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北宋文坛大师级的人才。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虽然志向远大,却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他有一位好友名叫王巩。
巧合的是,他的事业和苏轼一样坎坷,但幸运的是,他身边有一位女子,始终在他身边陪伴他,不离不弃。苏轼还为她写过一首词,流传千古,你知道是什么吗?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柔奴美丽的外貌和豁达的品质。在这首诗中,苏轼分别用“琢玉郎”和“点酥娘”来形容王巩和柔奴,称赞他们之间的真情。
这不仅是对她外在美丽的赞美,也是对她顽强乐观精神的赞美,“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是表达了她安于一切、超越世界。这是一种许多人难以达到的人生境界,包含了一种坦然和随遇而安的态度。
北宋中期,文坛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文人,其中又以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最为突出。
只不过由于几人政见相左,三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就是在这样的复杂情况下,苏轼和王巩结识。
王巩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王旦曾中进士,在宋太宗一朝官任兵部侍郎。王巩靠恩荫得以入朝为官,当上一个小官,不过他对名利看得很淡,为人诚实直率,没有太多的心机。
他欣赏苏轼坦率自由的性格,王巩经常请苏轼到家里饮茶,然后切磋文学。苏轼也经常设宴款待他。一来二去,两人结为好友。只是,这样的日子却没能持续太久。
苏轼在此时不知不觉陷入了朝廷的“新旧党争”。当时,北宋朝廷长期积贫积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繁荣,但社会深处已经矛盾重重。于是王安石提出要进行变革,宋神宗也认识到国家的问题,因此对变法十分支持。
然而,在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造成了许多问题。许多人对变法持相反意见,苏轼便是反对的“旧党”一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旧党争”演变升级,苏轼陷入“乌台诗案”,他的朋友王巩也因他连累,被贬谪到岭南最偏远的地区,他也是这些被牵连人中被贬得最远、最偏的一位。
知道这个消息后,苏轼非常伤心,立即给王巩写信,在信中表达了他深深的内疚。
王巩即将上任岭南的消息传到府上后,家里的许多歌姬都离开了,除了宇文柔奴。她本是官家小姐,父亲是御医,但却宫中斗争牵连到他父亲,随后在狱中病逝,她母亲也因此而死。
柔奴被他叔叔卖到一家歌舞坊。后来偶然遇见她父亲生前的同僚,在他帮助下被赎,后来更是将他的行医经验传授给她。在偶然下,遇上王巩,后来把柔奴纳入府中。在岭南时,她时常救助病人,还在当地传为美谈。
元丰六年,王巩终于受命北归,苏轼也终于又见到了他的好友。两人推杯换盏间,苏轼见到了柔奴,也听说了那些传言,便问她“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奴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了,心里非常感动。柔奴本是一个柔弱女子,却能说出如此豁达的话语,足见她的优秀。
王巩能够在岭南渡过难关,肯定和柔奴的悉心照顾离不开,而他对王巩的仰慕更是让人羡慕,于是苏轼便根据此事,写下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