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学会,12个修辞手法第9个,设问的作用(附50道习题)

君达阅读理解 2025-04-17 17:03:24

少明老师原创内容

日更第1448天啦啦

01

设问的定义、类型与核心作用

1.设问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表达效果。

特点:

自问自答:问题与答案在文中明确呈现(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

问中有答:答案隐含在上下文中,无需直接回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

结构灵活:可单句设问,也可连续设问,形成排比或递进效果。

2.设问的核心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通过设问过渡,自然引出下文内容或转折。

例句:《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以设问点明主题,引出对志愿军的赞美。

引发思考,突出重点:通过提问引导读者关注关键信息,强化文章观点。

例句:《匆匆》中“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以设问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增强语气,强调情感:通过设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或态度。

例句:“难道你就不怕被批评吗?”若改为设问:“你不怕被批评吗?当然不怕!”则语气更强烈。

结构清晰,增强逻辑性:设问可作为段落或章节的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

例句:议论文中“如何才能实现梦想?首先需要坚持。”以设问引出论点。

3.设问的分类与形式

分类:

自问自答式:直接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问而不答式:只问不答,答案隐含在上下文中(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现在是怎样的人呢?”)。

连续设问式:连续设问形成排比,增强语势(如“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形式:

单句设问: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

段落设问:如议论文中以设问引出整段论述。

标题设问:如《你,愿意做追光者吗?》以设问引发读者兴趣。

02

五步答题分析法

第一步:定位设问句位置

技巧:快速在文本中划出带有疑问词(如“什么”“为什么”“如何”)或问号的句子,标注其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第二步:判断设问类型

自问自答:问题与答案明确(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

问而不答:答案需结合上下文推断(如“这难道就是我们的未来吗?”)。

连续设问:多个问句形成排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谁是最可敬的人?我们的医生!”)。

第三步:分析设问作用

联系上下文:

结构作用:是否用于过渡、引出下文或总结前文?

内容作用:是否突出主题、强调观点或引发思考?

情感作用:是否表达强烈情感或态度?

第四步:区分设问与反问

关键区别:

设问:自问自答,答案明确(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隐含(如“难道这不是讽刺吗?”)。

易错点:反问句通常带有“难道”“怎能”等词,而设问更注重问题与答案的对应。

第五步:套用答题模板

通用模板:

手法+作用+效果+情感/主题

“本句运用设问修辞,以‘……’的形式,(作用),(效果),表达了(情感或主题)。”

示例

“文中‘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运用设问,通过自问自答强调了‘路是靠探索创造的’,既引发读者思考,又深化了‘勇于开拓’的主题。”

03

高频题型及解题策略

题型1:分析设问句的作用

例题:(2023·湖北中考)《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有何作用?

解析:

1.类型:自问自答式设问。

2.作用:

结构:开篇点题,引出对志愿军的赞美

内容:直接回答“谁是最可爱的人”,突出主题。

情感:通过设问引发读者兴趣,增强情感共鸣。

答案:

“本句运用自问自答式设问,以‘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点明文章主题,既引发读者思考,又鲜明地表达了对志愿军的赞美,为下文具体事例的展开奠定基调。

题型2:区分设问与反问

例题:比较“难道你不知道这是错的吗?”(反问)与“你不知道这是错的吗?我知道。”(设问)的异同。

解析:

反问:只问不答,隐含否定(“你当然知道”)。

设问:自问自答,明确回答(“我知道”)。

答案:

“前者是反问,通过‘难道’否定‘不知道’,表达强烈的批评;后者是设问,通过‘你不知道……我知道’形成问答,引出后文对错误的解释。

题型3:补写设问句

例题:在《最后一课》结尾,补写韩麦尔先生的设问句。

技巧:

1.情感匹配:悲壮中带希望,如“这是最后一课吗?不,法兰西的精神永存!”

2.主题关联:爱国、反抗,如“我们还能说什么?唯有行动!”

答案:

“这难道不是法兰西的见证吗?不,这是法兰西精神的火种!

题型4:分析设问的结构作用

例题:《少年闰土》中“闰土现在是怎样的人呢?”有何结构作用?

解析

位置:段落开头。

作用:引出下文对闰土现状的描写,与童年形象形成对比,推动情节发展。

答案

“本句以设问引出下文对闰土命运的叙述,通过‘现在是怎样的人’的疑问,暗示人物命运的转变,为后文揭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做铺垫。”

题型5:赏析设问与反问的综合运用

例题:(2024·模拟题)分析《匆匆》中“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的表达效果。

解析

设问:“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自问自答,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反问:“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通过反问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

综合效果:通过设问与反问的结合,增强语言感染力,深化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答案:

“本段通过设问‘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再以反问‘那是谁?’强调时间的不可追回,两种修辞结合,既引发读者共鸣,又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珍惜

04

实战演练与答案解析

题目:(2025·模拟题)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第④段划线句,分析其作用。

原文片段:

“父亲总是说:‘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可母亲反驳道:‘谁要那个穷光蛋回来?’

母亲的这句话让我想起:‘我们真的需要于勒吗?我们需要的是他口袋里的钱啊!’”

解析步骤

1.定位:划线句“我们真的需要于勒吗?我们需要的是他口袋里的钱啊!”

