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救市政策中,这个大招被低估了

橘说地产 2024-05-31 03:55:07

28号傍晚,跟随上海的步伐,广州和深圳先后亮出了救市的底牌——

首付齐刷刷都降了:

上海和深圳比较保守,首套房降到20%,二套30%,而广州的首套房降到了15%,二套房降到25%,直接与全国最低首付比例拉平。

房贷利率也降了:

拿首套来说,上海和深圳的房贷利率从3.85%下调到了3.5%,而广州降到3.4%,再次和全国平均水平对齐。

嗯,四大一线城市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梯队。

限购政策也有了松动:

上海社保的门槛从5年降到了3年,对于外地户籍、人才、单身、婚否、多孩家庭等,林林总总,给了各种买房的口子,广州门槛从2年降到了6个月,首套房认定从市内放宽到区内,而深圳……

深圳太赶了,还没出相关政策,看看这两天会不会有补充的细则。

总之,常规的放松政策,统统拿出来了。

这些政策对于提振市场的热度当然是有用的,但也少不了被大伙儿调侃一句——

我缺的是名额吗?我缺的是钱啊!

而可能会补全“缺钱”这块地图的,是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举措。

这个举措,有可能预示着新一轮“棚改2.0”的开端。

01

让我们回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上海。

在前天发布的《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对于二手住宅市场,出现了这么两句表述——

1、“支持企业购房用于职工租住。对企业购买小户型二手住房(系指2000年前竣工、建筑面积在70平方米及以下的二手住房)用于职工租住的,不再限定购买住房套数。”

2、“自《通知》施行之日起,在一年内出售外环内2000年前竣工、建筑面积在70平方米及以下的唯一住房,并购买外环外一手住房的居民家庭,可以向购入一手住房所在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补贴。(2-3万不等)”

一个是用“不限购”来鼓励企业接盘,一个是用货币补贴的形式鼓励居民卖出,两方针对的,都是同一种房产——

2000年以前竣工,70平以下的,(最好是市区的)存量住宅。

也就是市中心的老破小。

广州市出台的调控细则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鼓励规模化租赁机构收购存量商品住房。”

这是什么信号呢?

02

一个可以被推导的简单结论是:

去库存。

在《最终还是居民部门扛下了所有》里,我们曾经提到过,517全国政策里,对于没卖出去的土地和商品房,将会采取政府收储的方式,来消化库存。

这样操作当然有好的一面,但对于普通人而言,无法直接解决房产置换的痛点——

目前的新房项目以改善居多,但大量改善型购房者手头资金不足,需要卖掉手上的旧房进行资金腾挪。

如果市场没有回暖,该卖不出去的房子还是卖不出去,但如果市场真的回暖了,想买的房子,可能比卖出去的房子涨得更多。

现在,鼓励企业去存量市场收房,是对517政策的精准补位,企业购买力直接托底二手市场,完成普通人购买力的释放,以及向新房市场需求的转移。

这个传导逻辑,是不是很像上一轮的棚改货币化?

当年,棚改项目建设由实物安置转向货币化安置,具体的路径是——

具体来说,央行创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补充贷款再融资工具PSL,给政策性银行注入贷款,再由政策性银行借钱给地方政府,以便其给棚改区居民发钱,一方面拿走他们现有的住房,另一方面增加他们的购买力。

居民拿了钱,涌向市场上过剩的新盘,地方政府卖地有钱后还给银行,开发商买地后盖房回款。

Emmm……

如今,回收旧屋,制造需求的任务,从政府转交给了广大企业。

嗯,责任重大啊。

03

但是,问题来了。

在大众认知中,老破小一直处于二手市场鄙视链的底端,现在呼吁企业为老破小买单,他们会愿意吗?

怎么说呢……

企业买房与个人买房,确实是两个逻辑。

首先,无论是上海还是广州,鼓励企业“团购”二手住宅的大前提,是“租赁”。

上海是鼓励租给自己员工,解决居住问题,而广州鼓励规模化向外出租。

既然用来出租,高租售比就是第一要务。

正好,一线城市中心区老破小的租售比一直遥遥领先,特别是这几年,房屋售价被下行市场拖累,租金相比之下却十分稳定,算起来,租售比是越来越香了。

拿广州为例,有媒体爆出一套刚成交的市中心+医院旁边的步梯两房,只需要70万,月租却能达到2300元,粗粗一算,租售比超过4%。

可比较的是,广州市的平均租售比,只有1.81%。

当然,企业购房出租是需要交税的,但即使扣去相当于租金12%的房产税,租售比仍然接近3.5%。

也就是说,相当于买了一个每月生息的,稳定的高息理财产品。

其次,除了生息,企业本身也有配置固定资产的需要。

在地产上升期,很多企业都靠固定资产升值来反哺主业,即使房价波动,以企业名义购置房产,也能直接抵扣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甚至,企业的日常融资也需要有房产作抵押。

但是,因为住宅限购的存在,企业长期被排挤在一线城市的住宅市场之外,只能靠购置公寓和写字楼来完成固定资产配置。

而如今,口子终于开了,企业可以在二手市场上购买住宅了!

尽管给它们能买的住宅楼龄久,面积小,升值前景和流通性没有那么好,但,再差也差不过公寓和写字楼哇!

既然大批企业愿意配置公寓写字楼,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分一部分资金出来,配置一些存量的住宅呢?

04

最后,再瞎猜几句。

大家都看到了,上海的《通知》里面,是没有限定企业类型的。

那就是说,理论上,金融企业,比如银行、保险、基金公司这些,也是可以囤房的。

这些企业当下的共同特点就是:

手里足够的长期的钱,有赚取稳定利息的需求,以及,正在经历资产荒。

那么你猜,他们,会愿意下场吗?

1 阅读:1036
评论列表
  • 2024-06-05 00:18

    现在买来放到这里,等“经舟已过万重山”,我不就亏惨了吗?

橘说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