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梁山好汉聚义,一百单八将齐心协力,为“替天行道”而并肩作战。
然而,风光无限的聚义厅座次排定后,却成为分裂的导火索。
公孙胜,这位深谙道术的智者,看完座次名单后竟默然转身,决然离开梁山。
无人挽留,亦无人敢问。
一场兄弟情义的盛宴,至此裂出无法弥补的裂痕。
从此,梁山虽表面风光,内里却再无真正的兄弟情义。
公孙胜为何如此失望?座次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权谋与算计?梁山的裂痕从何而起?
仗剑江湖,只为贫苦百姓出口恶气相传公孙胜是全真教中一位修为精深的大道士,早年跟随名震天下的罗真人学习上古道术,精通呼风唤雨、驱鬼御魔的神通。
本来,以公孙胜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在宗门中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但他却舍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选择了行侠仗义、匡扶正义的江湖之路。
造化弄人,一切源于朝廷贪官污吏的剥削压榨。
彼时,山东梁中书夤缘攀附当权者,搜刮了十万贯民脂民膏充作自己老丈人、当朝太师蔡京的六十大寿贺礼。
消息传到正直善良的公孙胜耳中,他发誓要替天行道,决不允许蔡京父子占有这笔不义之财。
于是,这一年深秋,公孙胜化名上山,辗转探听到晁盖、吴用等七人欲在野猪林伏击截杀蒙古番将,抢夺生辰纲,便主动上门,表明来意。
当时虽然各路豪杰都对公孙胜的神通略有耳闻,但谁也不曾见过这位传说中的"龙吟真人"真容。
初见之下,众人只见他身披灰布道袍,手持降魔杖,脸色黝黑,双目炯炯有神,但全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凌厉的正气。
公孙胜开门见山,将十万贯黄金白银的去向和劫取计划娓娓道来,其慷慨激昂、义薄云天的言辞瞬间征服了在场所有好汉。
就这样,公孙胜和北京七星聚义,开启了从此刻骨铭心、荣辱与共的兄弟情谊。
面对黄泥冈三百余官兵的围追堵截,他挥动手中法杖,须发皆张,身边顿起阵阵旋风,竟然唤来一场及时雨,浇灭官兵放的火攻,使得晁盖等人得以突围脱险。
自此,公孙胜的威名远播,引起了梁山寨主王伦的注意。
眼见各路豪杰纷纷北上投奔,王伦自恃是皇族宗亲,岂容区区草莽英雄僭越?于是设计害死了王进、扈三娘夫妇。
得知消息的公孙胜和吴用一怒之下带兵直捣梁山,一番恶战后斩杀王伦,扶立晁盖为梁山新主,自己则屈居第三把交椅。
梁山聚义,情比金坚胜过亲兄弟从这一天起,公孙胜和晁盖、吴用这对生死之交,把酒言欢、出生入死,不离不弃。
正所谓"朋友相交贵相知,朋友相知贵相忘",三人心意相通、情同手足,江湖上都传为佳话。
即便晁盖脾气火爆、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公孙胜也毫不介意,反而总是用最大的包容与宽容化解矛盾、安抚情绪。
那时的梁山,士气如虹、一呼百应,堪称"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大本营。
有公孙胜、吴用这对智勇双全的军师辅佐,再加上晁盖本就是一方豪强,梁山的声势可谓如日中天。
然而盛极必衰,天有不测风云,英雄豪杰终难逃命运捉弄。
就在梁山如火如荼、如日方升之际,一个叫做宋江的书生登上了梁山。
这个自号及时雨、善于笼络人心的阴险小人,用尽各种手段拉拢心腹、架空晁盖,甚至在一次征讨中故意拖延,害得晁盖身受重伤,含恨而终。
公孙胜眼见着晁盖在宋江的算计下,日渐失去话语权和号召力,心中愈发悲凉。
他暗中观察,洞悉了宋江的野心和用心,明白留在梁山已是大势已去,不如趁早抽身。
于是,公孙胜以侍奉老母为由,拜别宋江,悄然下山,誓与这个是非之地再无瓜葛。
只是公孙胜怎么也没想到,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就在他隐居蓟州、安心修道之时,宋江早已取代晁盖,成为梁山新一代领袖。
为了对付高唐州太守高俅的妖术,宋江千方百计将公孙胜骗回梁山。
公孙胜虽然不愿卷入江湖是非,但念在昔日兄弟之情,还是半推半就地应允了。
在他的神力法术加持下,这一战梁山大获全胜,一举拿下高唐。
而那个险些被高俅的魔法击溃的小头领林冲更是对公孙胜心怀感激,从此成了公孙胜的铁杆支持者。
从高唐到北京,从辽国到方腊,公孙胜南征北战、八方劳军,确实也为梁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与之相比,公孙胜更在意的还是那一份纯粹的江湖义气。
诚如他的恩师罗真人所说:"一入红尘,怕只怕染了七情六欲,再也回不了头。"
终究抽身,归隐山林不问世事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当年意气风发的晁盖已经撒手人寰,如今的梁山虽然声势浩大,人心却早已变了。
朝廷的招安令牌在宋江这里,已经从一块"免死金牌"变成了通往荣华富贵的敲门砖。
很多江湖豪客慕名来投,表面上对宋江唯命是从,私下里却尽是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把戏。
就连吴用这个当年的梁山军师,也早已被架空,沦为宋江的傀儡和附庸,昔日兄弟情义,已然荡然无存。
此时的公孙胜,心中只有悲凉和无奈。
他想起恩师的叮嘱和自己的誓言,终于下定决心,再一次选择告别。
当着宋江的面,他毅然决然地说:"如今兄长仁义天下,贫道看破红尘,不想再掺和江湖俗务。
只愿回山侍奉老母,闭门修道,了却残生。"
宋江再三挽留,但公孙胜心意已决。
他脱下官服披上道袍,手持禅杖,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一走,就是永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英雄豪杰,难逃天命。
朝堂之上,宋江等人因招安一事,非但没有善终,反而牵连满门抄斩。
而公孙胜远离权谋诡谲,隐居山林,潜心修道,反倒活到了九十高龄,寿终正寝。
晚年的他常常会想起年轻时和晁盖并肩作战的岁月,两个男儿一个痛快,这就足矣。
人生在世,谁又能参透那些浮华名利?惟愿苍生皆得善终,个中酸楚,尽付笑谈中。
正如诗仙李白所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公孙胜用他的隐世高洁,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