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双吸离心泵流量和扬程的选用原则需综合工艺需求、介质特性、系统条件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具体原则及依据:
一、流量选用原则1、以最大流量为基准
流量是选型的核心参数,需根据工艺装置的最大流量确定泵的额定流量,通常要求泵的额定流量不小于装置最大流量的 1.1-1.15倍,以确保系统在极端工况下仍能稳定运行。若仅已知正常流量,则按正常流量的 1.1倍 作为最大流量估算。
2、考虑流量余量与性能曲线匹配
流量余量需根据泵的比转数(ns)调整:
ns > 100(大流量低扬程泵):余量取 5%;
ns < 50(小流量高扬程泵):余量取 10%;
50 ≤ ns ≤ 100:余量取 5%-10% 。
在泵的性能曲线图上,工作点应落在高效区(通常为曲线中部),若偏离超过 ±15%,需调整叶轮直径或转速。
3、避免流量过大导致能耗浪费
若实际使用流量长期低于额定值,可能降低效率并增加运行成本,需通过阀门调节或选择变频驱动方案优化。
1、放大计算扬程余量
装置所需扬程需放大 5%-10% 的余量后选型,以补偿管路阻力、压力波动等不可控因素。例如,若系统计算扬程为100m,实际选泵扬程应为 105-110m。
2、避免扬程过高或过低
扬程过高:可能导致泵效率下降,需通过切割叶轮或降低转速调整。
扬程过低:若实际使用扬程低于额定值的 80%,可能引发电机过载,需加装阀门限制流量或更换泵型。
3、结合管路布置与汽蚀余量
扬程计算需包含吸程损失、摩擦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并校核 必须汽蚀余量(NPSHr) 与 有效汽蚀余量(NPSHa),确保泵不发生汽蚀。
1、介质特性
粘度与密度:高粘度液体(>20 mm²/s)需换算实际性能曲线,修正流量和功率。
腐蚀性与磨蚀性:选择耐腐蚀材料(如不锈钢)或耐磨叶轮,避免部件损坏。
2、安装条件与系统匹配
管路布置:减少弯头数量和管道长度以降低阻力,卧式或立式安装需与泵型匹配。
温度限制:单级双吸泵通常适用于介质温度 ≤80℃,高温需选用耐高温材料或加装冷却装置。
3、经济性与可靠性
优先选择高效区宽、机械可靠性高(如低振动、低噪音)的泵型,平衡设备成本与运行维护费用。
对连续运行场景,可考虑备用泵配置以提高系统稳定性。
四、选型步骤示例1、确定参数:收集流量、扬程、介质特性等基础数据。
2、绘制性能曲线:将最大流量和放大扬程标注在泵型谱图上,选择工作点落在高效区的型号。
3、校核与调整:验证汽蚀余量、功率匹配及安装条件,必要时切割叶轮或调整转速。
通过以上原则,可科学选择单级双吸离心泵型号,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同时降低能耗与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