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童年妙趣生活的散文,完稿于1926年9月18日,发表于当年10月号的《莽原》杂志第1卷第19期。在这篇散文中,鲁迅先生以生动的笔墨,记述了他幼年时期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书屋的坐标位于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的旁边。
鲁迅先生画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全文分为情调各异、色彩不同的两大板块,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在描写百草园的时候,笔调以“快乐”为重点,以生动简洁的文字,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充满快乐、妙趣横生的儿童天地,其间插入了冬天雪地捉鸟的故事和关于“美女蛇”的神话传说,古为今用,相得益彰,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而三味书屋则是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作者以写实的笔调,真实地再现了三味书屋的陈腐气息,把它说成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的是规规矩矩的封建束缚。但是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抵触情绪,而把三味书屋描写得死气沉沉,一无是处,而是通过学生们在课间溜到后园中玩耍嬉戏,私塾老先生在课堂上读书入神,而学生们则乘机偷偷取乐的两个小故事,使三味书屋充满了动态的谐趣,充分表现了儿童那不可压抑的、快乐的天性。后来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文集。
三味书屋
我们的话题是,书屋为什么要取名为“三味”?三味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关于这一点,解释历来不一样。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种观点:
首先说第一种观点,也就是最有权威的说法,来源于三味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的解释。他说: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音yáo zhuàn,指丰盛美味的饭菜),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读音:xīhǎi,一种用鱼肉做成的酱)。意思是说三味是指学习内容而言的。
鲁迅先生故居旁边的百草园
其次,第二种说法是,三味是指读书时,要再三体味书中内容,反复钻研、揣摩、思考和体会。就是说这种观点是指学习方法而言的。
第三种说法的解释,三味具体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这种说法则是来源于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来的。“布衣”指的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要甘当老百姓,不屑于去当官作老爷;“菜根香”是说满足于粗茶淡饭,秉承知足常乐的思维,不羡慕、不向往山珍海味的奢侈享受;“读书滋味长”是说要认真体会诗书内容的深刻奥秘,从而获得深长意味的精神享受。
今天的百草园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感谢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