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对话“悬崖村”女孩:建了藤梯,有了新房,我还是放不下悬崖村

剥洋葱people 2020-11-13 19:13:50

在四年前陈杰的照片中,13岁的某色拉作奋力攀爬藤梯的镜像,成为当时悬崖村民的真实写照。而现在, 悬崖村与外界千年的隔断结束了,“只要路通了,未来是可以选择的”。

► 本文约 1530 字 阅读约 3 分 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组,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是一座建在山顶的村庄。通向外界的路,需要顺着垂直的悬崖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藤梯长度大约有100米。由于环境恶劣,出行艰难,阿土列尔村勒尔组大部分村民为精准扶贫户,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2016年5月24日,《新京报》记者陈杰以《悬崖上的村庄》为题报道了孩子们爬天梯上学的故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悬崖村”的名字不胫而走。凉山州委、州政府及昭觉县迅速行动,投资30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从山下通往“悬崖村”的钢梯。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加,年均游客达10万人以上,“悬崖村”也成为国内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2020年5月,悬崖村大部分村民易地搬迁到昭觉县城集中安置点,使得悬崖村彝族同胞实现了4年里跨越千年的目标。4年来,陈杰9次探访悬崖村,用影像见证了悬崖村的巨变。在四年前陈杰的照片中,13岁的某色拉作奋力攀爬藤梯的镜像,成为当时悬崖村民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某色拉作17岁了,是昭觉中学易地搬迁安置点分校的初二学生,她成了家里最先走出大山,进城生活的人。拉作未来的打算,是想当一名老师,回家乡教书,或者去其他偏远山区当老师。

2020年10月31日,陈杰和拉作一起回到悬崖村,回顾悬崖村的变与不变。

陈杰

你第一次走这个路是哪一年?

某色拉作

我是10岁上学的时候。 也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走,开始的时候是我爸爸用绳子绑着我的腰走的,后面来来回回上下次数多了,走久了就熟悉了。

陈杰

心里有害怕过吗?

某色拉作

有,肯定有的,没有读书前,我小的时候下山走亲戚,都是爸爸背着下山的,后面自己走的话我肯定是害怕的。

陈杰

我们做了报道后,政府就修了钢梯。 第一次走钢梯回家,是什么感觉?

某色拉作

第一次走钢梯是我一个人上来的,开始我心里还是有点慌,但是走完一半的时候就没感觉了,比藤梯好多了。 累的时候,想休息的时候,你随时在哪儿都可以休息。 过去走藤梯就不一样了。

回顾悬崖村的变与不变

这条路,摄影记者陈杰4年走了20多次。

2016年5月,他第一次走进这里,借由他的镜头,这个叫做阿土列尔村的小村因为一个新名字——悬崖村——被人熟知。

如今在镜头前,他和某色拉作共同回忆起他刚来悬崖村时候的情况。

接触游客后改变了卫生习惯

修了钢梯后,来这里的游客更多了,悬崖村也开始发生改变。

陈杰最初来到悬崖村的时候,村子还保持着过去那种传统的生活习惯,比如说猪圈它是放在门前的,苍蝇也比较多,卫生条件不好,家里的摆设也比较凌乱。

后来接触游客之后,看到他们注重卫生,悬崖村的人也开始改变。拉作的妈妈在悬崖村老家经营农家乐,建了村里第一个水冲厕所。

陈杰再来这里的时候,发觉村子的卫生,还有人的精神风貌,包括跟别人交流的方式都有进步。

据支尔莫乡乡长帕查有格介绍,自2017年起,悬崖村每年的游客达到10万人以上。

四年来喝了第一口乔迁酒

喝拉作父亲这一口乔迁酒之前,陈杰已经有4年不喝酒了。但那天他破例了。

安置房抽签后,拉作一家分到了一个3室1厅的安置房。拉作的父亲达体高兴得杀鸡宰羊请全村的人过来吃饭 。

达体喝酒喝得摇摇晃晃,看到陈杰以后说,“陈杰喝杯酒”,陈杰本来已经戒酒,旁边好多人说达体高兴,这个酒你得喝,陈杰就把酒给喝了,这是4年间陈杰的第一口酒。陈杰也为达体乔迁之喜而高兴。

只要路通了,未来是可以选择的

拉作第一次看到县城的新家感觉特别好。学校就在小区对面,从家里走七八分钟就能到。学校是全封闭式管理,周一到周五住在学校宿舍,周六、周日的时候休息,能回到新家。

即使拉作现在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但对悬崖村依旧挂念,“因为在这边生活了很久,感觉来到这边的话比较清闲,然后又比较舒服”。城市里面也挺好的,买什么东西都方便。反正两边都有两边的好,然后两边都喜欢。

悬崖村与外界千年的隔断结束了,“只要路通了,未来是可以选择的”。

一起来看新京报记者陈杰与悬崖村学生某色拉作的对话视频版: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