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往事:空袭逃命,唯沈从文一人被骂,空有才华一无是处

娱乐报姐 2022-12-19 09:17:10

西南联大是我国高等学府的巅峰级别,虽然仅存在10年时间,却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今的北大清华南开都和西南联大分离不了关系。

作为我国最高等的学府,西南联大里面的教授也都是学富五车之人,著名的刘文典、沈从文、陈寅恪等等,都是其中的老师。因为身处抗战年代,西南联大自然也发生了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搞笑,有的可敬,却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关注。

一、学惯中西刘文典

作为近代著名的文史大师,刘文典确实名震中外。可能是因为研究庄子的缘故,刘文典虽然名声响亮,却也非常狂傲,一生只对陈寅恪佩服不已。恃才傲物似乎不是什么好脾气,但刘文典是真的有才华,所以他的狂傲并非那种惹人生厌的性格,反而是一种特色。

对于刘文典而言,除了陈寅恪是他敬佩的人外,其他西南联大的大师简直是滥竽充数。他最经典的言论便是:“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可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四毛钱。”

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和沈从文先天不对付,从来都狂傲但却有礼貌的刘文典,在面对沈从文的事情上,几乎一点风度都不要。后来沈从文升任成了教授,他更是不服气了,直言::“沈从文都要当教授了,那我是什么?那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

当然,对于这样一个人,沈从文可能很不舒服,却从来不跟他正面对拼。这不是废话吗?一个研究庄子的大师,外号“狂徒”,和他对骂,先不说到底骂不骂得过,就算胜了,岂不是说他比“狂徒”还要狂吗?所以,两个人虽然互相看不对眼,在西南联大也能和平共处。

二、空有才华一无是处

西南联大曾几次搬迁,都是为了躲避战乱。据说当时连老师学生带实验工具,连一直鸭子都不给日本人留,全部都搬迁走了。要知道,那个年代四处战乱,交通还不发达,一人不差连东西也不丢的远迁,简直是神迹。

当然,即便搬迁了也不安全,四处都是日军的飞机,时而不时还有轰炸。有一次恰好日军轰炸,沈从文带着学生避难,结果偶遇了同样奔跑避难的刘文典。按照道理,大家都怕死,也不好五十步笑百步,但偏偏刘文典是个狂徒,看见沈从文顿时破口大骂。

“陈寅恪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跑啊。”

沈从文的贡献虽然比不上陈寅恪,但作为教授必然也有那么一点才华,可在刘文典眼里,居然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真的是足够狂傲了。

当然,刘文典也不仅仅是看沈从文不顺眼,他看许多才子也都不顺眼,其中之一便是巴金。当时的巴金因为《激流三部曲》名噪一时,但刘文典却说“我没听说过他”。至于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他就更看不上眼了,因为这种性格,文学圈里的大部分人跟他的关系都不怎么样。

三、心高气傲,唯联大能够包容

西南联大的厉害之处在于,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你真的有学识,便能够被包容。这也是为何刘文典依然能够以庄子行家著名的原因。若是放在现代,跟领导搞不好关系,恐怕前途也无光了吧。

刘文典的傲气,也并非是挑软柿子捏,除了那些文人他看不上,连蒋介石他也看不上。那是1929年,安庆街头发生了数万名学生游行,蒋介石非常愤怒,责令刘文典交出名单,没想到当时作为安徽大学校长的刘文典,不仅不给,还说:“我的名字不是你叫的,文典是父母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叫的。”

据说当时蒋公直接怒了,直接给了他两个耳光,一般人可能吓傻了,刘文典却回身一脚踹了回去。若不是有蔡元培相护,恐怕刘文典的小命也是不保了。

不过傲气归傲气,对于自己真心敬佩的人,刘文典也能发自内心尊重。他曾无数次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的学问还不及陈寅恪的万分之一,能够让一个狂傲之徒如此敬佩,陈寅恪也不愧是“大师中的大师”。

当时日军轰炸,刘文典第一件事想的不是逃命,而是直奔陈寅恪的宿舍,将他扶着往外跑。陈寅恪的腿脚不便,他便记在心里。学生想来搀扶刘文典,他也说:“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

0 阅读:7