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憾:错失真经,无奈的命运抉择

古代神话体系谈 2024-11-23 03:38:17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地位举足轻重,影响力广泛而深远。这部作品以其奇幻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数百年来,《西游记》的故事被不断传颂、演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它不仅在国内深受喜爱,在世界范围内也拥有众多的读者和粉丝。其丰富的想象力、精彩的冒险故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们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然而,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遗憾之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西游记》的最大遗憾究竟是什么。

二、唐僧错失真经之憾

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终于抵达灵山取经。然而,他们却因未懂 “人事” 而取到无字经书,这无疑成为了《西游记》中的一大遗憾。

从禅宗起源来看,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与众弟子说法时,天空降下花雨,佛祖在花雨中拈起一朵花瓣微微一笑,唯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破颜一笑。佛祖便将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嘱咐给摩诃迦叶。这便是禅宗的起源,从西土迦叶尊者到达摩祖师,一共在西土传了二十八代,后来达摩祖师东渡传法,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

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有着深刻的内涵。禅宗追求觉悟,即最高智慧,获得最高智慧就是开悟。禅宗认为一旦开悟是一瞬间一转念的事情,不提倡僵化地背诵经文。正如六祖惠能,虽不识字也不会写字,却能托人写下那首大名鼎鼎的法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为禅宗本来就不立文字,也不在乎经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迦叶与阿难作为禅宗第一代和第二代传人,他们传无字经并非故意刁难唐僧师徒。唐僧师徒或许不识无字真经,但即便知道无字经的绝妙也不便带回东土。因为禅宗的思想过于深邃,对一个人的悟性要求极高,不具备广泛的可操作性。在民间传播中,无论是真实历史中玄奘归来后创立的唯识宗还是达摩传下的禅宗,最后都不敌净土宗。净土宗操作简单,会念阿弥陀佛就行,而玄奘的唯识宗和达摩的禅宗更像是一种哲学,需要高智商高悟性才能理解,自然在民间逐渐边缘化。

探讨唐僧师徒错失无字真经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未懂 “人事”,拒绝了迦叶和阿难的 “索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对禅宗不立文字的教义理解不够深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奈。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却未能真正领悟无字真经的价值,实在令人惋惜。

三、其他遗憾之处

菩提祖师未再现:孙悟空一身本事来自菩提祖师,然而在西行路上,悟空从未找恩师帮忙,祖师也未再现身,这不仅是缺憾,也显得悟空忘本。

《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神秘莫测,他传授孙悟空本领后便消失不见。自孙悟空下山后,菩提祖师仿佛人间蒸发,不再出现于后文之中。作者吴承恩如此安排,或许暗藏深意。菩提祖师作为儒、释、道三教的结合体,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高人形象。高手往往只见其首不见其尾,如神龙一般。作者特意让菩提祖师只在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出现,之后便不再露面,保持着一种 “高高在上” 的氛围,远离动荡的三界、纠缠的斗争和无情的变故。

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面对如来的询问,他没有吐露菩提祖师的师承来历。但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却多次向别人提起自己上面有一个师父,虽未指出师父的具体名字和住处,但也能看出他始终没有忘记菩提祖师的教诲。孙悟空对菩提祖师心怀感恩,却无处报答,这或许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无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孙悟空作为《西游记》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赋予了他很多特殊的经历和使命。菩提祖师的出现,是为了给孙悟空一个合理的名字和武功来历,完成这个任务后,他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剧情主线不再需要他的出现。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菩提祖师的真身可能是如来佛祖。方寸山坐落于西牛贺洲,这是如来的地盘,菩提祖师却敢在此开山立派。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练成神通之后,出现了 “西路金光大显明” 的景象,暗示了孙悟空日后的西天取经之路。孙悟空大闹天宫犯下弥天大罪,如来佛祖却将他从西天门推出,用五行山变相保护了他 500 年之久。取经之路刚走到一半,如来还让观音警告唐僧,须得孙悟空保护方能走到西天,甚至在孙悟空耳边说 “功成之后,汝亦坐莲台”。这些都让人觉得如来佛祖与菩提祖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义兄弟去向不明:孙悟空曾与六妖结义,除牛魔王外其他兄弟在取经路上踪迹难寻,虽有影子可寻,但未明确分散在西行路上,令人遗憾。

孙悟空在花果山时,与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大圣猕猴王、驱神大圣禺狨王结拜为兄弟,自称七大圣。然而,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500 年,之后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却只有牛魔王出现过。其他兄弟的去向成了一个谜。

覆海大圣蛟魔王,从他的外号可以看出水战能力很强。他是北海龙王敖顺与蛇女的私生子,因出生后不像龙而被排挤,愤而离开大海到陆地上修行,练就一身通天彻地的本领,为向龙族复仇吸干了北海的海水。后来他与其他六圣结拜,自称覆海大圣。但他的最终结局西游记中没有交代。

混天大圣鹏魔王,可能与后来孙悟空取经路上遇到的金翅大鹏并非同一个妖怪。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大鹏有过描述,其飞行能力强大。鹏魔王后来被女娲招安了。

移山大圣狮驼王,从名号来看有移山倒海之能。他在孙悟空大闹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后,也自称移山大圣。后来狮驼王被天庭招安,成为天兵天将。

通风大圣猕猴王,如来曾说六耳猕猴 “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有人猜测猕猴王就是六耳猕猴,但也只是一种猜测。在《佛本是道》里,猕猴王绑架了小狐狸威胁周清,结果被周清一指消灭,最后进了封神榜。

