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同赋山居七夕》,唐诗咱们一起读

秦隋志汉唐宣 2023-07-28 19:34:30

从上一篇《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开始,我们介绍唐朝宰相诗人李峤的作品,笔者通读了李峤的诗,觉得李峤作诗大多有匆忙之感,影响了佳作的比例,尽管如此,仍不难挑出一些传世之作,本篇我们选析《同赋山居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李峤的诗,宫廷风格的居多,但咏物和送别的也不少,有些诗部分词句很惊艳,但有些词句尤其是最后两句收尾却总是有些潦草匆忙,可能和李峤长期在宦海沉浮,整日忙碌有关系,对于唐诗作品来讲,有些可惜。

回到本诗,第一联开宗明义,点明是纵情山水时所写,在青山之中的夜里,伴着升起的明月,高高的苍天之下,是白露时节的秋天,所谓白露至,秋霜近,时间已经交待清楚。这两句音律流畅,诵读优美。

开满鲜花的庭院里,我们身在飘着花粉的酒席,云雾缭绕的青山中现出妇女居住的针楼,“针楼”指妇女居住的楼房。周围的石头就像是架起织机的织女的身影,池中的波纹仿佛有人泛着木筏在上面流动,“槎”是木筏,织女又称“支机女”。这四句一派山中人家的恬淡自然,舒缓宜人,每一句的第三个字都是动词,把花、庭院、绣楼、青山、石头、池塘生动的联系在了一起,读之令人兴致盎然。

我来到山中河边,虽暂时惊到了远处织女的神鹊,但最终还是和山野中的鸥鸟得以亲近。前面句子中的“支机影”已经带出了李峤对神仙的想象,这两句既描写了山中群鸟错落飞起,也带出了作者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又点出自己不得不回到现实,寓意丰富,和李峤大部分诗的收尾大不相同。

笔者多次讲过,唐诗的最后两句往往是作者内心真正的表达,被宫廷诗长期束缚的李峤,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一些释放和自我。

作为文坛大家,李峤的这首诗从头对仗到尾,而且对得如此有质量,写作功力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3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