抗的态势。尽管后期太平天国的领袖层腐朽堕落,太平军的战士们仍然保持着相互团结、舍生忘死的意志,给湘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在这段历史中,湘军与太平军的激烈对峙、残酷征战以及杀降事件,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而深刻的篇章。这段历史既展现了军事冲突的惨烈,又反映了人性在战乱中的扭曲。湘军所采取的屠城行动,以及朱洪章所领导的残酷杀降,都成为历史上令人痛心疾首的一页。这一时期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在中国近代史上铭刻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握手][握手][握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