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王皇义:也说“不朽”

浩诚新时代 2024-09-13 15:37:00

也说“不朽”

□王皇义

人总是要死的,活在人世也就几十年光景。活得长的,能过一百岁的也很少。但有的人想长生不老,那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现在的人讲究养生,也就是延缓死亡一些时间罢了。客观现实是,99%的人死后,三代以后能记着你的后人有几个呢?即使是对社会有贡献者,随着时光的流逝,能记得的又有多少呢?这样一来,有些人就想着身后能留点什么东西来。什么树碑立传、著书立说、照片视频等等留遗痕留名声的诸多表现就产生了。

俗话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司马迁说过:“立名者,行之极也”。《左传》说得更全面具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这实际讲的都是名声,不管有多少表现形式,其实质就是一个:死人储存在活人的记忆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各类人群有着的不同追求。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的极少数人而言,“三不朽”就成为古代士人的追求目标。按照“立德、立功、立言”的标准来评定,能达到者很少。史学界公认的像王阳明、曾国藩等“三不朽”的代表人物也不多,但“三不朽”中具备一两个“不朽”者就多一些。

这里要弄清一个问题,即“三不朽”的时空范围。古人讲的时空观是指一个时代的社会价值。单就一个不朽“立言”来说,这个“言”是指的被广泛认可的科学理论、某领域的新学说。而不是发表了几篇文字、出过书就可以戴上这个贵冠的。所谓大师级、世界级的顶级人物,也不是你花几个钱让冠以“中华”“全球”“世纪”的社会团体(有不少为非法组织)给颁个奖就能认定的。如果搞学术造假窃得美名,那就更与“立言”两重天了。其实,“大师”“大家”和各类“著名”家满天飞,干某行业的名副其实的实干家、真专家就少了。

同理,立德之德,不只是“自我感觉”和虚假名号,而要社会和老百姓认可;立功之功,也要看其含金量和对自己从事的行业、领域和历史进程的贡献了。

人生本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活在当下,做在当下。做得确实好,能取得“三不朽”某些构成元素,不管你活着还是身后,社会、历史是会记住的。过多地追求,谋划,费心思,大可不必;老老实实地干些实事,下些真功夫,用些大气力,做些“三不朽”构成元素的一些探求、积累、创造,还是可以争取的。至于为唯名、虚名、假名、骗名而花费了不少时间、精力、代价、苦衷,实在不可取,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2024年8月28日写于西安

0 阅读:0

浩诚新时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