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罪》开播即登顶飙升榜,但评论区却像被炸了锅——有人夸它“硬核烧脑”,更多人骂它“降智烂剧”。这剧到底行不行?咱不吹不黑,直接开扒!从剧情到演技,从反派到主角光环,今天就来聊聊这部号称“首部火灾调查悬疑剧”的《燃罪》,为啥成了观众眼里的“冰火两重天”?

剧情设定:开局高能,但逻辑漏洞比火灾现场还乱
《燃罪》开场确实猛:女记者被砍手指、燃气爆炸、双胞胎“狸猫换太子”,悬疑感拉满。但观众刚入戏就被泼冷水——反派行为简直“侮辱智商”。比如杀手明明能拿证据跑路,偏要割燃气管和警察玩命,最后被男主用软件轻松搞定。网友吐槽:“这杀手是来搞笑的吧?燃气爆炸自己也得死啊!”

更离谱的是警察办案:技术员开锁磨蹭一分钟,狙击手藏身被杀手一眼识破,领导直接短信通知反派“快跑”。观众直呼:“警察局内鬼这么明目张胆?编剧当观众是傻子吗?” 对比《白夜追凶》里周巡和关宏峰的博弈,或者《隐秘的角落》里严丝合缝的细节,《燃罪》的悬疑像“过家家”——全靠主角光环硬撑,反派全员降智当陪衬。

演员硬伤:男一被男二吊打,演技差距太扎心
张云龙饰演的男主许同生,成了观众最大的槽点。冷面人设被他演成“面瘫”,查案时板着脸念台词,激动时只会瞪眼嘶吼。网友调侃:“消防员瘦得像竹竿,查案全靠脑补,这主角光环比火灾还耀眼!” 反观男二代旭演的刑警队长沈野,干练造型、自然演技,甚至毛孔粉刺都真实到圈粉。观众怒喊:“不如让代旭当男一!”

女主蔡文静也被批“十年如一日”:法医的专业性没体现,永远一副“忧愁半永久”的表情。对比《沉默的真相》里谭卓的检察官,或是《法医秦明》中焦俊艳的利落劲儿,《燃罪》里的法医更像“花瓶工具人”。

职业剧“伪专业”:火调员的新鲜感,败给细节糊弄
《燃罪》最大卖点是聚焦“火调员”职业,但专业性经不起推敲。男主擅自带走证据、法医躺验尸床睡觉、非调查人员乱摸证物……网友吐槽:“这哪是破案?简直是职场过家家!” 反观美剧《火线》或日剧《非自然死亡》,每个职业细节都经得起放大镜检验。

更尴尬的是“科普变翻车”:剧中用软件远程关燃气、电动车爆炸案凶手诱导小三顶罪等设定,被观众扒出“脱离现实”。有人调侃:“编剧是不是没请顾问?这火调知识还不如百度百科准!”

悬疑剧的“通病”VS观众的“清醒”
《燃罪》的问题,其实是国产悬疑剧的老毛病——为爽感牺牲逻辑,为热度堆砌话题。比如单元案涉及家暴、校园霸凌,但破案过程草草收场,社会议题成了“噱头”。观众早已不吃这套:“我们要的是《漫长的季节》那种人性深度,不是《燃罪》这种‘热搜缝合怪’!”

说到底,观众骂《燃罪》,不是因为讨厌悬疑,而是恨铁不成钢。当《隐秘的角落》用一首《小白船》让人脊背发凉,当《沉默的真相》用一具尸体揭开官场黑幕,《燃罪》却还在用“主角开挂、反派的老套路糊弄人。悬疑剧的“火”不是靠爆炸场面烧出来的,而是靠逻辑、演技、诚意一点点攒出来的。


《燃罪》像一锅夹生饭——题材新颖却煮不熟,阵容强大却味如嚼蜡。它证明了观众不再为“首部”“黑马”这种标签买单,而是用放大镜审视每一处细节。如果后续剧情还靠“主角光环”和“降智反派”撑场,这团“火”恐怕很快会被观众的吐槽浇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