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价值事务所”公号,关注公号,和我一起挖掘更多宝藏公司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746篇原创文章。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事情,即社会的风气变了。大体10年前吧,所长记得那时候整个社会最崇拜的是成功企业家,马云被称为马爸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便去问一个大学生,基本上想的都是要创业或者加入一个有潜力的创业型企业,所长的母校三天两头就有什么大学生创业大赛……
那阵子,恰好也是互联网东风最“鼎盛”的时期,到处都是互联网的造富神话,所长身边好几个百万年薪的“打工皇帝”,其实都是那一年左右进入互联网圈的。
这里随便举一个朋友的例子,某朋友2013年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而后进入互联网大厂A,刚入职时月薪11k。
在A待了约两年半后跳槽到互联网大厂B,这时,她已经算一个小leader了,下面有几个人,又正值互联网大厂抢人抢得厉害,随便一跳槽就50%+的涨薪,因此她的年薪涨到了40w左右。
在B待了两年半左右,她跳槽至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最难的就是招优秀人才,因此舍得给钱,她一去就是高管,年薪涨至70w还有股票期权。
创业公司待了三年左右,她已经成为一个上可以对接投资人,下可以运营产品、技术一把抓的全能型同志,这时候,她携带系列技能和人脉又跳到互联网大厂C担任高管,年薪100w+股票期权,最后算下来实际该是200w左右。
朋友从2013年硕士毕业到2021年进入C厂,前前后后共8年,从穷学生一枚变成年薪百万的互联网精英,辛苦是辛苦,什么996、007都是家常便饭,但回报也着实惊人,算是实现了“逆天改命”。她待的这几个大厂几乎都是出了名的卷,但朋友说,想着自己妈妈辛辛苦苦在农村忙活一年还没有自己几天挣得多,她就觉得自己没啥好抱怨的。
那些年,这样的“造富神话”到处都是,如果能进华为、阿里、腾讯这类大厂,基本就等于财富自由,上面所提到的所长朋友看似已经很不错了,但其实只算里面不太起眼的一员。在那次互联网狂潮中,靠股票期权一夜暴富的比比皆是,当年蚂蚁集团要上市时,据说蚂蚁内部一片欢腾,因为一旦成功上市,就又是一大批千万、亿万富豪。
为啥所长讲朋友的故事讲到2021就不讲了?答案是2021以后,机会就变少了,这位朋友至今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C厂,比以前更卷、更累,但是薪资却没怎么涨,甚至内部还时不时优化,朋友虽不至于被优化,但也时不时会担忧卷不动了怎么办,也会在闲暇之余看看别的出路。
现如今,机会确实少,所长对此真真是深有感触,前不久某朋友托所长帮找工作,所长大体看了下,7年工作经历,资源、经历都还不错,就想要个2w月薪的offer(坐标一线大城市哈),所长以为很容易搞定,这样的履历怎么会两万都找不到呢,结果没多久所长就打脸了,问了一大圈,全部都没有坑,不仅没有坑还在裁员,难得的几个坑,要么是出海的,要么要求一大堆,朋友难以满足,不服气的所长能托的关系基本都托了,最后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唉……原来大环境已经难到这个程度了。想想也是,今年年中的时候,所长发了个招研究员的需求,结果邮箱收了一百多份简历……
风气扭转所长前面讲的这些同所长开头说的社会风气变了有啥关系呢?
当然有大关系了,不然所长为啥花这么大篇幅讲?
下图是2000年以来国内的GDP增长情况,一直到2018年之前,咱们国内的GDP增长都挺快的,房地产、消费、医药、互联网等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前文所长虽然拿互联网造富神话举例子,但其实房地产造富神话、煤老板造富神话、医药造富神话也都不少,总之,国内到处都是机会,到处都是造富神话。
资料来源:Wind
在遍地都是机会的时候,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向效率看齐、向财富看齐,每个人都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人都觉得下一个逆天改命的就是自己,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下一个马云、下一个马化腾。想当年所长在大学的时候,也是各种参加创业大赛,各种意气风发,各种YY自己是下一个马云。
而这几年,明显社会风气变了,以前大家喜欢马云,一口一个马爸爸,现在大家都喜欢于东来,各大社交媒体都是胖东来、东来哥。
以前大家看到企业家想的是取而代之,现在看到企业家想的都是周扒皮,以前看到996觉得是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现在看到996觉得是在压榨劳动力。
以前GDP增速高,机会多,大家觉得996是在为自己拼一份未来,现在的劳累辛苦都是在为将来做铺垫,那些企业家是自己能够得着的存在,自己也能成为下一个他们,在成为之前,他们也能带我们走一把。后来的增速,自2019年破6以后就再也没能回得去,2021之所以那么高,核心在于2020太拉胯了,两年一平均,其实复合增速还是较拉胯的,这里面虽然有一定新冠的影响,但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有没有新冠增速都必定是长期下行的。一方面体量越来越大了,盘子越大增速越慢才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再看看下图,GDP增速就是一路往下的。
对于2025年的经济展望,现在市场普遍预期就是4.5%,如果能有5%都算超预期、很不错了,未来不出意外的话,GDP增速还是会长期缓慢下行,最后向发达国家靠拢。下图为全球几大主要国家自1970年来的GDP增速情况,发达国家日本、美国、德国GDP的增速常年也就在2%-3%的样子。
资料来源:Wind
增速缓了,就意味着是存量而不是增量市场,你赚的每一分钱,基本都是从竞争对手的兜里抢来的,自然难度更大了,市场更卷了,以前付出6分努力可以得到10分回报,现在可能付出10分努力只能维持现状。
以前的增量时代,大家都有蛋糕,虽然企业家分得多点,但每个人的蛋糕也都在增长,所以也还好,不会多么眼红。但现如今的存量时代,企业家们还拿这么大的蛋糕,而自己的蛋糕不但没变大甚至还在缩小,那自然不爽了。
那怎么办呢?
