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哀呀可哀!曾是辽宁辉煌军工城,20000多人城镇,已是一片荒芜

忆三线岁月 2024-11-26 04:32:36

在辽宁省凌源市杨杖子镇,一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军工城如今已是一片荒芜。这座军工城,代号为475,其前身是辽宁向东化工厂,一个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与辉煌的地方。如今,走进这片废弃的工厂区域,只能见到落满灰尘的毛主席雕像、斑驳的历史号召和破旧的楼房,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曾经的辉煌与哀叹。

辽宁向东化工厂始建于1947年,最初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它不仅是新中国成立较早的军工厂之一,更被誉为东北军工第一厂。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特别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为了保护这座重要的军工厂,国家决定将其迁至辽宁凌源。1970年,辽宁军区703工程正式启动,这项工程就是代号为475的兵工厂,对外声称东北化工厂,通信地址则是凌源县四号信箱。

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工人们用一砖一瓦在这片荒山野岭中建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军工城。军工城内生活着6000多职工,加上家属超过20000人。这里不仅有职工楼、办公楼、大礼堂、食堂、商店,还有体育场、电影院、学校、招待所等设施,俨然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在那个年代,能够留在工厂工作就是子弟们最好的出路,即便考上大学,如果不能分配到北京、上海、沈阳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还是愿意回到工厂当老师、医生或工程师。

辽宁向东化工厂最辉煌的时候,总厂下属还有很多集体制的分厂,如煤厂、雪糕厂、针织厂、印刷厂、牛奶场等。从珍宝岛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再到两伊战争,这20年间,军品订单源源不断,将东北化工厂推向了高潮。特别是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与伊朗同时来购买军火,使得工厂的生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此外,向东化工厂还积极赞助体育活动,曾赞助沈阳体育学院校队,并更名为沈体向东队。这支队伍在1987年全国体院足球赛中力克群雄,夺得冠军,为军工城增添了无限荣光。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90年代,随着大裁军和三线产业调整的到来,传统老军工厂开始军转民。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很多老牌国企因不适应当代环境而纷纷倒闭。辽宁向东化工厂也未能幸免,尽管它曾试图通过开发民用产品来适应市场变化,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破产的命运。2006年,向东化工厂宣布破产清算,职工们纷纷分流至其他单位或办理内退,退休职工则搬至营口新建家属区。

随着职工的离去,这座曾经繁华的军工城迅速陷入了衰败。街道冷清,资产被地方政府接管,几年后,这里变成了一座面目狰狞的鬼城。居住人口由高峰时的5万人瞬间跌落到现在的5000人。废弃后的居民楼、浴室里依稀可见的白色瓷砖、斑斑锈迹的体育馆……这一切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军工城的没落。

如今,走进这片废弃的军工城区域,只见荒草掩盖了窗户,大量的房屋依然屹立在那里,却已无人问津。那条与公路并行的清水河依旧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而镇政府的院里那座铝制的像,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可哀呀可哀!站在这片荒芜之中,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辽宁向东化工厂曾是国家军事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为国家的胜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进程,它最终还是走向了衰败。

7 阅读:3297
评论列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