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末
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装修公司也难逃一劫。
其中曾让雷军都看走眼的东易日盛装修公司,如今成了投资界的反面教材。

这家公司,曾是装修行业的佼佼者,门店遍布全国;
员工数千人,年营收高达42亿,品牌价值超400亿。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逐渐陷入困境。
门店接连关闭,员工薪资拖欠,资金链断裂,客户信任荡然无存。

作为曾经的行业标杆,如今东易日盛却走到了被强制退市的边缘。
那么,这家公司究竟经历了什么?
东易日盛“崩盘”东易日盛的危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早在去年,就已传出“翻车”消息,记者调查发现其闭店数量惊人。

近年来,该企业多家店铺停业,范围遍布全国,如青岛、郑州、武汉等地。
盈利下滑明显,截至2024年,欠款已超2亿元。

随着“门店跑路”风波愈演愈烈,董事长虽称企业并未倒闭,只是为节省资源而减少门面;
去年5月,东易日盛还曾信誓旦旦地表示,企业未来必将走向辉煌,当下困境只是暂时。

然而这一说法却让众多装修新房的客户陷入困境,东易日盛停工导致他们迟迟无法入住新房。
以一位河南女子为例,去年年初她与该公司无锡分公司签订合同,总金额25万,当时她便支付了15万,金额已超过一半。


按照约定,一个半月后应开始动工,可近三个月过去,施工工人仅完成30% - 40%的项目。
此类情况在东易日盛客户中屡见不鲜,公司也因此债台高筑。

不仅如此,类似情况在全国多个城市均有发生,天津一位男子透露,自己的装修工程还未开始便已停工,而此时他已支付了相关费用。
据统计,去年东易日盛已拖欠1000多位客户款项,涉案金额高达1.63亿。

自2023年至去年,该企业关闭的门店数量已达28家,导致1792户客户未能按约定完成服务;
涉及金额1.63亿,同时还有716个供应商的8560万款项未能支付。

此外东易日盛面临的危机还“不止这些”。
事实上,自2022年起,公司便已出现亏损,截至去年,累计亏损金额已高达10.68亿。

甚至到去年,公司总资产仅27.39亿,而外债却高达26.61亿,距离资不抵债仅差一步。
企业客服回应称,分公司无钱装修,是因为总公司挪用资金用于还贷。
换言之,东易日盛是在“拆东墙补西墙”,用客户的钱填补银行欠款。

此外该集团员工数量也急剧减少,从最初的400多人锐减至寥寥几十人。
如今一年过去,东易日盛的现状愈发堪忧,可谓“雪上加霜”。

官媒报道显示,该企业拖欠的装修工程仍未完工,众多在职或离职员工的薪资也未发放。
更为严重的是,东易日盛甚至出售了自家总部大楼,目前该大楼已更名为其他企业所有。
为讨回应得薪资,不少员工已申请仲裁,但至今仍无最新结果。

与此同时,一向看好东易日盛的雷军“小米”公司也开始减持其股票。
当年雷军对东易日盛的投资颇为重视,毕竟该企业在全国智能家居市场布局中曾是不错的合作伙伴。

但经历这一系列“暴雷”事件后,东易日盛股价动荡,从6.62元/股下滑至不足5元。
面对这一局面,小米公司减持了420万股,如今持股比例已不足5%,不再是举牌股东。
由此可见,小米对东易日盛的期望已大打折扣。

除了企业自身问题外,家装行业也承受着多重外部压力。
近年来,房地产销售面积持续萎缩,精装房政策的实施更是让毛坯房市场萎缩六成。
疫情后消费降级,客单价断崖式下滑,2023年单店运营成本同比激增35%,利润已难以支撑开店成本。

而东易日盛的暴雷,除了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因素外,与创始人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夫妻创业兴衰史”东易日盛的创业故事,起初是一段令人称羡的佳话。
创始人陈辉与杨劲,一个是建筑学科班出身,一个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
二人相识相知,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后,便开启了创业之路。

1996年,国家大力推动住宅产业发展,陈辉敏锐地察觉到商机,毅然放弃工装项目,投身家装行业。
夫妻二人将姓氏结合,创立了东易日盛家装公司,在北京百姓家庭装饰市场崭露头角。

彼时,装修行业鱼龙混杂,各种乱象丛生。
东易日盛却独树一帜,采用“八级质量保障体系”,对品质和细节严格把控。
一次,陈辉为海淀区一户业主装修,发现墙面有两毫米误差,业主要求重做,而国家合格标准是3毫米以内。

