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0位首长的儿子壮烈牺牲,他们都是谁?

林间清风悠扬 2024-11-26 09:37:13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0位首长的儿子壮烈牺牲,他们都是谁?

1979年的冬天,中越边境战火纷飞。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这场战争中,有10位军队首长的儿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年轻的面庞,永远定格在了20岁左右。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 elegy。父亲们含泪送别儿子奔赴战场,又怀着沉重的心情迎接他们归来。这10位勇敢的年轻人,他们都是谁?他们的英雄事迹,又是怎样感天动地?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一、战火纷飞的1979年

1979年2月17日,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对越南发动自卫反击。这是改革开放后,我军进行的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中越两国原本友好,然而好景不长。自从1975年越南统一后,执政的越南劳动党逐渐背离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内实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追随苏联,反对中国。1978年底,越南出兵柬埔寨,推翻了中国的友好邻邦民主柬埔寨。同时,越南还在中越边境地区不断挑衅滋事,多次侵犯中国领土主权。中国为了维护边境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不做出自卫反击。

战争一触即发。中国军队首长们纷纷动员和部署,准备投入这场战斗。许多首长的子女,也争先恐后要求上战场。他们大都还在军校就读或刚入伍不久,年纪轻轻,血气方刚。这些"军二代"们耳濡目染,自小就深受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熏陶。此时祖国召唤,他们义无反顾,要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

比如,时任第50军150师政委的耿进福,他的两个儿子耿军和耿晓康,一个21岁,一个18岁,都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再比如,第41军副军长毛宁的独生子毛晓东,当时只有19岁,却毅然决然要求上战场。还有第54军160师政委张志信的儿子张力,也才20出头,同样跃跃欲试,要到前线去建功立业。

这些首长之子们,无不继承了父辈的革命传统。他们视死如归,誓与祖国共存亡。父亲们看到儿子们如此爱国爱党的精神面貌,无不动容和自豪。可是内心深处,又隐隐为儿子们的安危而担忧。毕竟打仗吃的是炮弹子儿,生死难料。然而,大局为重,此时此刻容不得半点私情。于是,含泪送别成了这些父亲们别无选择的方式。

张志信嘱咐儿子张力:"别给我丢脸,什么时候立功,什么时候回来见我!" 政委李兆贵目送儿子李铁奔赴前线,喃喃自语道:"我的娃儿啊,一路保重,早去早回。"将军毛宁紧紧拥抱儿子毛晓东,叮嘱他在战场上要沉着冷静,勇敢杀敌。

首长们动员部署,誓师出征。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跃跃欲试。首长之子们更是争先恐后要求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就这样,一场场战斗在枪林弹雨中展开。血染疆场,子弹横飞。中国军人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然而,战争的残酷无情,却也让这些年轻的生命过早凋零。周伟、曲宁江、耿晓康、刘光、彭泓……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永远地凝固在了20岁上下。

悲痛欲绝的父亲们,强忍悲伤。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又被他们生生忍住。作为军人,理应视死如归,何况儿子们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可作为父亲,又怎能不痛彻心扉?然而,此时还有更重大的使命等待他们去完成。他们只能把儿子们的牺牲化作前进的动力,继续投入战斗指挥,直至赶跑入侵者,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首长们含泪指挥,誓要用胜利来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二、十位首长之子的身影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战火烧到了中越边境,枪炮声此起彼伏。为保家卫国,无数将士奋不顾身,投身战斗。其中就有10位军队首长的儿子,他们放弃安逸生活,主动请缨上战场。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勇敢的年轻人。

周开源的儿子周伟,出生于1960年。周开源是第41军121师的政委,也是一位威望很高的将领。周伟高中毕业后,便参军入伍。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时,他刚满19岁。周伟积极要求上战场,周开源经过考虑,将儿子分配到了123师作战。上战场前,父亲反复叮嘱儿子要沉着冷静,多打敌人,少受伤害。然而,战争的残酷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周伟所在部队在执行穿插任务时,遭到越军伏击。激战中,周伟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9岁。周开源得知噩耗,强忍悲痛继续指挥作战。直到战斗结束,他才背着人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刘斌的两个儿子刘光、刘明,是这场战争中牺牲的另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是贵州军区司令员刘斌。1979年1月,中越战争迫在眉睫,刘光和刘明先后写信给父亲,要求去前线。刘斌从军多年,深知打仗的残酷。但是儿子们如此热爱祖国、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他无比感动。最终,刘斌同意了儿子们奔赴战场的请求。然而,噩耗传来,刘光和刘明先后牺牲。刘斌悲痛欲绝,但他深知,作为军人,理应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强忍悲伤,再次投入紧张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安抚牺牲将士们的在天之灵。

