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路遥去世,留下一堆欠条,身为知名作家的他,为何如此贫穷

春夏随心记事 2021-11-06 17:17:20

1992年11月17日上午,著名作家路遥在陕西西安走完了短暂的一生,他是得病去世的,年仅42岁。

路遥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于1991年凭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这个奖的含金量在华语文坛仅次于诺贝尔奖。

经常有人说,如果路遥没有去世,那他很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是否这样,我们无从得知。

但就算没有诺贝尔奖的加成,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无可动摇的,甚至哪怕已经去世了29年,在今天的读者心中,他也仍然是最热门的作家之一,《平凡的世界》总计几千万册的销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大作家路遥几乎穷了一辈子,拿到茅盾文学奖时,连去北京的路费都是托弟弟七拼八凑借来的。

路遥去世时,留给独生女儿路茗茗的,不是巨额的遗产,而是一堆欠条,总数目高达一万。那可是90年代初的一万块,当时“万元户”还很稀罕呢。

路遥其实成名很早,1980年发表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曾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的《人生》更是在文坛引起轰动。

那段时间,他和另外两名陕西籍的作家陈忠实、贾平凹被合称为“陕西文坛三驾马车”,名气和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既然如此,路遥为什么还以“贫穷”著称,他那凄惨的一生,又饱含着多少辛酸的故事?

童年时期的路遥:那是真的穷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非常生动的描写:主角孙少平不敢像同学们一样去食堂打饭,而是等同学们都走了以后,再去偷偷地拿起自己的黑面馍,因为他不想让同学们看到自己吃得这么差,害怕别人嘲笑他。

其实这段深刻的描写,正源自路遥自己的童年。跟小说里的孙少平一样,路遥也出生于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穷到什么地步呢?

家里7个小孩,父母养不起,不得不将年仅7岁的长子送给伯父抚养,而这个7岁的孩子,就是路遥,只不过他当时还不是作家,没有“路遥”这个笔名,他的名字叫王卫国。

1949年12月2日,路遥(原名王卫国)出生,老家陕西榆林清涧县,他在这里生活到了7岁。

1956年,身高一米五的父亲再也无力负担7个子女,只得将长子王卫国过继给远在延川县的大哥,从此路遥就在伯父家度过了剩下的童年。

农村过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将长子过继出去却是非常少见的,可见路遥家当时已经穷到什么地步,若非生活所迫,父母又怎么舍得将他送出去呢?

来到大伯家后,路遥过得也不怎么好,大伯家虽然比自家宽裕一点,却也只是普通农村家庭。

上学期间,路遥经常为几分钱的铅笔发愁,他既想刻苦学习,又担心铅笔消耗太快,这种复杂的心情,今天的孩子肯定是没法体会的了。

在学校里,路遥总是穿得最破的一位,倒不是说伯父伯母因为他不是亲生的就虐待他,而是家里就这个条件,小小年纪的路遥也很懂事,从来不会向养父母主动索要什么。

有几次,路遥还被不怀好意的同学冷不防地拉到人群中间,衣衫褴褛的他与身边的同学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人哈哈大笑,路遥却羞得无地自容,贫穷带来的耻辱也在他的内心深深地扎下了根。

小学即将毕业时,伯父提前跟他打招呼,让他初中别读了,回家务农。路遥也知道家里无力负担他的初中学费,但他不甘心,于是背着伯父伯母参加了考试,结果在1000多名学生里考到了前几名。

拿着成绩单的路遥兴奋地跑回了家,他满心以为这下伯父一定会支持他读书,但实际上,就算他考了第一名,伯父也不愿意让他读初中,因为当初过继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有个男丁撑起继承家业,撑起门楣。

所以在伯父看来,路遥应该尽快学会干农活,这样才好接他的班,于是暑假一开始,他就安排路遥去山上砍柴,对于上初中的事,虽然没有直接否决,却也没有答应。

路遥以为自己考得好,伯父一定会让他上学,整个暑假都在卖力地干活,可到了开学前一天,伯父却突然对他说:这学肯定不上了,天王老子来说都没用。

听到伯父的话,路遥崩溃了,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跟伯父死缠烂打。好在伯父最终心软,答应每个月给他25斤的粮票,让他去读初中。

路遥知道,25斤粮票已经是伯父能够提供的极限了,但对于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却连基本温饱都解决不了。

为了把初中读完,路遥不得不经常去野地里挖野菜充饥,饥饿和贫穷也由此在他的内心留下深深的烙印。

《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小时候经历的种种苦难,路遥小时候也都经历过,孙少平那屈辱的内心世界,也正是童年时期的路遥所拥有过的。

穷小子偏偏喜欢富家女

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穷小子孙少平跟高官女儿田晓霞谈起了恋爱,这种脱离现实的爱情,曾被许多人认为是路遥的意淫。