驱神大圣禺狨王,是一只金丝猴成精,面相恐怖。他在七大圣里面行事最低调,除了结拜时威震三界外,其他就再也没有引人注意的事了,最终结局不得而知。

白龙马存在感低:小白龙作为师徒五人之一,驮唐僧一路却仅在黄袍怪一节露一手,此后默默无闻,存在感太差。

白龙马贵为龙族,却在取经队伍中毫无存在感。这主要与他的遭遇有关。他本犯了天条必死无疑,观音菩萨给了他生的希望,他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完成任务保全性命。而且他不能表现得太过突出,因为龙是人族皇权的象征,在凡间出现会扰乱人类秩序,打破平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观音菩萨收走了他的两样东西 —— 龙角和龙鳞。龙族身上的龙鳞防御力很强,如今被扒去,防御力大大折扣,战斗力受到很大影响。那一对龙角更是坚不可摧的神兵利器,被收走后,在战斗时可能连对方的防御都破不了。所以白龙马在取经路上非常低调,甚至一段时间里,猪八戒和沙僧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在《西游记》中,龙族的地位比较低。玉帝的一道菜便是龙肝凤髓,龙王只是按照玉帝的指令下雨打雷,泾河龙王因改了雨量和时辰就被玉帝处死。而且在绝对武力上,龙王也很弱,当初定海神针被孙悟空夺走时,四个龙王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唐僧被六耳猕猴袭击的时候,白龙马 “在路旁长嘶跳咆”,这对一贯吃瓜看戏的小白龙来说相当反常,足见使他受惊的是 “孙悟空” 的 “异常”,而不是唐僧被妖怪袭击这种家常便饭。

沙僧一难未破:沙僧在九九八十一难中几乎未出过风头,一难未破,与八戒相比显得不公平。

沙僧在取经队伍中表现默默无闻,虽历经八十一难,但似乎没有哪一难是他单独破解的。与猪八戒相比,沙僧更显得任劳任怨,但也正因如此,他没有像猪八戒那样有突出的表现。

沙僧本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而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他夺去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这违背了佛教的善行之道。后来观音菩萨路过,他才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孽,开始反思自己,努力修正过去的行为。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曾策划抢走唐僧,企图抬高自己的地位。但他的计划失败了,最终只能由南海观音派来的木吒出面调解。这次事件让佛门众人感到不快,也影响了他的成佛之路,最终他只是被封为一个 “金身罗汉” 菩萨。

镇元子未出山:镇元子法力深不可测且与悟空结为兄弟,悟空遇难题却未请他出山,亦为憾事。

镇元子身为地仙之祖,法力高强,却没有在孙悟空遇到难题时出山相助。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方面,镇元子不去天庭上班,是因为他舍不得自己道观中的人参果树。人参果是三界之中极为神奇的宝物,功效堪比王母的蟠桃。镇元子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宁愿守着这小小的道观,也不肯飞升天庭,做一位听从别人命令的高强神仙。

另一方面,镇元子不去天庭上班,也是因为他不想卷入天上的是非。天界规矩众多,大佬满地都是,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触犯天规,得罪大哥。镇元子深知自己实力强劲,很可能成为别人手里的一枚棋子,所以他倾向于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自由,不愿意去天庭冒险。

此外,镇元子与孙悟空结拜,可能也有他的目的。他故意激怒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从而与观音、佛祖建立关系。最后,镇元子不顾地位差距,主动与孙悟空结拜,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总结

总结《西游记》中的这些遗憾,强调这些遗憾虽令人叹息,但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引发读者对《西游记》的深入思考和回味。

《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其中的遗憾之处确实不少,但这些遗憾也恰恰成就了它的独特魅力。

唐僧错失真经之憾,让我们看到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与无奈。尽管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灵山,却因未懂 “人事” 而错失无字真经。这一遗憾不仅反映了他们对禅宗教义理解的不足,也让我们思考人生中的机遇与领悟往往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悟性。

菩提祖师未再现,孙悟空在西行路上从未找恩师帮忙,这既让人觉得悟空似乎有些忘本,又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菩提祖师作为一个高深莫测的高人形象,其出现和消失都有着深刻的寓意,他的使命在赋予孙悟空本领后结束,也让我们感受到命运的安排和人物的使命。

其他兄弟去向不明,孙悟空曾与六妖结义,除牛魔王外其他兄弟在取经路上踪迹难寻。他们的结局未被明确交代,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这种不确定性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们对友情和命运的变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白龙马存在感低,作为师徒五人之一,白龙马驮唐僧一路却仅在黄袍怪一节露一手。他的低调和无奈源于自身的遭遇以及龙族在神话世界中的地位。这一遗憾让我们看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故事的多面性。

沙僧一难未破,与八戒相比,沙僧表现默默无闻。他虽任劳任怨,但缺乏突出表现,这一遗憾让我们思考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以及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镇元子未出山,尽管镇元子法力深不可测且与悟空结为兄弟,但在悟空遇难题时未出山相助。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也让我们对人物的选择和动机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些遗憾虽令人惋惜,但正是它们让《西游记》更加真实、深刻。它们如同人生中的不完美,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命运的无常。同时,这些遗憾也激发了我们对《西游记》的深入思考,让我们不断回味其中的故事和寓意,成为这部经典作品永恒的魅力所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