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李先生,总爱深夜加班,前段时间,他常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下班,可刚躺到床上,还没眨眼,就感觉右上腹有阵阵隐痛。刚开始,他以为是工作太累、肠胃不适,吃点消化药、热敷一下就不痛了。

加班越多,疼得越频繁。
随着熬夜加班次数的增多,李先生发现肝区隐痛也越来越“聒噪”——有时像被针轻刺,有时像胀痛绵延,却查血、做B超、CT、肝功能检测,结果全都正常。
奇怪的是,疼痛前后,李先生并无黄疸、食欲不振等典型肝病表现,反倒容易疲乏、晚上睡得更浅。
直到家人“敲警钟”:“你都快五十了,整天这么拼命,身体哪吃得消?要不去好好检查一下?”
医院里,常规检查无异常,医生却意味深长地说:
“你的症状,虽查不出器质性病变,但肝脏隐痛可能暗示以下三种疾病信号,不可掉以轻心。”

别以为肝脏无感知!它是你体内的“化工厂”
肝脏承担着最繁重的工作:分解体内毒素、合成必需蛋白、调节血糖、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负责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它没有丰富的痛觉神经,但一旦肝包膜被拉扯、压迫或发炎,就会传出隐隐不适。
过度“透支”,肝脏也会向你“示警”
01 熬夜损伤肝细胞
深夜是肝细胞修复的高峰期,若长期错过黄金修复时段,肝细胞再生受阻,逐渐累积损伤。
02 暴饮暴食易引发脂肪肝
高脂肪、高糖分饮食,让肝细胞内脂滴堆积,轻者肝区不适、乏力,重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
03 长期服药或滥用保健品
一些止痛药、草本补品、激素类产品,反复服用,可能隐藏药物性肝损伤,早期多不易察觉。

肝区隐痛,或是这些疾病信号
当肝脏反复“喊疼”,医生建议重点排查以下三种可能:
0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早期B超对轻度脂肪变性敏感度有限;若伴有超重、高血脂、高血糖,却查不出异常,需做FibroScan或肝脏弹性成像,才能发现隐藏的脂肪沉积。
02 隐匿性慢性肝炎
如丙肝、乙肝“窗口期”或低复制期,病毒量低,常规血清学和肝功能可正常,仍会引发间歇性肝区不适。核酸检测或病毒DNA/RNA定量更具诊断价值。
03 肝囊肿/肝包虫病
多数肝囊肿无症状,仅偶有肿大、囊壁牵拉时出现钝痛;包虫病更以缓慢增大著称,常规影像稍有遗漏,需要增强CT或核磁共振进一步明确。

医生建议:
若肝区隐痛持续>2个月,且常规检查未见大碍,可考虑做FibroScan、肝脏磁共振或肝功能全套加病毒核酸检测;
调整生活方式:尽量避免熬夜,均衡膳食,多吃新鲜蔬果、优质蛋白;
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及肝功能,每3–6个月复查一次;
如有服药史,携带用药清单,与医生充分沟通,评估是否存在药物性肝损伤风险。

肝脏不“会说话”,但它会用隐痛提醒你:生活方式和身体信号都值得重视,别让小伤变大病,及早排查、早期干预,才能守护这台体内最重要的“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