耿进福的两个儿子耿军、耿晓康,也双双牺牲在战场上。1979年,哥哥耿军21岁,弟弟耿晓康才18岁,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作为师副参谋长的儿子,耿进福本可以为儿子们谋个较安全的职务。但是耿军和耿晓康都要求到最危险的地方去。耿进福拗不过儿子们,只得批准。3月初,耿军所在部队在掩护主力撤退时,被越军重重包围。情况危急,耿军带领战士们誓与阵地共存亡。他们一面顽强阻击,一面寻找突围的时机。敌人将他们逼到悬崖边,眼看就要被俘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耿军高喊"为了祖国",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而弟弟耿晓康,为掩护战友突围,孤身冲入敌阵,杀敌十余人后中弹身亡。耿进福得知两个儿子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但是,他深知儿子虽死犹荣。于是,他暂且把悲伤埋在心底,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直到越军被赶跑,边境恢复宁静,他才在儿子们的灵前泪如雨下。

除了以上三个家庭,张志信、江鲁平、罗锋、彭万政、杨义、李德、王恩等首长,也先后送儿子上了战场。张志信的儿子张力,江鲁平的儿子江维明,罗锋的儿子罗粤宁,彭万政的儿子彭泓,杨义的儿子杨彪,李德的儿子李铁,王恩的儿子王军,都先后为国捐躯。张力、江维明、罗粤宁、彭泓都是20岁上下,是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子弟。他们有的为掩护战友中弹身亡,有的为炸毁敌工事壮烈牺牲。李铁、杨彪、王军虽然牺牲时都已30岁左右,但仍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他们有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有的不幸战场失踪,有的掩护战友铺设浮桥时,永远倒在了湄公河畔。

10位首长之子,10个血染沙场的身影。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牺牲让人肃然起敬。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子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

三、英雄父亲们的殊荣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的一场正义之战。这场战争,中国军队共歼敌4.2万余人,毙伤1.9万余人,俘虏16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装备数万件,取得了保卫边疆、震慑越方的重大胜利。然而,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仅仅10位军队首长,就有10个儿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周开源、刘斌、耿进福、张志信、江鲁平、罗锋、彭万政、杨义、李德、王恩,这10位首长,都是德高望重的革命军人。他们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国防建设倾注毕生心血。可以说,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军今天的强大。反击战打响后,这些首长们纷纷请战,要求上最危险的战场指挥作战。他们不仅自己要上,还动员子女到前线去。儿子们不负父亲重托,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用生命诠释了一名革命军人的担当。然而,战争无情,10个家庭先后接到了儿子牺牲的噩耗。周伟、刘光、刘明、耿军、耿晓康、张力、江维明、罗粤宁、彭泓、杨彪、李铁、王军……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岁上下。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10位父亲的贡献和牺牲。197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文,号召全军和全国人民向他们学习。周开源、刘斌、耿进福、张志信、江鲁平、罗锋、彭万政、杨义、李德、王恩,被追授"革命烈士"称号。周伟、刘光、刘明、耿军、耿晓康、张力、江维明、罗粤宁、彭泓、杨彪、李铁、王军,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们的事迹,广为传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投身革命、报效祖国。

英雄的父亲,更是英雄的儿子。子承父业,薪火相传。这就是我们军队的光荣传统。虽然10位父亲痛失爱子,但他们都表示,儿子们虽死犹荣。周开源说,自己作为一名老红军,入党50多年,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儿子周伟能为祖国捐躯,虽然悲伤但很欣慰,无愧于心。耿进福动情地说,儿子耿军、耿晓康能为保卫祖国牺牲,不愧是自己的好儿子。张志信含泪表示,儿子张力虽然牺牲了,但他用生命践行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誓言,死得其所。

10位父亲都是这样,他们把儿子们的牺牲,看作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没有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周开源仍然率部作战,直至赶跑入侵之敌。刘斌白天忙于指挥,晚上撰写战斗总结,用实际行动宽慰儿子们的在天之灵。耿进福经常深入基层慰问官兵,缅怀先烈,凝聚力量。张志信常对战士们说,我们不能辜负先烈们的期望,要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把部队建设好,把国防事业搞上去。

这就是10位首长,这就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培育的英雄儿郎们。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其中,就有这10个光荣的名字,10位首长的儿子。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事迹,必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四、革命精神代代传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10位首长和他们的儿子们的感人事迹,依然在军营和社会上广为传颂。周伟、刘光、刘明、耿军、耿晓康、张力、江维明、罗粤宁、彭泓、杨彪、李铁、王军,这12位烈士的名字,已经成为军队的代名词。每年的清明节,驻地官兵都会来到烈士陵园,敬献花圈,缅怀先烈。每到部队重大集会或者宣誓仪式,官兵们都会高呼烈士的名字,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他们那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军人不惧牺牲、勇往直前。

仅以周开源、耿进福两位老首长为例,他们在儿子牺牲后,仍然战斗在军旅生涯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身体力行、代代相传革命精神。

