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最近可真不太平!
短短10多天,一艘中国货轮卷入了海底光缆中断风波,3名中国外交官又被立陶宛无端驱逐。一场针对中国的"定点狙杀",就这么赤裸裸地上演了!
这艘中国货轮,如今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困兽。丹麦军方以"调查"为名,强行将它限制在波罗的海海域。船上的中国船员们,只能在寒风中焦急等待,却不知这场莫须有的"审判"何时才是尽头。
话说回来,这海底光缆真就那么脆弱?还是说,有人故意在这上面做文章?波罗的海这片水域,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涌动。仅仅在一年前,就发生过一起中国货轮与海底光缆"亲密接触"的事件。那一次,中方坦诚相待,明确表示是无意之举。可这一次,西方媒体的态度却明显不同了。
细思极恐的是,这起光缆中断事件涉及到瑞典、芬兰、德国和立陶宛等多个国家。这些国家仿佛早有预谋,轮番上阵对中国施压。美国、英国、法国的媒体更是闻风而动,像嗅到腥味的鲨鱼一样,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发难。
可笑的是,这些西方媒体一边叫嚣着要"查明真相",一边却对事件的关键细节避而不谈。比如,为什么偏偏是从俄罗斯出发的中国货轮被盯上?为什么光缆断裂后,立陶宛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驱逐中国外交官?
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恐怕比海底光缆的断裂更令人不安。站在技术角度看,海底光缆即便断裂,修复工作也不是什么难事。顶多就是让沿岸国家的网民刷视频卡顿几天,打游戏延迟高一点。哪个脑子正常的船长,会为了这点"成就"去故意破坏光缆?更何况在波罗的海这个"大水缸"里,想藏住一艘货轮的行踪简直比登天还难。
瑞典方面倒是显得相对理性,通过外交途径向中国提出合作调查的请求。中方的回应更是显得沉稳大气:始终遵守国际法,愿意与各国携手维护国际通讯基础设施的安全。这种态度,足以证明中国在这件事上问心无愧。
但是,某些国家却似乎并不想让事情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就在瑞典国际合作和外贸部长刚刚结束访华行程不久,立陶宛就迫不及待地上演了一出"驱逐外交官"的戏码。这种赤裸裸的挑衅行为,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有人想借这个机会,给中国和北欧国家的关系添堵?现在的关键是,调查必须基于事实和证据。专业机构需要对事发海域的环境状况、货轮的航行轨迹、光缆的受损程度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任何不负责任的臆测和指控,都只会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
可是,等待真相大白的过程,何尝不是一场艰难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