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曹操大二十二岁的陶谦,是怎样得到徐州的,又是怎样失去徐州的

文史详谈 2023-07-17 13:09:39

《三国演义》的第十回,小说的视线从西方的长安回到了东方的徐州。长安这时是汉王朝的都城,而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龙兴之地。从西方看到东方,都没有看到汉王朝好转和中兴的希望。

在西方的长安,董卓的部将还在作乱;而在东方的徐州,曹操和陶谦也发生了战争。汉王朝的两个根本之地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地方呢?天下的乱局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情了。

今天,我们来看看陶谦这个人物,看看他是怎样在东汉末年昙花一现、来去匆匆的。

陶谦:长得帅是可以当饭吃的,长得帅也是可以任性的

陶谦的父亲曾经做过县长这样的官职,但他的父亲去世得很早。陶谦还在幼年时,就失去了父亲。没了父亲当然不是好事,但这样一来,陶谦就少了很多的管束,从小的时候,他的性格就显出了无拘无束的一面。史书记载,陶谦“始以不羁闻于县中”。意思是说:陶谦最开始的时候出名,是因为他不羁的性格。

这一点,倒是和曹操、刘备等人蛮像的。他们二人年少的时候,也有这种放浪形骸的劲头。但说起来,陶谦可是比他们年龄大多了。陶谦出生于133年,比曹操大了22岁,比刘备大了29岁。要是这几位大佬碰面了,讲讲他们童年时的趣事,多有共同话题啊,也许就没有那么多战争了。

电视剧中的陶谦形象

陶谦十四岁时,用布做成了一面战旗,和乡里的小孩子们在一起进行游戏。古往今来的男孩子们原来都是一样的,从小就喜欢模拟战争的游戏,从小就喜欢做英雄。要是陶谦来到现在,说不定也是一个游戏的好手呢。

就是在这样的不羁和游戏中,陶谦居然有了一份不一样的气质,成了当地最美的少年,和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星。如此闪耀,如此明媚,于是,就吸引了人来看他,人们也会在人群中多看他一眼。

这一天,曾做过苍梧太守的甘公出门遇见了陶谦,见他长得英俊不凡,就请他上车。两人在车上谈了很久,谈得很愉快,都不想分开了。这一次的交谈,改变了陶谦的命运,他从此不再是未婚人士了。因为在这次交谈后,甘公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但甘公的妻子对此却非常生气,觉得甘公这是在干嘛呀,是不是糊涂了呀,怎么能把女儿说嫁就嫁呢,那陶谦可是以“不羁”闻名的。总之,甘公的妻子觉得陶谦不是一个靠谱的人,女儿不能嫁给他。

但我们的甘公就是认定了陶谦,他努力地去说服妻子,对妻子说:我看这个少年长得不凡,将来必成大器啊;你就放心大胆地把女儿嫁给他吧。

古代的结婚

陶谦后来也表现出了学霸的一面,真有点儿“一鸣惊人”的那个感觉了:我玩是玩,但不代表我学习不行。很快地,陶谦通过学习被举荐为了茂才,还当上了县令。

但在这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如斯,还是得有军功才行,才能站得稳,才有资本和安全感。公元185年,陶谦参与了一次平叛,并把叛军击败了。

但正在这时,他的上司却因得罪了宦官,被贬了官。朝廷又为陶谦派来了新的上司。新来的上司名叫张温,对陶谦也很好,请他做参军。但陶谦却任性了。他素来不服张温,这时依然不服,哪怕张温已经是他的上司了。

不但如此,他甚至还在公开场合羞辱了张温。张温虽然也很生气,但最终呢,他还是原谅了陶谦,待他如故。没办法,谁让陶谦长得帅呢,谁让他有气质呢。

在《三国演义》中,张温也曾出场。在小说的第八回中,张温被董卓杀了,用来震慑百官。在真实的历史中,张温也是死于董卓之手的。而在诸侯讨伐董卓时,已经成为徐州刺史的陶谦,并没有参加。

陶谦:感谢《三国演义》,把我写得太好了,但我并没有那么好

黄巾起义之后,陶谦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去到徐州这个地方与黄巾军作战。陶谦很快就打败了黄巾军,占稳了徐州的地盘,为徐州赢得了太平;之后,他在这里实行屯田,恢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这也吸引了周边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纷纷涌来。