但实际上,这也来自他的亲身经历。路遥跟小说人物孙少平一样,都是贫穷家庭出身,然而他的两段感情,却都是跟富家女谈的。

路遥的初恋是一位插队知青,来自首都北京,姓林名红。那时候路遥还不满20岁,林红与他年纪相仿,长得又漂亮,把路遥吸引得神魂颠倒。

但林红是北京来的,家里条件还不错,路遥却是陕西农村家庭出身,两人本来就不是一个阶层的。所以在这段感情里,基本都是路遥单方面讨好林红,讨好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路遥获得了一个让人羡慕的招工名额,他二话没说就转让给了林红,可悲剧的是,得到了工作的林红转头就把路遥给甩了,也许是觉得对方没有利用价值了吧。

这段感情给路遥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让本来就很自卑的他变得更加自卑了。

但不知为何,被“富家女”林红甩了后,路遥仍然只偏爱富家女,他的第二任女友林达也来自北京的中产家庭。

与第一段感情不同的是,这回他们修成了正果,两人于1978年初领证结婚,当时路遥29岁。

1979年,林达生下了女儿,彼时的路遥,已经是颇有名气的作家了。路遥没有让女儿姓王,而是跟着自己的笔名姓,取名“路明”,后来又改成了路茗茗。

路茗茗是路遥唯一的孩子,以路遥作品现在的销量,她的身家就算没有过亿,肯定也有好几千万了。但在1992年路遥去世时,路茗茗收到的却只有一叠欠条,因为她的作家父亲到死都是穷困潦倒。

更悲剧的是,路遥去世前3个月,林达单方面提出离婚,还强迫已经肝硬化腹水、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路遥签署离婚协议。路遥不想离婚,却又不得不在上面签字。

临终前遭到枕边人的背叛,这种痛苦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再加上贫穷和疾病的双重打击,路遥的“晚年”简直就是十足的悲剧。

夫妻感情破裂或许不是路遥一个人的责任,疾病则只能说是运气不好,那么贫穷呢?已经是成名作家的他,怎么可能穷困潦倒至此?这里面难道没有隐情吗?

成名后的路遥:穷是因为活得太精致

同为“陕西文坛三驾马车”的贾平凹曾说过:路遥并不穷。

这话并没有错,简单分析一下就能知道,路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很有名了,而接下来的几年内,社会不断开放,文人挣钱的路子也越来越多。

当初像《知音》这样的杂志,开给知名作家的稿酬动不动就是千字几百元,甚至一两千元,一篇文章就能赚普通人一年的收入。

而据了解,路遥确实曾化名给一些杂志供过稿,以他在文坛的名气和地位,稿费肯定不会低,所以别的不提,光是这部分收入,就已经足够让他过上中产生活了。

1982年出版的《人生》,路遥一共拿到了1300元稿费,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确实太少了。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普通人一年也就挣几百块,《人生》的版税收入,差不多是普通职工两年的总薪资了。

1984年,路遥开始筹划旷世长篇《平凡的世界》,并于1988年完稿。这部小说当时给他带来了3万元的稿费,而同期北京普通职工的月薪只有一二百块,路遥靠《平凡的世界》拿到的稿费,相当于北京一个普通职工十几年的收入。

如此种种,不管怎么计算,路遥都是他那个时代无可争辩的高收入者,可他的贫穷,却又是事实,去世后留下一堆欠条,也非虚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只有一个:路遥很能挣钱,却更能花钱,他挣到的钱,基本都被花掉了。

就像古龙拿到稿费后拼命买酒喝一样,路遥挣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烟抽。他的烟瘾很大,而且还非高档烟不抽,一天至少两包。

除了抽烟,路遥还喜欢喝咖啡,喜欢去西餐厅消费。有时参加会议,组织方明明为他提供了餐饮,他却非要跑到外面去下馆子,而且只去高档餐馆,一餐就得花掉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和今天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奢侈消费与平民消费的差距更加悬殊,别说路遥了,就算是开厂子的大老板,恐怕也不敢这么花吧。

所以说,路遥成名后的穷,还真不是他挣得太少,而是花得太多,他是因为活得太过精致才会“返贫”的。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路遥作为一个成年人,难道不知道无节制的奢侈消费会败光他的家产吗?身为一名丈夫和父亲,他难道就没有为妻子和女儿考虑过吗?

这个问题可以从路遥自己的话中找到答案,他曾这样说过:像我们这种出身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我们需要用格外的张扬来抵消格外的自卑!

不难看出,路遥奢侈消费的背后,其实还是深深的自卑,是童年时期极端贫穷带给他的自卑。

路遥一个穷怕了的人,当他有钱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用财富来让自己过得更加张扬,只有这样,才能抵消贫穷带给他的自卑情绪,这种心理我们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

可惜路遥命不好,如果他再长寿一点,就能赶上更好的时代。以他作品现在的销量,别说抽名烟,下高档馆子,就算是再奢侈的消费,他也负担得起了。

路遥的一生是伟大的,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于他个人来讲,人生却又是悲剧的,即使成名后,也未能摆脱贫穷的梦魇。或者也可以换一种说法:路遥始终未能战胜贫穷出身带给他的自卑!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