那就需要企业更多地让利出来,越是存量时代,其实社会越需要“好人”、越需要“福利”。以前机会多,鼓励创新、鼓励创业,鼓励寻找增量蛋糕;现在存量时代,就应当更强调分配,要更合理地分蛋糕。
有趣的是,现如今能分好蛋糕的企业,反而更容易得到更大的蛋糕。
永辉的启示近期永辉被胖东来爆改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所长在《价值事务所》的文章、《价值事务所vive》的视频中都讲过多次,虽然永辉目前胖改的几十家店开局都不错,但永辉在全国有近千家门店,开局的好势头能否持续还有待验证。
近期所长看了永辉的一个演讲,忽然觉得永辉的胖改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永辉的这次胖改,什么供应链改变、环境改变、服务改变都只是表象,这些表象背后其实是对员工态度的转变。
我们想想看,企业与顾客打交道是通过什么?
是的,不是通过企业本身,而是通过那一个个员工!
企业本身又是什么?
是的,不是那一间间冰冷的办公室,不是那一款款产品,而是一个个员工的聚集体。
无法赢得员工的心,就不要想服务好顾客,要想达到所谓的顾客至上,其实前提应该是员工至上,只有员工有了归属感,将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才会想老板所想、做老板所做,才会真的把公司利益、顾客利益放在心上。
永辉讲自己在对待员工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比如员工收入平均提升了35%以上,一些生活成本高的城市门店加薪比例更高。永辉还举了例子,之前发现一些员工会打两份工,为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工资无法养活家庭,想想看,在永辉上完班够累了还马不停蹄去下家,次日的精神状态能好么?要想员工真诚、专注,至少基本生活得给别人保障好。
当然,也不能奢求给员工涨了薪就让人家卖命,可能刚涨薪那阵他会感激,但很快就会习惯,这就是人,甚至还升米恩斗米仇,所以,你得方方面面都替员工考虑到。
永辉后面陆续又讲了很多很多,比如缩短营业时间,平均缩短2.5小时,为啥缩短?因为营业时间太长了,很多员工尤其是早市的员工根本没时间顾家,火急火燎地又如何能好好工作呢?
还比如增加人手,现如今绝大多数企业都讲究降本增效,一个人顶两个用,永辉反其道而行之且严格执行排班和休假,目的就是为了让员工工作不超过8小时,如此才能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状态。
永辉的演讲中讲了很多,涉及方方面面,什么员工洗手间、员工办公的后场……整体非常细致,所长只是挑了一些普通人最关心的拿出来讲。总之,按照永辉的说法,目前是要把员工幸福状态作为企业发展目标。
甚至永辉还讲,以前过于迷信数字化,在这上面砸了很多钱,数字化系统开发得很不错,但最后落实到实际应用总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这次胖改,他们终于意识到了为什么,因为数字化的前提也是以人为本的。
比如说用数字化来做自动补货,只要有一个员工不认可故意犯错,后面所有源数据都是错的,跑出来的自动补货什么也就都是错的……
永辉给出了三种胖改后员工状态及门店运营业绩的可能模拟走势。趋势一肯定是最糟糕的,开得高高的,然后员工状态一路向下,门店业绩也一路向下,最后一切回归原样和没改一样;趋势二不错,一般开始都是高开,而后逐渐稳定在一个相对高位;但最值得追求的应该是趋势三,两者一起往上走。
当大环境不好时,企业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降本增效,裁一些员,压榨剩下来的员工,让员工一个人做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的活;一种是以人为本,在逆境里对员工更加关心,知道大家日子不好过,那相对好过的老板们就让点利出来,更加为员工着想。
久而久之,自然后者会把前者打得落花流水。
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人做的,而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拿真心待人,人也必拿真心待你,你把人家当傻子,人家必然也把你当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