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乌军在前线接连陷入被动,其败局似乎已成定局。然而,北约却并不甘心就此放手,一边继续为乌克兰输血,一边悄然布局,准备在俄罗斯的“软肋”——加里宁格勒上动刀子,而这一次,波兰或许将成为北约的“急先锋”。
据财联社报道,北约9个成员国的军队正在东线地区悄然集结,约1万名士兵被部署到罗马尼亚、希腊和保加利亚等国。与此同时,北约向波兰运送武器装备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标直指加里宁格勒。欧洲国家正谋划从东部、海上对加里宁格勒形成三面合围之势,而两艘美国船只已抵达波兰港口,为这场军事行动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波兰一直对加里宁格勒和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地区抱有野心,认为这些是自己的“传统领土”。德国部分政党也认为该地是俄“不公正划走”的,为北约的行动提供了舆论支持。而俄这块飞地南接波兰,东北与立陶宛相连,与俄本土并无陆地相连。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成为俄防御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2022年,立陶宛切断其物资运输线路,凸显了加里宁格勒在外部压力下的脆弱性。其宛如一颗孤立的棋子,被北约势力包围,战略地位愈发重要,也愈发危险。北约将这块俄飞地视为“突破口”,然而俄罗斯也不是好欺负的,已开始对北约的行动发起反击,不仅直接“锁头”北约军机,还成功炸死一名北约军官。
俄与法国军机在波罗的海上空爆发激烈对峙。法国军方声称,北约怀疑俄破坏了波罗的海海底电缆,因此法军机前往该区域执行“监视任务”,结果遭到了俄军的“锁头”,火控雷达直接对其进行照射锁定。法方将此视为“侵略”,但俄方的回应却清晰而坚定:任何接近俄领土的军事行动都将被视为潜在威胁。虽然波罗的海早已被北约视为“内海”,但法国作为非沿岸国家,其军机出现在这一区域本身就充满了挑衅意味。俄方的强硬态度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对北约长期“极限施压”的回应。北约国家的每一次试探,都在不断逼近俄红线。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遭到俄方的强硬反击,不仅军机会被俄军“锁头”,北约派到乌克兰的教官也被俄击毙。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一次针对乌军营的空袭中,丹麦F-16战斗机教官汉森被俄军导弹击中身亡。这位曾为乌克兰培训数百名飞行员的教官,最终倒在了他为之奋斗的战场上。消息传出后,俄乌双方以及丹麦均选择了沉默。对俄来说,这次空袭不过是常规行动,是对北约持续挑衅的有力回击。而丹麦和北约或许还在为如何回应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而犹豫不决——毕竟,他们可能从未想过,俄军的报复会如此迅速且精准。
俄罗斯用实际行动警告北约,若真敢对加里宁格勒出手,那无异于攻击俄本土。一旦北约迈出这一步,俄将毫不犹豫地对北约各国发起报复,甚至可能发射战略导弹。届时,欧洲乃至世界都将陷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眼看俄乌就要迎来谈判,北约却持续拱火冲突,是当之无愧的“战争贩子”。各国如果再不停手,不仅会把乌克兰害惨,更会遭到严重反噬。
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