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帝王陵寝在形制上与明陵大致相同,但每一陵各自拥有神道。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这里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位皇帝,以及众多的皇后、嫔妃等。共建有15座陵寝(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的营建跨越了两个半世纪的时空,几乎与清王朝同始同终。清东陵葬有许多对清代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声名显赫的人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不仅是研究清代陵寝规制、丧葬制度、祭祀礼仪、建筑技术与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典型例证。清东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陵寝概况

清东陵的15座陵寝从顺治十八年(1661)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这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入关第一帝世祖顺治皇帝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排列开来。孝陵之左为圣祖康熙皇帝的景陵,次左为穆宗同治皇帝的惠陵;孝陵之右为高宗乾隆皇帝的裕陵,次右为文宗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
同时,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此外,凡皇后陵的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统,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生生不息、江山万代的愿望。
定东陵
定东陵并列埋葬着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和贵妃慈禧。慈安居于普祥峪,慈禧居于菩陀峪。慈禧在咸丰死后被尊为太后,她在清末控制国家大权40多年,因此她的陵墓也建得豪华奢侈。其隆恩殿及东西配殿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装修豪华。木构架全部采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梁枋彩画不做地仗,不敷颜料,而在木件上直接沥粉贴金,其图案为等级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殿内墙上雕有寓意“万福万寿,福寿绵长”的砖雕图案,并全部筛扫红黄金。封护墙拔檐砖上雕有“万福流云”图案。
大殿周围的石栏杆无论栏板、望柱还是抱鼓石上,全部浮雕各式龙凤呈祥、海水江崖图案。殿前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把丹凤凌空、蛟龙出水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是一件难得的石雕艺术杰作。贴金的彩画、扫金的墙壁、镀金的盘龙、精雕细刻的石栏杆,把地宫装饰得金碧辉煌,精美绝伦。这种豪华装修不仅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就是在皇宫大内也难以见到。
孝陵
在清东陵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园内,有着大量的优秀建筑精品。这些精品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准,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孝陵神路南起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北到昌瑞山下的宝城、宝顶,沿朝山、案山、靠山的三山连线,将孝陵的数十座形制各异的建筑相贯串,形成一条气势宏伟、序列层次分明、极为壮观的陵区建筑中轴线。它虽然因势随形,多有曲折,但曲不离直,明确显现了南北山向的一贯性。配合了山川地势,强化了主宾朝揖的秩序,产生了极富感染力的空间艺术效果。孝陵神路是清陵中最长的神路,也是最壮观、最富艺术性的神路。
裕陵地宫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当时国力强盛,建筑工艺精良。其地宫以雕刻豪华著称,内部结构由九券四门构成,进深54米。从第一道石门开始,所有的平水墙、月光墙、券顶和门楼上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如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刀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是研究佛学和雕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早特么挖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