陈辉毫不犹豫地砸墙重做,损失12万元,相当于当时北京一套房的首付。
凭借严苛的品质标准,东易日盛迅速成为行业标杆。
2000年,公司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占据北京三成家装市场份额。
2003年,苏州分公司成立,业务版图开始向全国拓展。

此后,公司还聘请意大利等国知名设计师,专攻高端装修,成为中产家庭装修的首选品牌。
从区域走向全国,东易日盛凭借出色的品质和服务,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2014年,东易日盛在A股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家装第一股”,市值瞬间冲高。
此后公司营收一路攀升,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同时东易日盛还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推出“真家”VR云设计系统,向科技家装领域进军。
小米科技、万科和链家等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助力其发展。
然而谁能想到,能一起共患难的夫妻,却不一定能一起富贵。
2021年,东易日盛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共同实控人陈辉与杨劲离婚。

这对曾经的“创业夫妻”分道扬镳,东易日盛的管理格局也随之发生剧变。
陈辉接手后,东易日盛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
他大举扩张店面,导致运营成本急剧上升。
2022年,东易日盛门店突破100家,覆盖全国30多个主要城市。
然而租金、装修费用、人员工资等运营成本也随之飙升。

2024年前9个月,东易日盛销售资金仅4亿,管理费用却高达2.4亿;
加上财务费用和数字研发费用,总成本达15亿。
资金链日益紧张,去年第一季度被迫关闭13家门店,因闭店涉及的客户违约金额和拖欠供应商款项超过1亿元。

此外,陈辉力推数字化家装转型,却忽视了管理根基。
多地分公司出现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私设账户截留装修款、倒卖公司材料,甚至另立门户带走客户。

这种管理失控直接反映在财务数据上: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77.47%飙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97.13%,累计亏损高达10.7亿元,企业濒临资不抵债。
尽管公司声称“店面优化是正常调整”,但消费者投诉事件却不断增多。
仅无锡、武汉、郑州三地,就有数百业主遭遇付款后工程烂尾。

东易日盛爆雷后,许多客户表示,东易除了是上市公司、头衔较大外,与其他上规模装饰公司并无太大差异。
即便是首席设计师,水平也平平无奇。
施工人员多为外部招聘,不专业、不规范。
设计师仍一门心思控材料、吃回扣,回扣比例高达15 - 20%。

东易日盛曾靠“信任”二字在家装行业立足,如今却因自身问题陷入困境。
这一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结语曾经东易日盛在家居装修行业风光无限,是众多消费者眼中的佼佼者。
然而短短几年间,这家公司“落魄”了。

先是公司经营不善,不仅赔光了之前的利润,还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
更令人咋舌的是,面对债务危机,创始人陈辉没有选择积极应对,而是寄希望于烧香拜佛。

他在办公室重新装修后,特意在总部大厅摆上了关公像,每日上香祈福。

然而求神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东易日盛最终还是得面对现实,寻求自救之路。
为了回笼资金,公司不得不变卖资产。

去年12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
东易日盛的总部大楼被北京十纪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以1.61亿元的价格拍下。

要知道,这栋大楼当初的起拍价可是高达2.87亿元,缩水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如今,那曾经热闹非凡的总部大楼已变得冷冷清清,招牌被拆,门可罗雀。

看着这栋昔日的辉煌建筑如今沦落到如此,不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
那东易日盛在家居装修方面的优势究竟何在?或许,曾经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
然而如今这份优势已不复存在。
信源





庞氏骗局被国人玩出了花。很多公司明明都不挣钱的,就是靠收取各种预付费,充值,然后大手大脚花钱,拆东墙补西墙。最后骗不下去了,就开始跑路![抠鼻]
我草,这个可是当时号称偏高端的装饰公司啊,这雷响啊
慢慢的跟雷军有合作的全都得暴雷
一声叹息
志大才疏[汗]比你老婆差不少啊
我听都没有听过,什么破高端装饰公司。 很明显他们离婚就是商业诡计,离婚还要广而告之,多半是他那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的老婆想出来的金蝉脱壳花招! 公司暴雷出事不会波及妻儿! 高,实在是高, 再下佩服!
套路都是一样的,钱也同样进了私人腰包[捂脸哭][捂脸哭]
这倒霉名字听着就让人不快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