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国」河北·辛集

扶摇天下人文 2022-08-12 13:46:31

辛集市旧名束鹿县,是河北省的一个县级市,原属石家庄市。

历史

春天是辛集最美的季节。在辛集的东北部,大片的梨花在春风中绽放。据《束鹿县志》记载,辛集是梨果之乡,盛产梨、蟠桃等多种瓜果。这片适宜果树生长的沙土地则是滹沱河自太行山脉奔袭而来,挟带大量泥沙淤积于此而形成。

辛集的沙质土层下深埋着一千多年前的湖泊遗迹,这个湖泊曾是华北平原面积最大的湖泊——大陆泽。

据古文献记载,距今约四千年前黄河泛滥,大禹将黄河引入大陆泽,再由大陆泽疏导出九条河流引入大海。大陆泽地区众水所潴,草木丰茂,是远古人类重要活动区域之一。由于早期黄河、滹沱河等河水的注入,大陆泽面积一度扩张。

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统治者为这片土地改名为鹿城县。“鹿”即通“陆”指的就是大陆泽。

安史之乱时,束鹿张兴勇猛善战,誓死守卫饶阳抵抗史思明军队的进攻。史思明只好舍难求易转攻其他诸郡。后来饶阳城终为孤城一座,孤立无援之下张兴被俘,饶阳失守。

张兴被俘后依然以家国大义斥责史思明,史思明恼羞成怒将其杀害。张兴英烈的抗敌事迹广为流传。他的画像被收录于清代《古圣贤像传略》一书中。

唐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唐玄宗因厌恶安禄山,将鹿城县更名为“束鹿县”。这个县名寄予了唐玄宗平定安史之乱的期望。束鹿作为县名持续了千年之久。

束鹿县的毛皮贸易渐渐兴盛,廉官店成为县内繁荣的皮毛交易地,闻名遐迩。到了明代为了扩大市场面积,该镇与邻近村庄合并,更名“新集”,取“新的市集”之意。清代,新集更名为辛集。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束鹿县设立辛集市。

毛皮业

“钻天的束鹿,遍地的老西”。这是流传在辛集市的民间谚语。相比于遍布全国的山西商人,辛集人作为冀中商帮的重要组成部分,勇于外拓,勤劳强干。正是性格坚韧的辛集人打造出“河北一集”的商业传奇。

辛集位于滹沱河古冲积扇的前缘地带,境内多沙质土、壤质土,适泽果树、小麦等作物生长,其中少部分因大陆泽形成的盐碱地,则为制革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鞣制原料硝盐。

辛集人选择转投农粮商贸和手工业以维持生计,促使这里逐渐形成了以皮毛制品、林果等为主的商品集散地。

在众多交易品中,皮毛制品的贸易规模最为突出。到了清代,辛集出现了集中的皮毛加工交易场所皮店街。街上皮庄、皮店林立,是辛集皮毛业在鼎盛时期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

皮店就是皮毛原料的集散地,远道而来的皮毛商载着一捆捆生皮入住皮店。皮店老板作为中间经纪人为这些生皮寻找买主,赚取佣金。

皮庄则是皮毛制品的交易场所,大多为前店后厂模式。一张生皮进了工厂,被分为皮毛、油脂等分别加工,制造成皮裘、箱包、毛毡、车马挽具等用品在店面出售。

辛集皮毛业行别划分严密,形成了完整的行业体系,振兴了本地集镇市场。辛集商贸的繁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前来贸易。

新中国成立以来,辛集皮毛业已经形成了以国际皮革城为龙头,制衣工业区和制革工业区并驾齐驱的产业格局。

千年市集,川流不息。辛集人因地制宜,敢为人先。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一方传奇。

名人名曲

在辛集市烈士陵园一隅,一座特殊的墓碑背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这座墓碑下安葬的是军歌的词作者张松如,被广为人知的是他的笔名“公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整个华北再也无法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公木决定投笔从戎,投入到抗日战场。

1937年,公木将可爱的女儿白桦寄托给他人,毅然奔赴晋绥前线。在紧随军区的游击队伍里,战火将公木淬炼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武装战士。

1939年,公木填词的《八路军进行曲》在延安的窑洞里诞生。这首歌不拘泥于抗日游击队形象,描绘了大兵团的行军队伍,他们背负祖国希望,肩负民族重托,是保家卫国、消灭来犯之敌的革命武装。

军歌壮军威。抗战胜利后,抗日民族战争转变为人民解放战争,八路军发展为人民解放军,《八路军进行曲》随之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人民解放军高唱着它进行了三大战役,高唱着它百万雄师过大江。

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农民画

明清时期,辛集这片土地商业的繁荣为传统民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辛集当地的乡土绘画作品延续了传统艺术“成教化 助人伦”的思想,内容多以具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为主。辛集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为农民画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1946年,华北联合大学来到束鹿县,也就是今天的辛集,培训农民用画笔描绘自己的生活,农民画由此在辛集萌芽。

“稻穗穗密密的挤着,谷子又肥又高,都齐人肩头了。高粱遮断了一切,叶子就和玉茭的叶子一样宽,泥土又湿又黑。从那些庄嫁从里,蒸发出一种气味。”这是作家丁玲在束鹿县教学时对冀中平原农田的记忆,并将它们写入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景象是辛集农民画的灵魂主题。

辛集地处黄河和滹沱河的冲积平原腹地,在河水泛滥的威胁之下,农民对风调雨顺的期盼格外强烈。收获的喜悦便成为农民画最喜欢表现的主题。从堆满谷物的晒场到人流密集的热闹集市。冀中平原的农家风俗跃然纸上。

1988年,辛集农民画作者耿占雄成立画社,帮助农闲时的妇女进行绘画创作。经过耿占雄等当地农民画创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辛集农民画的队伍不断壮大。一幅幅画作记录了辛集各个时代的风貌。

2006年,辛集农民画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传承农民画这门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辛集市创办了农民画培训基地,建造农民画主题村庄。

一手锄头,一手画笔。这里的艺术来源于乡间的土地。农民礼承载着辛集人敬天领地,顺应自然的智慧,在时代的浪潮中散发着恒久的光泽。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激荡着一股内生的澎湃动力。勤劳的辛集人正在用智慧和汗水让千百年的历史文化与尖端科技携手,交织绘就一幅新时代的的壮美蓝图。

回望千年,辛集人坚韧、聪慧的性格,磨砺出数种巧夺天工的超群技艺。现代辛集人更是继往开来,让这座城市继续焕发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