2.类型:自问自答式设问

3.关联

人物:揭示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的性格

情节:点明家庭矛盾的根源是金钱,推动“躲避于勒”情节。

主题: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4.模板应用:

“本句运用设问,以‘我们真的需要于勒吗?’自问自答,揭露了菲利普夫妇‘需要的只是钱’的本质,既点明家庭矛盾的根源,又深化了对人性异化的批判。”

05

满分答题的关键点

1.精准定位:明确设问句的类型与文本关联。

2.分类分析:区分自问自答、问而不答、连续设问等类型,结合文本情感。

3.作用分层:从结构过渡、内容强调、情感表达多角度切入

4.语言规范:使用“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深化主题”等术语,确保表述严谨。

附录:设问修辞高频术语库

作用类: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引发思考、强调重点、增强语气、结构过渡。

手法类:

自问自答式、问而不答式、连续设问式、标题设问式。

结构类:

段落过渡、文章开头点题、结尾升华主题

50道设问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

设问修辞手法的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改写题,难度基础,适合初中生训练使用。题目后附详细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的一项是()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

C.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下列句子中设问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引起注意,引发思考)

B."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C."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表达铭记之情)

D."人生如诗,如画,如歌。"(比喻人生的美好)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设问修辞的一项是()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

C."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D."什么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4.将下列句子重组为设问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吗?是的。

C.你知道设问是什么吗?它是一种修辞手法。

D.设问是不是一种修辞手法?当然是。

5.下列句子中设问修辞效果最明显的一项是()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

C."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英雄。"

D."人生如诗,如画,如歌。"

6.下列句子中设问与比喻结合使用的是()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C."什么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下列句子中设问的表达效果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

C."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D."什么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8.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吗?是的。

C.你知道设问是什么吗?它是一种修辞手法。

D.设问是不是一种修辞手法?当然是。

9.下列句子中设问与排比结合使用的是()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C."什么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D."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

10.下列句子中设问结构最明显的一项是()

A."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B."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

C."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英雄。"

D."人生如诗,如画,如歌。"

二、填空题

11.补全下列设问句:

"什么是设问?________。"

12.仿照例句,用设问手法描写"友谊":

例句: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13.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14.补全下列设问句:

"什么是春天?________。"

15.用设问手法改写句子: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16.补全下列设问句:

"什么是梦想?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重组为设问句: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18.补全下列设问句:

"什么是知识?________。"

19.用设问手法描写"勇气":

例句:什么是勇气?勇气是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力量。

20.补全下列设问句:

"什么是成功?________。"

三、判断题

21."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2."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3."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4."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5."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6."什么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7."人生如诗,如画,如歌。"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8."什么是梦想?梦想是前进的动力。"这句话使用了设问修辞。()

29."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这句话的设问作用是引起注意。()

30."什么是勇气?勇气是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力量。"这句话的设问作用是引发思考。()

四、简答题

31.分析下列设问句的作用:

"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32.为什么设问句常用于演讲和教学中?请结合例子说明。

33.比较设问与反问的异同,并举例说明。

34.分析下列设问句的结构特点:

"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35.设问句在日常交流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例子说明。

36.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并说明修改后的效果: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37.分析下列设问句的修辞效果:

"什么是梦想?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38.设问句是否必须自问自答?请举例说明。

39.分析下列设问句的情感表达:

"什么是成功?成功是努力后的收获。"

40.设问句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五、改写题(4150题)

41.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42.将下列句子扩展为设问句:

原句: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43.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

原句: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44.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

原句: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45.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

原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46.将下列句子扩展为设问句:

原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47.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

原句:勇气是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力量。

48.将下列句子扩展为设问句:

原句:勇气是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力量。

49.将下列句子改写为设问句:

原句:成功是努力后的收获。

50.将下列句子扩展为设问句:

原句:成功是努力后的收获。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答案

1.C(自问自答,符合设问定义)

2.A(引起注意,引发思考)

3.B(反问,非设问)

4.A(自问自答,符合设问结构)

5.A(设问效果明显)

6.B(设问与比喻结合)

7.B(反问,非设问)

8.A(改写为设问句)

9.B(设问与比喻结合)

10.A(设问结构最明显)

二、填空题答案

11.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12.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13.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1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15.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16.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17.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18.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9.什么是勇气?勇气是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力量。

20.成功是努力后的收获。

三、判断题答案

21.√(设问明显)

22.×(反问,非设问)

23.√(设问明显)

24.×(排比,非设问)

25.×(对偶,非设问)

26.√(设问明显)

27.×(排比,非设问)

28.√(设问明显)

29.√(引起注意)

30.√(引发思考)

四、简答题答案

31.作用:通过自问自答,引起注意,引发思考。

32.原因:设问句能吸引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力。例如:"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33.异同: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无疑而问。例如:

设问: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你难道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吗?

34.结构特点:设问由问题和答案组成,答案紧随问题。

35.作用:设问在日常交流中能引发思考。例如:"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36.改写: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效果:增强表达的吸引力。

37.修辞效果:通过设问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引发共鸣。

38.是否必须自问自答:通常需要。例如:"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39.情感表达:通过设问表达对成功的理解和肯定。

40.作用:设问在文学作品中增强感染力。例如:"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五、改写题答案

41.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42.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

43.什么是友谊?友谊是心灵的桥梁。

44.什么是梦想?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45.什么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46.什么是春天?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47.什么是勇气?勇气是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力量。

48.什么是勇气?勇气是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力量。

49.什么是成功?成功是努力后的收获。

50.什么是成功?成功是努力后的收获。

希望这些题目能帮助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系统掌握设问修辞手法的识别与运用!

阅读理解训练营·会员课

学练结合·学则必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