周开源那句"儿子虽死犹荣,自己无愧于心"的话语,感动了无数人。对越反击战后,周开源继续率部参加对云南老山、广西法卡山等地的作战。那时,已经是花甲之年的他,仍然冲锋在前,率领部队屡建奇功。直到1987年,周开源才离开战场,奔赴新的岗位。从1979年到1987年,这8年间,周开源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即便在他年事已高、身患沉疴的时候,对工作仍然兢兢业业、精益求精。1992年,周开源病逝,而他生前念念不忘的,就是要将革命薪火永远传下去。

耿进福两个儿子牺牲后,他没有倒下,而是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去。白天,他巡视演训场,检查官兵的训练情况。晚上,他挑灯夜战,撰写军事著作。许多新兵蛋子还不知道他就是耿军、耿晓康的父亲。耿进福常常告诫年轻一代官兵,要发扬耿军、耿晓康那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耿进福在指挥所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当疲惫不堪的他走出指挥所时,战士们敬佩地说:"怪不得耿军、耿晓康同志那么英勇,原来他们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周开源、耿进福的故事,只是军队将革命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一个缩影。这是一种血脉,一种精神,一种永不磨灭的情怀。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周伟""耿军"式的年轻人活跃在军营。一提起周伟、耿军等烈士的事迹,他们就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他们发自内心地将烈士们视为精神偶像,时刻以烈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平年代,虽然没有硝烟战火,但军人们始终保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军人本色,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冲锋陷阵、舍生忘死。

英雄的事迹,是最好的教科书。周伟、刘光、刘明、耿军、耿晓康、张力、江维明、罗粤宁、彭泓、杨彪、李铁、王军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情怀。这种革命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0多年过去了,英雄已经长眠,但他们的精神必将永垂不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军民将秉承烈士们的遗志,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

五、无名英雄们的赞歌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除了周伟、刘光等知名烈士外,还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他们同样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在云南,有这样一位战士。他名叫李向阳,是广西某部的侦察兵。反击战打响后,他随部队开赴前线。一天,连长命令他带一个战斗小组去搜索越军。李向阳带着战友,不畏艰险,深入敌后。途中,他们遭遇敌人伏击,战斗异常惨烈。战友一个个倒下,李向阳也负伤,但他仍然奋力拼杀,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全部弹药交给了唯一幸存的战友,并嘱咐道:"把情报带回去,完成任务。"战友含泪答应,不负重托冲出重围。李向阳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在广西,有这样一群战士。他们是某部的一个工兵排。一天,他们奉命执行开辟道路的任务,不料却遭遇敌军阻击。排长当机立断,命令战士们利用地形隐蔽,同时组织火力还击。一场殊死搏斗开始了,战士们前仆后继,毫不畏惧。有的腿部中弹,仍咬牙坚持战斗;有的光荣牺牲,临终前还在向战友呼喊:"弟兄们,坚持住,坚持住……"就这样,这个工兵排与敌人浴血奋战到最后一人、最后一颗子弹。当援兵赶到时,30多名工兵战士已经全部牺牲,但他们杀敌无数,胜利完成了任务。

还有这样一个连队,他们是某部的一个步兵连。连长名叫王刚,带领全连100多人驻守在一个重要阵地上。一天,敌军发起疯狂进攻,妄图夺取阵地。王刚发出号令:"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就是倒下最后一个,也决不后退一步!"在强大的敌军面前,这个连队没有丝毫畏惧,全连官兵同仇敌忾,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战斗中,王刚不幸中弹牺牲,指导员接过指挥权,继续组织战斗。炮火纷飞中,一个个战士倒在自己的战位上,鲜血染红了那片土地。最后关头,仅存的10多名战士集结在一起,手拉着手,高唱《国际歌》,引爆了炸药包。轰隆一声巨响,硝烟散尽,散落一地的是战士们的碎骨和残躯,但阵地上的五星红旗,依然迎风飘扬。

李向阳、那个工兵排、王刚连……他们只是对越反击战中千千万万普通军人的缩影。在那场战争中,到处都有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身影。有的战士身负重伤,仍然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战士断手断脚,仍在呼喊着"冲啊,为祖国冲锋"的口号;有的战士壮烈牺牲,把写满鲜血的入党申请书留在了战场上……正是一个个普通战士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才铸就了反击战的胜利。

"四八边章都有名,军旗升起红似火。"在对越反击战胜利4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无数英雄的名字和事迹,仍然闪耀在我们心中。他们中,有周伟、耿军这样的高级将领之子,也有李向阳这样普普通通的士兵。有的名字响彻云霄,有的默默无闻。但无论是谁,他们都以同样的勇气和信念,在战火中谱写了悲壮雄浑的生命之歌。置生死于度外,守边关为国家,他们生动诠释了革命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忠诚于党、献身于国"的信念。

对越反击战中那些名字永载史册的英雄,那些默默无闻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必将激励我们砥砺前行。今天,中国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让我们勿忘英雄们用鲜血染就的山河,振兴中华的责任就在我们肩上。让我们继承先辈遗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挑战,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1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