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亚美尼亚正式将纳卡地区割让阿塞拜疆,以达成两国和平协议,结束了两国之间长达三十多年的军事冲突。俄罗斯对亚美尼亚向阿塞拜疆割地求和的行为感到满意。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纳卡自古以来属于亚美尼亚。纳卡地区全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位于南高加索地区,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纳卡是亚美尼亚人聚居地,自古以来属于亚美尼亚,苏联解体以来有12万人居住在纳卡地区,但这块土地却处在阿塞拜疆领土的包围之下。这种特殊的边界划分方式产生于苏联时期。
公元前4世纪,亚美尼亚人开始在包括纳卡地区在内的南高加索地区定居,公元前190年,亚美尼亚人建立了强大的亚美尼亚王国,鼎盛时期控制着从里海到地中海的广阔地区。公元387年,亚美尼亚王国灭亡,此后亚美尼亚长期受到周边强国的统治。但亚美尼亚人非常顽强,无论是阿拉伯帝国,还是奥斯曼帝国,都没能改变亚美尼亚人的基督教信仰。
15世纪时期,亚美尼亚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随着波斯的崛起,开始和奥斯曼帝国争夺南高加索地区的控制权。1639年,波斯萨法维王国和奥斯曼帝国签署《祖哈布条约》,将亚美尼亚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东亚美尼亚属于波斯,西亚美尼亚属于奥斯曼帝国。波斯北部生活着大量阿塞拜疆人,波斯控制东亚美尼亚之后,阿塞拜疆人开始涌入东亚美尼亚的纳卡地区。纳卡逐渐成为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混居的地区。
19世纪初期,沙俄越过大高加索山脉开始向南扩张,挑起了对波斯的战争。1828年,沙俄打败波斯,迫使波斯将东亚美尼亚割让给沙俄。在沙俄统治时期,将纳卡地区划入了同样是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混居的伊丽莎白波尔省管辖。
第二,纳卡问题的产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德奥阵营。1915年,奥斯曼帝国担心境内亚美尼亚人发动起义,对西亚美尼亚进行了大屠杀。1917年,沙俄灭亡,新生的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东亚美尼亚短暂独立。1918年,德奥战败,奥斯曼帝国作为战败国,逐渐分崩离析,西亚美尼亚和东亚美尼亚短暂统一。但到了1920年,凯末尔带领土耳其人打败希腊军队之后,挥师东进,重新控制西亚美尼亚。与此同时,苏俄越过大高加索山,重新控制东亚美尼亚。
为了让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互相制约,1921年通过苏俄通过高加索决议,将94%亚美尼亚人聚居,只有6%阿塞拜疆人的纳卡划入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各加盟国按照苏联行政边界分别独立,纳卡成为阿塞拜疆领土。但纳卡自古以来属于亚美尼亚,而且主要以亚美尼亚人为主,因此纳卡宣布脱离阿塞拜疆独立,并得到了亚美尼亚的支持。为了争夺纳卡,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了战争,直到1994年停火,当时阿塞拜疆实力弱小,被迫承认纳卡现状。
第三,俄罗斯扮演的角色。阿塞拜疆濒临里海,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苏联解体之后,阿塞拜疆依靠油气资源出口,综合国力越来越强,逐渐超过了亚美尼亚。而且阿塞拜疆背后得到了土耳其的大力支持。因此到了2020年,为了争夺纳卡,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了新的冲突。
在新一轮的纳卡纷争之中,俄罗斯扮演了多重角色。1,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同属《集体安全条约》国家,俄罗斯在亚美尼亚拥有驻军,一旦阿塞拜疆攻击亚美尼亚本土,俄罗斯有被卷入战争的风险。2,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和阿塞拜疆保持密切的能源和经济合作,比如里海石油管道项目,俄罗斯还长期向阿塞拜疆出售武器。3,阿塞拜疆背后有土耳其的支持,土耳其扼守的土耳其海峡,是俄罗斯黑海船舶进入地中海的航运要道,俄罗斯和土耳其关系非常微妙,俄罗斯不愿卷入和土耳其的直接对抗。
因此俄罗斯希望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能够达成和平协议,而和平协议的达成,势必有一方要放弃土地。阿塞拜疆属于强势一方,自然不会放弃土地,因此只能是亚美尼亚。在纳卡冲突之中,阿塞拜疆取得了对纳卡地区的军事控制权,2023年,亚美尼亚最终同意将纳卡割让给阿塞拜疆,以达成两国和平协议。根据这份和平协议,俄罗斯维和部队得以驻扎纳卡至少至2025年。这意味着,俄罗斯不仅维持了在冲突地区的军事存在,还进一步将外高加索地区的安全绑定于俄罗斯。此外,俄罗斯通过推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和解,削弱了欧盟、美国等西方势力介入高加索事务的空间。综合这些因素,亚美尼亚向阿塞拜疆割地求和,让俄罗斯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