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哪吒》冲击全球票房,抵制《美国队长4》是好事吗?

年五 2025-02-18 13:14:04

前情提要:

在春节档电影还没下线的时候,情人节档迎来了《美国队长4》,这部俗称漫威的又一力作代表,在《哪吒》冲击全球票房的时候,迎来了不少的压力。

具体有四川广元某影城的一则声明引发:为支持《哪吒2》,该影院暂不排片《美国队长4》。

这一选择背后,既是迎合观众的选择,也是对国漫崛起的自信,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有人发出质疑:这是否存在市场公平的失衡?

当影院用排片权为国产电影“让路”,究竟是好事还是争议?

一、票房神话与影院的选择:数据背后的逻辑  

1. 《哪吒2》的票房碾压

截至2月16日,《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18+,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1名,距离第10名仅差2.36亿元。  其单日票房连续5天破8亿元,工作日仍保持5亿以上,甚至出现逆跌现象,市场生命力罕见。相比之下,《美国队长4》中国首日票房仅4000万+,预售表现疲软,全球首周预测票房仅1.9亿美元,口碑亦低迷(烂番茄52%、IMDb 5.9分)。

同等对比下,既是《美队》的崩塌,也是《哪吒》的实力过硬。

2. 影院的“理性”与“情怀”

先说广元该影城这一件事,据悉该影院仅有3个放映厅,每日为《哪吒2》排片11场,占据2个影厅,另一厅则播放其他国产影片。工作人员称,此举是因“放映厅少,需优先支持国漫”,且《美队4》仅是“暂时不放”。这一选择被解读为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性支持。电子屏标语“我们的国漫值得被世界看见”,更显文化自觉。

二、争议焦点:保护主义还是市场自由?  

1. 支持者的声音

文化自信的宣言:影院选择被视作对本土叙事的力挺。《哪吒2》以“家庭亲情”重构神话,触动了代际矛盾的集体共鸣,其东方美学与技术融合(如海底炼狱的水墨3D)更被赞为“技术自信”。

产业生态的博弈:好莱坞超级英雄模式陷入僵化,《美队4》因为换人加上编剧的问题被批“剧情空洞”“套路化”,而《哪吒2》的成功证明本土化叙事比技术堆砌更具竞争力。

2. 质疑者的担忧

观众选择权的限制:有影迷认为,影院应基于市场需求排片,而非“道德绑架”。若《美队4》因排片不足被压制,是否违背市场规律? 当然,这不可否认《美4》 确实没人看所以才排不了片。

但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可能会有反面效果,过度的排片倾斜可能造成市场不公平的影响。若未来国漫质量下滑,是否仍需政策庇护?

三、口碑反转的可能性:谁能笑到最后?

1. 《哪吒2》的后劲与隐忧

按照目前哪吒的成绩来说,已经属于人生大赢家了,且其豆瓣评分8.6分,海外预售场次一票难求(如洛杉矶影厅座无虚席),足以看出受欢迎程度,但若后续“反驳发酵”,就得接受被诟病“简单化”(如外媒批评“中二台词”),可能影响长尾效应。

2. 《美队4》的翻盘机会

虽然美4确实也可以预见未来,但漫威IP仍有粉丝基础。若后续通过剧情调整或营销发力(如突出剧里其他漫威角色戏份等),或能挽回部分市场。然而,其剧本曾经历多次重拍,碎片化叙事已成硬伤,翻盘难度极大。

支持国漫,更需要开放的底气  

《哪吒2》的票房奇迹,是中国电影工业从“追赶”到“引领”的缩影。影院的排片选择,既是对本土文化的声援,也是市场理性的体现——毕竟,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已说明一切。然而,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应依赖排片保护,而应通过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在全球市场与好莱坞正面竞争。

未来,若国产电影能延续《哪吒2》的“技术服务于叙事”理念,同时保持开放包容的产业生态,或许无需“抵制”,自能赢得世界。

“国漫崛起”不是口号,而是每一部用心之作的累积。而市场的选择,终将属于那些真正打动人心故事。

0 阅读:21
评论列表
  • 2025-02-18 21:18

    放屁!那美国影院为什么不放开市场?在北美市场,哪吒只排700家,而美队四排片4、5000家难道也叫市场自由?还不是用排片权来排挤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