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克雷洛夫说过:“交上了坏朋友的人,是难以得到世人的敬重的。”
对于交友,我们需要谨慎,避免被错误的言论、思维感染了自己。
虽然我们需要对朋友多番包容,但不是所有的缺点都要包容。
从婚姻和家庭的角度来看,那些不婚不育的人,最好是离远一点。
01
不婚不育的人,会把负能量传递给你。
如果你和不婚不育的人一起交谈,就会听到这样的言论。
“现在的孩子,都很自私,就像吞金兽一样。”
“男人都靠不住,与其以后被他伤害,还不如现在就止损。”
“一人吃饱,一家不饿,这多自由。”
“健康的时候,我就吃喝玩乐,不健康了,就自己挖一个坑,埋了。”
“做丁克好,省去了很多育儿的麻烦......万一离婚,随时都可以,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社会,生活压力巨大,人没有必要生存了。”
很明显,言论是违背人性的,也趋向于人生的极端。
任何一个人,骨子里是期待浪漫、需要夫妻之间的卿卿我我的。同时,按照社会规则去做,形成好的人品。人性释放了,人品成功了,就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经法·国次》有云:“天地无私,四时不息。”
能够结婚生子的人,对于人生、人类的发展,是生生不息的思维。是可以为社会无私贡献一份力量的。反过来,不婚不育的人,就显得自私了。
如果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只是考虑自己,而不去考虑别人,全社会的利益。那么社会岂不是乱套了?
没有大大的国家,哪有小小的小家?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可以舍生取义,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为社会出一份力。搞好自己的小家庭,不给社会添麻烦,也算是奉献社会。
作为60后、70后、80后,可以明显感受到社会在发展,从缺衣少食的年代,到了丰衣足食的年代。从住土砖屋,到了住高楼大厦。
社会不会让每一个人都非常满意,但是每一个人都比原来幸福多了。
如果总是盯着社会的负面看,那人就会忍不住传播负能量,忘记社会对个人的关爱。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02
不婚不育的人,未来的前程是堪忧的。
有一段时间,话题“丁克婚姻20年丈夫竟和别人生子”,被大家热议。
上海宝山区居民刘俊与丁莉于2000年结婚,然后约定一直丁克。
但过了几年,丈夫刘俊,背着妻子,和女士陈飞发展事实婚姻并育有一女。
毫无疑问,他们的婚姻失败了。丈夫也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可以说,在这个事件中,没有一个受益者,都是受害者。
爱情导师涂磊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剥夺一个男人做男人的权利,不要履行一个男人做男人的义务。取而代之,只会让对方感觉羞愧和逃避,感觉不到自我。只有激励和引导,才能让对方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感觉到幸福。”
作为男人,他应该是有多个角色的:他是父母的儿子,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
如果他的角色很单一,就是丈夫。那么他就会变得孤独,和周围的亲戚朋友,也格格不入。
长期和周围的人不一样,大概率是要被孤立的。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为女人,也是有多个角色的。母亲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俗话说:“为母则刚。”做了母亲,才能够变得刚强,在育儿的过程中,体现自己母爱的美。
女人选择不育,还有一个隐藏的风险。那就是五十岁之后,万一反悔了,这是没有悔恨余地的。但是女人的丈夫,可以有悔恨的余地,明显就不对等。
一个人在适当的年纪,应该思考:可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不要把应该干的事情,弄丢了,找不回来的。
如果我们看未来,还会发现那些不婚不育的人,晚年是很孤独的。就算他有很多钱,也无法买到亲情和有爱的陪伴。
03
不婚不育的人,其家庭的能量场比较糟糕。
看过一个观点:一个家庭最悲哀的,不是儿女不婚不育,而是父母也支持儿女不婚不育。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当父母支持儿女不婚不育的时候,其实说明这个家庭的三观,已经偏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或者父母一直在悔恨,自己为什么结婚?父母的婚姻很糟糕,育儿的难度非常大。
父母一生都穷困,才会说:“如果生孩子来继承贫穷,不生也是一种善良。”
富裕的家庭里,父母肯定是很盼望子孙满堂的。并且老父母,也有大把的精力,帮助带娃。
一个家庭,子子孙孙不断,老父母也许带娃很辛苦,但是乐在其中。没有机会带娃,那才真正的不幸。
如果一个家庭断了香火,那么一家人奋斗的意义在哪里呢?看不到希望,也会逐渐衰败。
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年轻人无法结婚,被迫不婚不育。这说明婚姻的观念有偏差,要求过多,或者有婚姻恐惧。这都是反常的。
04
需要说明的是,遇到不婚不育的人,应该进行分类对待,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人。
主动不婚不育、被动不婚不育,情况大不一样。有的人,因为身体残疾,或者长期照顾病痛中的父母,无法踏入婚姻,这是我们可以交往的,还需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成家立业。
那些婚育观念走极端的人,才是我们要谨慎交往的。你千万不要被感染了,还把类似的能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我们总是相信,社会还是好人多,不好是人是一小部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