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现三象,遍地起坟头”,八月二十秋分,3象指啥?早防备

小水在乡村 2024-09-11 17:14:45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时间过得真快,八月二十日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在先秦时期又称“祭月节”,周天子在秋分这天要祭祀月亮,由于秋分这天并不一定有圆月,因此秋分祭月的时间调到了八月十五,如今的中秋节就是上古时期“秋分祭月”寅变而来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分,八月中。分着,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分是农历八月的中气,秋分这天刚好为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因此秋分平分了秋季。此外,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为12个小时,秋分后北半球黑夜时间将逐渐长于黑夜。

每年秋分交节的时间都在公历的9月22日至24日,今年秋分交节的时间为9月22日20时43分27秒,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8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方的“酉”位。

特别注意,每一年秋分交节的时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5小时或者6小时,原因很简单,这是由于公历平年只有365天,而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约为365.25天,因此时间就少了0.25天,差不多为五、六个小时,为了防止节气与阳历时间脱节,每次遇到闰年时节气就要提前24小时。

每年秋分前后正是秋收作物成熟之际,像棉花、玉米、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已经开始陆续收获,农民进入了秋收大忙时节,至2018年起,国务院将每年的秋分节气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进入秋分节气,农民要忙着秋收、秋耕、秋种,因此农民特别关心秋分节气的天气,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秋分现三象,遍地起坟头”,说的就是秋分节气如果出现三种天气,那么就意味着是灾年,即粮食的收成会比较差。在古代农民全靠天吃饭,再加上古代物质匮乏,一旦遇到粮食收成比较差的年份,就容易出现吃不饱的现象,严重的甚至还会引发饥荒,进而出现坟头遍地起的现象。那么指的是哪3象,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第一象:连续的阴雨天气

进入秋分节气,农民特别害怕出现秋雨连绵的天气,其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秋收作物的产量可能会严重降低。

进入秋分节气,棉花正在吐絮,如果出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那么棉花的吐絮就不畅,同时棉花的采收也会受到影响,棉花会出现发霉的情况;其次,秋分前后持续的阴雨天气还会影响花生荚果的膨大,花生受涝后还容易出现霉烂的现象。

此外,秋分前后正是粮食收获的季节,如果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那么就会严重影响粮食的收获、运输以及晾晒,受潮的粮食作物容易出现发霉、长芽的现象,粮食的最终收成可能会非常差。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如果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那么就会导致气温越来越低,这也意味着寒冷的天气会来得比较早,这对晚稻这类晚熟作物来说非常不利。寒冷的天气提前到来,晚稻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足够多的有机物,晚稻的籽粒会不饱满,晚稻的产量会严重降低。

秋分后持续的阴雨天气,还会影响农民秋耕秋播。进入秋分节气农民除了要忙着秋收外,还要忙着抢晴翻耕土地,以为接下来种植油菜、小麦做准备,如果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那么农民不得不延迟播种,农作物很容易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因此,秋分后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是农民非常不希望看到的。

第二象:冰雹

冰雹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极端天气,如果秋分节气下冰雹,也是农民不希望看到的。

冰雹除了会损坏房屋、砸伤人外,还会严重打毁庄稼。秋分节气粮食作物差不多已经成熟,如果出现冰雹天气,那么农作物的籽粒就可能大量脱落,粮食作物的茎杆也可能会折断而倒伏,粮食的产量会大大降低。

此外,秋分也是很多果实成熟的季节,如果果实成熟的时候下冰雹,那么果实可能会大量脱落,果实上也会留下很多疤痕,水果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大大降低。

第三象:打雷

我们老祖宗把立秋节气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一候“雷始收声”,说的就是进入秋分节气的第1至第5天,由于阴气的增强,天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说的就是到了秋分节气的第6至第10天,由于天气慢慢变冷,蛰居的昆虫开始躲藏在洞中防寒;三候“水始涸”,说的就是进入秋分节气的第11天至第15天,随着雨水的变少,河流开始慢慢干涸。

到了秋分节气天气已经明显变凉爽,一般不会再出现打雷的天气,如果秋分节气打雷,那么可不是好的兆头。

农谚说“秋分雷滚滚,冬天雨雪多”,说的就是如果秋分交节当天打雷,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冬天的时候雨雪天气会非常多,这表明冬天会特别寒冷。冬天雨雪多很可能出现冻雨天气,越冬作物很容易遭受冻害而减产。

总结,老话说“秋分见三象,遍地起坟头”,这里的三象分别是指连续阴雨天气、冰雹、打雷。在现代社会物质发达,虽然这句老话已经不实用了,但是老话也在警示我们要多留意天气的变化,以便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你认为老话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0 阅读:13

小水在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