一时之间,徐州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但却也被人惦记上了:徐州被陶谦治理得这般好,我去把它取了吧;这样一来,我打仗的粮草和兵源就都有了保障。再加上徐州优越的地理位置,谁要是得到了它,确实是会威力大增。

天下已经是大争之世,陶谦也没有按兵不动,而是积极地投身到了时代的大风浪中。他当然也想保住徐州,使自己手里有这样一块稳固的地盘。但在激烈的竞争中,徐州还是成了别人的。

东汉末年的州

《三国演义》中的陶谦,被塑造成了一位谦谦君子的形象。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陶谦却是有些喜欢佛教的。他让自己的手下建造了大浮屠寺,可容纳三千多人。他还对信佛的人家,免征徭役,这样的政策也为徐州带来了人口的增加。

也就是在当政徐州的时候,陶谦疏远贤人,任用小人,政治上平庸无能,这为徐州将来的动荡埋下了隐患。但在《三国演义》中,却把陶谦塑造成了一个爱慕贤人的长者,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历史上,他也并没有把徐州让给贤德的刘备。

但在当时,这样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比如,袁绍就是从韩馥那里,得到了冀州;韩馥几乎就是把冀州让给了袁绍。《三国演义》的作者可能受此启发,创作出了陶谦让徐州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父亲死于陶谦部下的杀害,陶谦并不知情,他在这事上是没有错的。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曹操父亲之死,可能还是和陶谦有关系的。《三国志》《后汉书》等史书认为,陶谦就是谋害曹嵩(曹操父亲)的元凶。但《资治通鉴》却认为,曹嵩之死,不是陶谦所为。

电视剧里的曹操攻打徐州

此后,曹操以为父报仇的名义征讨徐州。徐州元气大伤,陶谦忧闷成疾,很快就去世了。他去世以后,徐州的统治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主人变来变去。直到曹操拿下徐州以后,这片土地的主人才比较长时间的稳定了下来。

陶谦: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上匆匆而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作为一方诸侯,陶谦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上却只是昙花一现。这是历史的无情之处,难怪《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会说:浪花淘尽英雄。

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当时的很多州郡,往往都是换了好几位主人。有些人物出场时很牛,但到头来却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一个结果。

一个明显可见的原因是,陶谦的年龄。在黄巾起义爆发时,他已经是51岁了。这样的年龄,已经注定了他不太可能成为这一段时期内的历史主角。风云变幻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而陶谦却已经这样老了。没办法,他就只能在这段历史中扮演一个匆匆过客的角色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人心,人们的朴素情感,还没有到不想要汉王朝的地步。用学者钱穆的话来说,这个叫“离心势力的增长”。即便像董卓和曹操这样的人,想的也不是把汉王朝来个取而代之。他们还是认汉王朝的。直到曹操去世以后,天下三分的时机和条件才最终齐备了。

钱穆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在陶谦活着时,大家已经对东汉王朝彻底离心离德了,已经再也不想要这个政府了,那么,历史可能就是另一番样子了。也许,称王称帝的事情就轮不到曹孙刘三家了,而可能是更早的陶谦、韩馥等人。

东汉末年到三国真正建立的这三十多年间,整个社会都在寻找方向:是继续东汉王朝的统治吗?还是另要一个统一的政权呢?还是地方各自为政呢?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逐渐认识清楚了,东汉王朝已经无法统治这个国家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政权也没有建立起来的可能,只能是三分天下了。

从东汉末年的十几路诸侯,到最后的三分天下,分裂之中其实已经蕴藏着统一。这是那个时代很矛盾的一面:表面看确实是分裂的,但实质上却又是追求统一的,至少是追求局部的统一的。包括三国建立以后,蜀汉政权也还接连北伐,想要统一中原。

在这种纷扰和矛盾之中,处身其中的人又怎能看清呢?又怎能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呢?包括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人,他们这些胜者、强者,难道就对自己所做的很有把握吗?更何况是早了他们几十年的陶谦呢?

陶谦就这样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中匆匆而过了,这不是说他们的存在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历史就是这样一点点地往前走的,包括我们所以为的汉末三国这样激烈动荡的时代。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