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在肝,丹参;瘀在心,红花;瘀在脑,川芎;瘀在腿,鸡血藤!

张张科普 2025-03-27 07:46: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中医血瘀症治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经典方剂解析》

"血脉不通,百病丛生",这是我行医数十年的切身体会。老祖宗早就总结出针对不同部位瘀血的用药经验:瘀在肝,丹参来解救;瘀在心,红花来开路;瘀在脑,川芎来疏通;瘀在腿,鸡血藤来助力。

我们先说丹参。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经,活血祛瘀,清心除烦,是肝瘀首选良药。记得前年,一位50岁的张老板来诊,面色晦暗,两胁胀痛,脾气暴躁如雷,查出脂肪肝,各种保肝药吃了不少,效果却不佳。

望闻问切后发现,此乃肝郁气滞,瘀血阻络之象。我开了丹参、柴胡、白芍等药。一月后再诊,面色红润,心情舒畅,肝功转氨酶也降了不少。丹参为君药,因其性沉降,直达肝脏,舒肝理气,活血散瘀。

丹参在不同地区的用法也各有特色。北方多用丹参配伍黄芪、党参,补气同时活血;南方则多与山楂、枳壳同用,行气同时祛瘀。古人称丹参为"丹中之士,士中之丹",意为药中君子,君子之药,足见其温和有效的特性。

丹参中含有丹参酮、丹参素等多种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和代谢的作用。在民间,丹参片更是成为许多肝病患者的"随身宝"。

红花则不同,红花性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是心脏瘀血的克星。去年冬天,一位67岁李阿姨,心前区疼痛,夜间尤甚,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已装了两个支架,却仍时有胸闷、心悸。

我为她把脉,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脉象涩滞,典型的心脉瘀阻表现。处方红花、桃仁、川芎等,配合降脂、抗凝西药。两周后,她惊喜地告诉我胸闷明显改善,一上楼不再气喘吁吁。

红花在民间更有"软黄金"之称,因其不仅药用价值高,还是传统染料来源,尤其在新疆、甘肃一带广泛种植。新疆红花品质最佳,与当地干燥气候、充足阳光密不可分。新疆人饮食油腻,气候干燥,易生血瘀,当地民众常用红花泡水饮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红花含挥发油、红花黄色素等成分,现代研究证实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我常教患者一个简易验证方法:取少量红花用沸水冲泡,水会迅速变红,如同活血化瘀的直观展示。

再说川芎,川芎辛温,入肝、胆、心包经,长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为脑中瘀血的克星。四川盆地产的川芎最佳,故名"川芎"。

一年前,一位退休教师王先生,突发眩晕,头痛如裂,伴有肢体麻木,西医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我观其舌紫黯,脉弦涩,辨证为风痰瘀阻脑络。处方川芎、天麻、全蝎等药,数周后症状大为改善。

川芎在崇山峻岭中生长,吸收天地精华,含挥发油、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川芎还是"四物汤"的重要组成,与当归、芍药、熟地黄配伍,堪称中医调血第一方。我的恩师曾说:"川芎善走而不守,上行头目,下达四肢,中入肝脾,周身可达,运血功倍。"此言精辟道出川芎特性。

最后说说鸡血藤,鸡血藤味甘,性温,入肝、肾经,活血通络,补血养血,为下肢瘀阻的良药。其藤茎切开流出红色液汁,如同鸡血,故名"鸡血藤"。

去年春,一位60多岁张大妈,双腿麻木疼痛,夜间尤甚,行走不便,常年反复。西医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建议手术。考虑其年龄和体质,我开了鸡血藤、红花、路路通等活血通络药。一个月后,她能自如散步,夜间疼痛也减轻不少。

鸡血藤大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广西、云南生产最多。当地黎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有用鸡血藤泡酒治疗风湿痹痛的传统。

鸡血藤含黄酮类、多糖等成分,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临床上,我常将鸡血藤与伸筋草、鸡血丝配伍,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麻木、静脉曲张等症,效果显著。

谈到血瘀,不得不提现代生活方式对其的影响。久坐不动,高脂高糖饮食,压力过大,都是导致血瘀的元凶。古人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血液运行受阻,疼痛自然找上门。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虽然我今天介绍了四味治疗血瘀的良药,但并非适合所有人。鸡血藤温补,不适合热证患者;川芎辛散,孕妇慎用;红花活血动血,月经过多者忌服;丹参虽平和,但与华法林等抗凝药同用需谨慎。

除了药物,食疗也是化瘀的好方法。生姜、大蒜、洋葱等辛温食物能活血化瘀;黑木耳、番茄等食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山楂、玫瑰花茶也有一定活血作用。

我常对患者说:"勿以病小而不治,勿以瘀久而难消"。无论是头晕脑胀、胸闷气短,还是腰腿麻木,当你察觉身体发出血瘀信号时,不妨寻求中医辨证施治,对症选用丹参、红花、川芎、鸡血藤等药物,配合适当锻炼,保持愉快心情,让气血畅通无阻。

"血行则活,血瘀则衰",这是中医治病防病的至理名言。愿大家都能摆脱瘀血困扰,享受气血通畅的健康人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2
评论列表
  • 好历害的瘀.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